《普济方》

明 朱橚;滕硕;刘醇

目录

冷痢

(附论)夫人之痢。其色或青或白或黑者。皆冷痢也。此因肠胃虚弱。寒气乘之。故令人大便痢下黑青。若其痢色白。食不消者。寒中也。当诊其脉沉则生。浮则死。其人素有积寒即成久痢。冷有脓也。

建脾丸疗脾滑胃虚弱。泄下不禁。饮食不消。雷鸣绞痛。

附子(炮一两)蜀椒(汗一两)桂心(二两)赤石脂黄连人参干姜茯苓大麦陈皮石斛当归(各二两)钟乳(三两研)上捣罗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酒服十丸。日三。稍稍加之。忌猪肉、冷水、生葱、醋。

豆附丸(出医方大成)治脏腑久虚下寒。泄泻不止。肠滑不禁。日夜无度。全不

进食。

肉豆蔻附子良姜诃子干姜赤石脂阳起石龙骨白茯苓桂心细辛(洗各一两)白矾(枯二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汤饮送下。

地榆丸治冷痢不消化。食后腹中胀痛气满。

地榆(六两)赤石脂龙骨(各一两三分)厚朴乌梅肉干姜(各一两半)白术当归艾叶(各一两一分)甘草(炙一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空心。日二服。

人参豆蔻散

(出直指方)

治冷证泄泻痢通用。

木香厚朴苍术干姜(炮各二两)半夏曲陈皮阿胶罂粟壳(各四两)缩砂甘草(各二两半)肉豆蔻(生二两)上锉。每服三钱。姜枣煎。食前服。

十宝汤治冷痢如鱼脑者。三服见效。甚疾。

黄(四两)熟干地黄白茯苓人参当归白术半夏白芍药五味子桂(各一两)甘草(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乌梅一个。煎至七分。食前温服。

荜茇散

(出圣惠方)

治冷痢腹痛不食。四肢羸弱。

荜茇(三分)干姜(三分炮)甘草(半两)陈橘皮(一两)厚朴(一两)附子(一两)当归(半两)赤石脂(半两)阿胶(三分煨)吴茱萸(半两)肉豆蔻(一两去壳)上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增损黄连丸主腹内冷食不消。及冷痢无度。

黄连黄龙骨(各三分)当归甘草(炙各五分)干姜厚朴(炙各六分)地榆白术人参(各一分)上捣筛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饮酒任下。服十五丸。日再服。加至二十丸。忌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生葱、海藻、菘菜。

大桃花汤

(一名附子汤)

治冷白滞痢腹痛。

茱萸人参丸治冷痢久不瘥。脐腹疼痛。下白脓。食物不能消化。

食茱萸人参芎桔梗枳实甘草(炙锉各一两)干姜神曲(炒各四两)附子(

马兰子丸治积冷痢下白脓。

马兰子(一升)附子(二两)干姜甘草(各二两半)神曲麦蜀椒阿胶(各五两)黄连(三两)上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服二十丸。以二次为度。或作散。酒调服亦佳。

木香散治冷痢心腹疼痛。不欲饮食。渐加羸弱。

木香(半两)附子(三分)阿胶(半两)白术(三分)赤石脂(三分)草豆蔻(一两)干姜(炮)桂心(三分)厚朴(一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附子丸治冷痢不瘥。四肢不和。腹痛不欲饮食。

附子(一两炮)干姜(三分炮)当归(三分锉)莨菪子(一两)艾叶(三分)青橘皮(三分)白术(三分)吴茱萸(半两)厚朴(二两)上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十丸。

缩砂丸治冷痢不瘥。渐加羸弱。吃减少。

缩砂(三分)当归(半两)干姜青橘皮(各三分)吴茱萸(半两)肉豆蔻(半两)附子(一两炮)厚朴(一两半)上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

黄连散治冷脓痢。腹痛不止。

黄连厚朴(各一两)干姜甘草木香阿胶神曲(各三分)诃黎勒(一两)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当归丸治冷痢凄清。肠鸣不绝。腹痛不止。手足冷者宜服之。

当归白芍药附子白术干姜厚朴阿胶(各一两)乌梅(二两)上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吞下。空心。腹痛甚加桂半两。小便不利。加白茯苓一两。一

烧胃丸治脾胃虚冷。疼痛泻痢。

干姜厚朴附子茯苓甘草陈皮桂枝诃子(各等分)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附子散治冷痢四肢不和。心腹疼痛。少欲饮食。渐加羸弱。

附子(一两炮)陈橘皮(一两)干姜(半两炮)白术(三分)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龙骨(三分)厚朴(一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神曲丸治磨积。止泄痢心腹冷痛。

神曲(一两半)干姜官桂白术当归厚朴人参甘草(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或淡醋汤下。空心食前。日二服。发时不时增数。

附子汤治冷痢赤白及滞下。

附子(炮半两)黄连(炒一两)阿胶(三分)甘草干姜厚朴赤石脂(各一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服。空心。日三服。

熟艾汤治冷痢洞泄。

熟艾附子(炮各半两)黄连(一两)阿胶(三分)甘草干姜赤石脂(各半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日三。

白头翁汤疗寒急下及滞下。

白头翁干姜(各二两)甘草当归(各一两)黄连秦皮(各一两半)石榴皮(一两生一两熟)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四服。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

干姜丸

(出肘后方)

疗冷痢。

曲末干姜(各六两)当归(末三钱)厚朴人参阿胶(各二两)甘草(炙一两半)上捣筛为末。以水一大升。煮胶令消。煎取半合。药丸之如小豆大。曝干。一服取六七十丸。微以水湿。以干面拌丸。令着面上浓薄匀调。先煮一升汤。令极沸。下药即将出匙抄取。及暖吞之。日三夜一则止。

诃黎勒汤治冷痢。

诃黎勒高良姜芍药枳壳白茯苓(各半两)厚朴(三分)上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三。如腹胀加人参半两。甘草半两炙。

诃黎勒汤

(出王氏博济方)

治脾胃虚冷。下痢滑泄。不思饮食。和一切冷

气。

诃黎勒厚朴甘草白术草豆蔻陈橘皮(各二两)上为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吴茱萸丸治冷痢下血脓。脐腹痛胀满。食不消化。兼治脾气不足。溏青黑。

吴茱萸干姜(各半两)赤石脂神曲(各二两)当归厚朴(各四两)上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空心。日三服。

外炙膏

(出仁存方)

治一切虚寒下痢赤白。或时腹痛。肠滑不禁。心腹冷

极。

木香附子蛇床子茱萸胡椒川乌上各等分。每药末三钱。用面二钱。生姜自然汁打作糊。贴脐中上下。以衣物盖定。熨斗盛火熨之。痢止为度。

龙骨散

(出圣惠方)

治冷痢洞泄。腹中疼痛不可忍。

龙骨(一两)赤石脂(三两)当归(一两)牡蒙(二两)干姜(一两炮)肉豆蔻(一两)上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枳壳汤治冷痢。

枳壳(炒一两)甘草(半两)厚朴(一两半)赤茯苓干姜(各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二服。

黄连散治冷痢不调。水痢不止。

黄连无食子黄柏干姜醋石榴皮(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三钱。空心日午米饮调服。

黄连汤治冷痢疼痛。肠滑不瘥。

黄连(半两)阿胶鼠尾草当归干姜(各三分)上粗捣筛。每服四钱。若冷甚白多。以酒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午再服。热及痛。即去干姜、当归。用水煎。根据前服之。良。

五神散治大肠积冷。下痢不止。里急后重疼痛。

附子(炮)干姜诃黎勒乌梅(各半两)延胡索(一两)上为粗散。和白面包裹。慢火烧令面熟为度。去面炮干。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食前米饮调下。

乌头汤治脾脏冷滑不止。腹疼刺。和阴气进食。

乌头益智(三两)干姜(三两)青橘皮(白焙二两)香子(炒一两)上锉如麻豆。每

调中散疗冷痢青白色。腹内常鸣。其痢行数太多不复止。此是冷痢。病源云。冷

痢由肠胃虚弱。受于寒气。肠虚则泄。故为冷痢也。

龙骨人参黄连阿胶黄柏(各一两)上捣筛为散。煮米饮服二方寸匕。日再服。瘥停。忌猪、鱼、冷水、蒜、炙肉、粘食。

厚朴饮治冷痢。

厚朴(炙一两)肉豆蔻(半两)白术龙骨(各三分)上锉如麻豆。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日三。

龙骨汤治冷白滞痢腹痛。

龙骨(一两半)当归(一两)厚朴(一两)赤石脂(一两半)上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三。或热加白头翁三分洗晒干。牡蛎一两烧令赤。

干姜丸治冷痢久不瘥。

干姜附子赤石脂黄连(各一两)上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米汤下三十丸。日三服。

仓米汤治小腹冷气积聚。结成冷痢。日夜三十行。

仓粳米(半斤)薤白(一握)香豉(三升)羊脂(一斤熬)上先以羊脂煎薤白令黄。并米内豉汁中。煎取四升。旦空腹温服一升。如行十里久更进一升。得快利止。若痢不止。更服如前。利后进粳米豉粥。若复作。更服一剂。

驻车丸(出千金方)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日夜无度。腹痛不可忍者。及治休

息痢。病肠血肠滑。无问新旧宜服。

黄连(六两)阿胶当归(焙各三两)干姜(炮一两)上为末。醋煮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米饮下。小儿百日者三丸。五岁以上五丸。一方煎四物汤服之。一方不用醋炙。以阿胶膏和丸。

四白散治冷痢。

龙骨白石脂胡粉白矾(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以米饮调下。

温中汤疗寒下食完出。

甘草(炙)干姜(各三两)蜀椒(八十枚)附子(一枚)上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再

附子丸治一切冷痢。

附子干姜熟艾(各一两)上为末。以新汲水调面。拌和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二丸。用面一钱。以水一盏半化开。煎三五沸。空心服之。服后觉热。以饭压之。或患冷病。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三十丸。加至五十丸。

大轮散治大肠虚滑冷痢。日夜不止。及心腹冷痛泄泻。

附子(一两)肉豆蔻(半两)干姜(炮一两)上为散。每服一钱。陈粟米饮调下。空心服。一方为丸。米饮下。

赤石脂汤治久冷痢。食不消化。脐腹痛。

赤石脂(一分)干姜(一分炮)白龙骨(半两)上捣细罗为末。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

又方

(出圣惠方)川乌头(半两)黄姜(一两煨)上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

半夏丸疗下痢色白。食不消者为寒下。

半夏(炮)乌头(洗)甘草(炙各等分)上捣筛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饮服三丸。日再服

姜附散治青下白下。

干姜附子皂荚(炙去子)上等分。捣筛为散。饮服。此药即不过再服即愈。亦可丸服。上用生姜、椒焙为末。共干姜、米等分。以醋和面作小馄饨子。服二十枚。以水煮。更稀饮中重熟。出停冷吞之。以粥饮下。空腹。日一度作之。良。

炒面方治痢色白。不消者为寒下。

上用好面炒。捣筛。煮米粥。内面方寸匕。疗法百行。师不救者。

海藻方治虚冷下痢。腹中留饮。

上用海藻一斤。绢袋盛。以清酒二升浸。春夏二日。秋冬三日。一服两合。日三。酒尽更合饮之。如前滓曝干。米饮服方寸匕。日三。不过两剂皆瘥。

艾叶方治冷痢心腹恶气。及一切冷气。鬼邪毒气。

上用艾叶捣汁饮之。又捣末。和生干姜末为丸。一服三十丸。以饭压之。日再服。赤白痢。浓煎汁服之。

熏法

(出肘后方)

治冷痢。

竖合两口瓦子。火炉上火床下。使瓦口正当。要冷热得所。取毡上。常稍暖为候。一宿必瘥。常用极效。

治寒痢方。

(出十便方)上切干姜如豆大。饮服六七十枚。日二夜一服。痢色青色寒白。服得效。

灵砂丹

(出医方)

治冷积痢。

硼砂(一分)朱砂(一分并研极细)上用黄蜡半两。巴豆三七粒。去壳皮膜。同于银石器内重汤煮一伏时。候巴豆紫色为度。去二七粒。与前二味同再研极匀。再溶蜡匮药。旋丸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水泻生姜汤。白痢艾汤。赤白乌梅汤。服时须空腹。服毕一时不可吃食。卧尤佳。次食淡粥一日。疟疾乳香汤。面东服不发。日晓间服此药不动气服之。泻者止。痢者断。冷者愈。有积者内化。亦不动脏腑。凡痢有沉积者。不先去其积。虽暂安。后必为害也。

疗久冷痢。

用赤石脂捣作末。和面作。空服一碗以下。不过两顿瘥。老人尤佳。体中先热不可服之。

荜茇丸

(出圣惠方)

治久冷痢不止。食不消化。

荜茇(一两)桂心(半两)胡椒(一两)诃黎勒(三分)厚朴(一两半)白术(三分)龙骨(一两)干姜(三分)陈橘皮(一两)白石脂(一两)缩砂(三分)当归(半两锉)上捣罗以粥饮下三十丸。

艾叶散

(出圣惠方)

治久冷痢食不消化。四肢不和。心腹多痛。及少思饮

食。

艾叶(一两)白赤脂(一两)白术(三分)龙骨(一分)当归(一两锉)干姜(三分炮)浓

吴茱萸丸

(出圣惠方)

治久冷下痢腹痛。不能饮食。

吴茱萸(一两)黄连(半两)干姜(一两炮)桂心(半两)厚朴(一两)木香(半两)附子(一两)青橘皮(一两)甘草(半两炙)上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热粥饮调二钱。又法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十丸。

吴茱萸散

(出圣惠方)

治久冷痢不止。心腹疼痛。饮食不消。四肢乏力。

吴茱萸(半两)白术(三分)白赤脂(一两)木香(半两)当归(一两)黄连(半两)干姜(三分)厚朴(一两半去粗皮)上捣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附子丸

(出圣惠方)

治久冷痢大肠滑泄。吃食不消。腹胁疼痛。

附子(一两炮)龙骨(三分)当归(一两锉)白术(一两)干姜(三分)桂心(半两)白矾(二两)厚朴(一两去皮)上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

肉豆蔻散

(出圣惠方)

治久冷痢腹胁满。食不消化。

肉豆蔻(一两)干姜(半两炮)白术(三分)诃黎勒(一两煨)荜茇(半两)木香(半两)陈橘皮(一两汤浸)上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

厚朴散

(出圣惠方)

治久冷痢。食不消化。心腹痛。四肢少力。

厚朴(一两去粗皮)肉豆蔻(一两)当归(三分锉)龙骨(一两)木香(半两)阿胶(三分)上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龙骨散

(出圣惠方)

治久冷痢食不消化。日夜三十行。渐加困笃。

白龙骨(一两)当归(一两锉)白矾(三两烧)白石脂(一两)附子(一两炮)干姜(三分炮)上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钱。

硫黄丸

(出圣惠方)

治久虚冷痢下不止。

附子(一两炮)莨菪子(一两)干姜(半两炮)硫黄(一两)上捣细罗为末。以醋煮面糊和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十丸。

干姜散

(出圣惠方)

治久冷痢。食不消化。脐腹疼痛。

干姜(三两炮)附子(一两半炮)龙骨(二两)上捣筛为散。不计时候。煎乌梅汤调下一钱。

神圣散

(出海名方)

治泻寒痢不止。

罂粟壳乌梅肉干姜肉豆蔻(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

厚朴丸治积年冷痢。昼夜数行。胀闷腹鸣。食不消化。痿黄渐瘦。

厚朴干姜陈橘皮诃黎勒白茯苓芜荑阿胶熟艾黄石脂胡粉乌梅当归蜀椒(炒去汗各一两)上除胶、艾二味外。捣罗为末。先以米醋一升半。于无风处煮艾水减约八分。绞去艾。次下阿胶候消尽。乘热入药末和匀。杵千百下。并手丸梧桐子大。晒干。每服空心用药水下五十丸。日午再服。

猪肝丸治冷劳气痢久不瘥。

猪肝(一具)大蒜(二两)乌梅肉(二两)桂(二两)黄连(二两)厚朴(二两)陈橘皮(一两)诃黎勒(一两)当归(一两)上除猪肝蒜外。捣罗为末。将猪肝与蒜细研。用面糊

二香丸

(出十便良方)

治冷痢久不瘥。诸药不能治者。

肉豆蔻丁香木香干姜(各等分)上件一处用白面裹定。慢火煨令面熟为度。取出面不用。同为末。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食前温米饮下三十丸。

钟乳石丸

(出十便良方)

治脏寒腹痛。下痢不禁。

成炼钟乳粉硫黄(各半两)阳起石白矾(各一分)上件为细末。煮面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一十丸。粟米饮下。空心食前。

玉粉丹

(出十便良方)

治肠胃虚寒。下痢清谷。或便纯白。肠滑不禁。少气

羸困。全不思食。

伏火硫黄(五两)白龙骨钟乳粉附子白石脂(各二钱半)上件并细研匀。汤浸蒸饼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米饮送下五十丸。

治冷痢

用蛏煮食之。于饭后食之佳。与服丹石人相宜。天行病后不可食。切忌。

治腹内冷胀满。

泄痢肠。温中补虚。

(出本草)用孝文韭食之。

治痢色白不消者。为寒下方。

用好小麦面炒。捣筛。煮米粥肉面服。

治冷痢

用沙牛胞胎烧灰。粥饮调下二钱。

治寒积痢。男子小儿妇人皆不同。赤白或清痢如水。不后重者寒也。经云。澄彻

清冷皆属于寒。此为虚寒中有积也。宜附子、巴豆之类下之。见利得愈。空心服。

猪哑酒疗冷痢久不瘥方云。此是脾气不足。暴冷入脾。故舌上生疮。饮食无味

。吃食下还吐。小腹雷鸣。时时心闷。干皮细起。膝胫肉酸痛。两耳不绝声。四肢沉重

。日渐瘦劣。重成气块。及妇人血气冲逆。胸中忧烦。行常无力。四肢不举。丈夫癖

。两肋虚胀变为水气。服之皆效验。此法出于传尸方。

取猪肚一具细切。青蒿叶相和。以无灰酒一大升。微火温之。乘热内猪肚和蒿叶。相共暖使消尽。又取桂心一小两。别捣为末。内酒中。每日平旦空腹取水一盏服之。午时夜间各再一服。甚验。忌热面、油腻等。

治冷滑下痢不禁。虚羸。

用缩砂蜜熬末。以羊子肝薄切。以末逐片糁。瓦上焙干为末。入干姜米饭为丸。日二服五十丸。温水送下。食前。

止冷痢冷气

用艾炒。面裹作馄饨三五枚。以饭压之。良。

治水痢百起

以马蔺子。用六月六日面。熬令黄。各等分为末。空心米饮服。甚效。如无六月六日面。用常面。或牛骨灰等分亦得。

治冷滑下痢不禁。虚羸方。

用附子炮、干姜、厚朴、陈橘皮、等分为末。饭为丸。日二服四十丸。温水送下。空心服。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