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汤

目录

1 拼音

zhōng hé tāng

2 概述

中和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三首。

3 《医方简义》卷三方之中和汤

3.1 处方

神曲、生莱菔子、黄芩(酒炒)、姜半夏、茯苓、山楂、苍术、黄连(酒炒)各一钱五分[1]

神曲 生莱菔子 淡黄芩(酒炒)姜半夏 茯苓 山楂 茅山术 川连(酒炒)各4.5克

3.2 功能主治

《医方简义》卷三方之中和汤功能消积化滞,清热燥湿。治痢下赤白,里急后重[1]

3.3 用法用量

水煎服[1]

3.4 运用

若时痢身热,加藿香、薄荷、桔梗各一钱,生姜三片;痢下白沫,加木香八分;赤痢,加桃仁十粒;赤白相兼,加桃仁十粒,红曲八分,木香五分;醉饱受邪,加葛根一钱,紫金锭(冲入)二分;夹怒夹食,加柴胡、厚朴各一钱[1]

3.5 摘录

《医方简义》卷三

4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方之中和汤

4.1 处方

白术120克 黄橘皮 厚朴 人参 茯苓 甘草各75克

白术4两,黄橘皮2两半,厚朴2两半,人参2两半,甘草2两半,茯苓2两半。

4.2 制法

上为细末。

4.3 功能主治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方之中和汤功能调适阴阳,通流荣卫,养脾健胃快饮食。主治胁肋胀满,呕逆恶心,食欲不振。

4.4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4.5 摘录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

5 《扁鹊心书·神方》之中和汤

5.1 方名

中和汤

5.2 组成

苍术1斤(米泔浸),川乌(炮)4两,厚朴(姜制)4两,陈皮4两,甘草4两,草果2两。

5.3 主治

《扁鹊心书·神方》之中和汤主治伤寒温疫,头目昏痛,发热,鼻流清涕。服此不至传染。

5.4 用法用量

每用4钱,生姜7片,水煎,和滓服。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6 《叶氏女科》卷二方之中和汤

6.1 方名

中和汤

6.2 组成

人参6分,当归身1钱5分,砂仁(炒)1钱,香附(制)1钱,白芍(酒炒)8分,茯苓8分,藿香8分,陈皮(去白)8分,炙甘草5分。

6.3 功效主治

《叶氏女科》卷二方之中和汤功在养血安胎,理气健脾。主治妊娠恶心呕吐,不思饮食。

6.4 用法用量

水1钟半,煎7分,空心服。

7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中和汤

7.1 方名

中和汤

7.2 组成

人参1钱,黄耆1钱,白术1钱,白芷1钱,川芎1钱,当归1钱,甘草1钱,桔梗1钱,白芍1钱,肉桂5分,麦冬5分,藿香5分。

7.3 主治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中和汤主治骨槽风。外症已经穿溃,流脓臭秽,疼痛不止者。

7.4 用法用量

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临服入酒1杯,食后服。

8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方之中和汤

8.1 方名

中和汤

8.2 组成

人参、黄耆、厚朴(姜汁炒)、白芷、川芎、当归、粉草、桔梗、白芍(酒炒)、肉桂(去粗皮)、防风、藿香各等分。

8.3 主治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方之中和汤主治痘气寒,鼻流清涕,咳嗽恶风,自汗,身体寒战,疮色惨白。

9 《普济方》卷二五四引《卫生家宝方》之中和汤

9.1 方名

中和汤

9.2 组成

香附子不拘多少。

9.3 主治

《普济方》卷二五四引《卫生家宝方》之中和汤主治忽感恶气,昏闷晕倒,逆冷气绝。卒中,惊气,四肢厥冷。

9.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白汤调服;心痛,醋汤调服。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0 《医钞类编》卷十三方之中和汤

10.1 方名

中和汤

10.2 组成

紫苏、香附、陈皮、甘草、木香。

10.3 主治

《医钞类编》卷十三方之中和汤主治伤酒,恶心呕逆,吐出宿酒,昏眩头痛。

10.4 用法用量

加生姜、葱,水煎服。

11 《普济方》卷一三六引《杨氏家藏方》之中和汤

11.1 方名

中和汤

11.2 组成

苍术2两,干葛2两,桔梗2两,碎桂2两,白芷2两,麻黄1两,茱萸1两,厚朴1两,陈皮1两,甘草半两。

11.3 主治

《普济方》卷一三六引《杨氏家藏方》之中和汤主治四时伤寒,初得病,恶寒发热,头目昏痛,肢节酸疼,未分阴阳表里。

11.4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酒、汤任意调下;或为粗末,加生姜、葱头,水煎亦可。

12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中和汤

12.1 方名

中和汤

12.2 组成

人参(去芦)半两,厚朴(去粗皮,锉碎,每1斤用生姜1斤,薄片切烂,杵拌匀,酿1宿,慢火炒干用)半两,当归(酒洗)半两,防风(去芦)半两,白芷半两,肉桂(去粗皮)半两,桔梗半两,川芎半两,白芍药半两,沉香半两,檀香半两,乳香半两,藿香叶半两,紫苏叶半两,黄耆(蜜水涂,炙)半两,甘草半两。

12.3 功效主治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中和汤功在通和表里,温养脾胃,匀调气血,顺正阴阳,发散风寒,辟除腥秽。善使痘疮易出易收,不致倒靥黑陷,传变危急,并能排脓止痛。常服清神驻颜,明目健脾,真元益固,邪气无干。主治痘疮;遍身痈疖。

12.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无灰酒4两重,拌匀晒干,天阴略焙。每服1钱,水1盏,煎7分,温服,不拘时候。

13 《医方类聚》卷一九八引《吴氏集验方》之中和汤

13.1 方名

中和汤

13.2 组成

粟米1升(净淘,焙干为末),杏仁100个(去皮尖,研细),草果14个(去皮),甘草3两半(炙),生姜16两(和粟米粉、杏仁捻作饼子,焙干后同药研),白盐4两(炒)。

13.3 功效主治

《医方类聚》卷一九八引《吴氏集验方》之中和汤功在开胃。主治泄泻。

13.4 用法用量

沸汤点服。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4 《简易方》引叶氏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之中和汤

14.1 方名

中和汤

14.2 组成

麻黄(去节)半两,杏仁(去皮尖,炒)半两,紫苏子(炒)半两,桑白皮(炒)半两,赤茯苓(去皮)半两,柴胡(去芦)半两,陈皮(去白)半两,款冬花3分,细辛1分,甘草(炙)1分,马兜铃1分。

14.3 主治

《简易方》引叶氏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之中和汤主治肺有风寒,痰壅咳嗽。

14.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

15 《玉机微义》卷十五方之中和汤

15.1 方名

中和汤

15.2 组成

菖蒲、牛蒡子、羌活、川芎、防风、漏芦、荆芥、麦门冬、前胡各等分,甘草减半。

15.3 主治

《玉机微义》卷十五方之中和汤主治时毒脉弦洪,在半表半里者,时毒疮肿。

15.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两,水煎服。

1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