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皱木耳

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 可食用

中文学名

黑皱木耳

拉丁学名

Auricularia moellellerii Lloyd

中文别名

缪氏木耳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一般较小, 耳状、胶质、稍坚韧,直径1.5-4cm×1cm,紫褐色或紫红色,干时色变深,子实层生下表面,有显著皱褶,形成网格。不肓面深栗褐色至略带紫黑色,密生短细绒毛,与木耳相似,唯较短,毛长20-70μm,粗4μm左右,无色,10-40μm×5-6.5μm,基部膨大,粗8-10μm,担子棒状, 无色, 具3横隔, 4小梗, 30-32μm×2.5-3μm。孢子圆柱形,10-12μm×3.5-5.5μm。

图例

图 1091 黑皱木耳 : 1.子实体, 2. 孢子, 3. 担子

生态习性

在阔叶树腐木上成群生长。

分布地区

广西海南湖南等。

经济用途

可食用。其质地脆,别具风味,可人工栽培,是耐湿热的一种木耳。有时出现在香菇段木上,视为“杂菌”。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