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柄牛肝菌

伞菌目牛肝菌科牛肝菌属 可食用可药用

中文学名

红柄牛肝菌

拉丁学名

Boletus erythropus (Fr. : Fr.) Pers.

中文别名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20cm,扁半球形或近扁平,锈红、砖红至锈褐或栗褐色,盖边缘色较浅。开始有细绒毛后变光滑,湿时粘。菌肉黄色,受伤处变蓝色或暗蓝色。菌管层靠近柄部,黄色,伤变蓝色。管口红色,每毫米1-2个。菌柄圆柱形,粗壮,有时基部膨大,长4.5-14.5cm,粗1.2-5cm,顶部黄色密被红色小点,伤变蓝色至暗蓝色。孢子浅黄色,近梭形,光滑,10-15μm×3.5-5μm。管缘和管侧囊体梭形或棒状,25-60μm×5-10μm。

图例

图 633 红柄牛肝菌 : 1. 子实体, 2. 孢子, 3. 管缘及管侧囊体

生态习性

夏秋季在阔叶林或混交林地上生长。

分布地区

河北安徽江苏等。

经济用途

可食用,但仅仅在充分炒熟的情况下食用。此菌与红网牛肝菌、丽柄牛肝菌、小美牛肝菌、紫红牛肝菌均相近,采食时需注意。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为100%。另外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可与落叶松、松杉、鹅耳枥、栎、山毛榉、杨等树木形成菌根。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