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明 朱橚;滕硕;刘醇

目录

伤寒舌肿(附论)

夫伤寒舌肿胀者。病在三阴也。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少阴之脉。循喉咙。侠舌本。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又手少阴心之经。其气通于舌。凡此经络。为风热所乘。随脉至舌。热气留于血。血气壅。故令舌肿胀。诊其脉数急者。是其候也。伤寒舌肿者。热毒伤于心脾也。心候于舌。主于血。血虚为热所乘。又脾之大络出于舌下。若心脾有热。则令舌肿也。

大黄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心脾热。舌肿。

川大黄(锉碎微炒)黄连(去须各一两)黄芩川升麻黄药(各三钱)甘草(半两生锉)上为粗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黑豆三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玄参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上焦虚。毒热壅塞。喉咽连舌肿痛。

玄参射干黄药(各一两)上为粗散。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咽喉闭塞。舌根肿痛方。

(出圣惠方)苍耳根(两半锉)甘草(三钱生锉)上为粗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心脾虚热。舌肿方。

(出圣惠方)黄药(一两)甘草(三钱生锉)上为粗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心脾热。口疮。舌肿。咽喉疼痛。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羚羊角屑黄柏(涂蜜炙微赤锉)甘草(生锉)川大黄(各半两锉碎微炒)玄参(三钱)上为细末。每服不计时候。煎竹叶热水调下一钱。

铅霜散治伤寒心脾壅热。舌肿。多吐痰涎。

铅霜(细研)牛黄(各一分细研)麦门冬(一两去心焙)白菊花甘草(各半两微赤锉)黄连(二分去须)上为细末。入牛黄、铅霜。同研令均。不计时候。以淡竹沥二合。调下二钱。如无竹沥。犀角温水调下亦得。

龙胆散治伤寒心脾热。多干舌肿。口内生疮。

龙胆(去芦头)麦门冬(去心焙)知母人参(去芦头)柴胡(去苗各半两)甘草(一分锉)上为细末。不计时候。磨犀角。温水调下二钱。

升麻散治伤寒喉中痛。舌根肿满。不能转动。此谓心脾热毒。宜先用针当舌中针

入五分川升麻车前子川大黄(锉碎微炒)甘草(生用各半两)生干地黄(三两)川朴硝(三分)上为粗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升麻汤治伤寒热病。咽喉壅塞。连舌根痛。及干呕头痛。不下食。

升麻麦门冬(去心焙)石膏(碎各一两)木通(锉)黄柏(去粗皮锉)青竹茹(各半两)玄参前胡(去芦头各三分)朴硝(三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用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日再。

干地黄汤治伤寒心脾虚热。喉中有疮。连舌根肿。涕唾。不下食。

生干地黄(焙三两)青竹茹鸡苏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玄参(五分)上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日再。

犀角汤治伤寒脾肺虚热。毒气壅塞。咽喉连舌根。肿满疼痛。

犀角(镑屑)当归(切焙)白芷(各一两)升麻甘草(炙锉)射干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马蔺根汤治伤寒咽喉闭塞。连舌肿疼。小便赤沥。

马蔺根升麻(各一两)瞿麦射干(各三分)犀角屑木通(锉各半两)玄参(一两)上

木通汤治伤寒热病。咽喉闭塞。连舌根肿疼。热毒气聚于心胸。

木通(锉)络石(碎)朴硝(各一两)升麻犀角屑山栀子仁青竹茹(各半两)射干(半分)桔梗(炒)芍药玄参(各三分)上粗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

治伤寒上焦虚热。毒气壅塞。咽喉连舌肿痛方。

玄参射干当归(切培各一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半盏。不去滓。食后温服。日再服。

治伤寒舌肿。口内生疮。此是心脾积热。上冲所致。汤方。

大青升麻大黄(锉炒各半两)黄连(去须一分)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

治伤寒舌出寸长。连日不收。名应手方。

上用梅花片脑为末。掺舌上。随手而收。用五钱重。

地黄煎治伤寒心脾有热。舌本肿痛。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