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立行走的获益与代价
人类的祖先为什么放弃四肢着地,而选择直立行走?研究人员最新给出的答案是节省能量。这样的解释似乎过于简单,不过你可不要小看省下来的那点力气,科学家们说,在当时的自然环境下,那很可能就意味着谁能够生存,谁将被淘汰。 不仅如此,为了“站起来”,我们的祖先可以说是“不惜代价”,以至今天我们还不得不为此埋单
-
中风后须防直立性低血压
继发多种并发症,比如直立性低血压、心肺功能减退、体能下降、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和肌腱挛缩、静脉血栓形成、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等。中风恢复期的病死主因就是并发症。为什么会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是病后卧床期较长的病人常见的并发症。长期卧床的病人开始站立甚至在抬高床头成直立坐时,会出现头晕、
-
美研究称人类祖先直立行走源于气温太高
最新研究发现人类祖先直立行走源于“太热最新研究发现人类祖先直立行走源于“太热北京时间6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人类祖先之所以开始直立行走的原因可能在于所生活的地方温度太高。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在很长时间内充当人类进化摇篮的肯尼亚图尔卡纳盆地数百万
-
德科学家称古人类直立行走可能并非一次进化完成
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的重要标志,但至今都没有发现古人类从四腿爬行到两腿立直这一过渡环节的化石证据。对此,德国森肯贝格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施伦克认为,也许古人类从爬行到直立经过了多次反复。据媒体报道,这位科学家日前在奥地利科学院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上提出了这一看法。远古时期热带雨林遍布整个非洲大陆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直立性低血压的影响
理念的发展,我们对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宣教和治疗,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无人施加干预对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制定以直立床站立及下肢缠绕弹力绷带为主的护理措施。此项研究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改善疾病的预后,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效益十分显著。1资料与方法1.
-
以直立性低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干梗塞1例报告
:伸舌右偏,余无异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颈椎拍片:项韧带呈条状钙化,第6颈椎间隙轻度变窄,生理曲度变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无晕厥史住院期间患者直立后头晕,数次晕厥,测血压,卧位130/75mmHg,HR65次/min,半卧位105/65mmHg,HR66次/min,立位30s70/50mmHg
-
直立白薇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白薇是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直立白薇Cynanchumatratum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versicolor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为我国传统中草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等功效,在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四川等地广泛分布。白薇根的化学成
-
直立性低血压
【概述】直立性低血压是内环境稳定受损的常见临床表现,见于15%~20%的一般老年人。其患病率随年龄、患心血管病和基础血压的增高而增多。许多老年人其体位变化时血压有大范围的变化,并与其基础卧位收缩期血压的高低密切相关。即当基础卧位收缩期血压最高时,体位性的收缩期血压下降最大,直立性低血压立位时收缩期血
-
找到人直立行走基因家族研究破进化密码
对“爬行家族“进行全面检查,破解进化密码 科学家找到人类直立行走基因 从爬行进化到直立行走,人类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家正在靠近这个问题的答案。通过研究世界上几个罕见的患有“四足爬行综合征”的家族,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与人类直立行走能力有关的基因。 据英国《卫报》6月2日报道,土耳其比尔肯特
-
原始人“大个子”或将人类直立行走推前40万年
了或许是著名原始人“露西不知多少代之前的祖先——“大个子。这位男性原始人和“露西一样都能直立行走,因此人类开始直立行走的时间也许比此前认为的更早。这项研究成果6月21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负责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
-
直立性调节障碍的诊断及治疗
【关键词】直立性调节障碍 直立性调节障碍是小儿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所引起,现将我所1992年至2006年门诊、住院患儿资料完整的40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临床表现本病40例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7~14岁。临床表现特征是起立后瞬间自觉头昏、眼花、心慌胸闷、重者恶心、呕吐,更重者突
-
辅弓簧在直立严重近中倾斜下颌第二磨牙中的应用
类;辅弓;正畸学,校正 严重近中倾斜下颌第二磨牙临床上常见,因其解剖结构及位置的特殊性,很难与牙弓内的其他牙齿同步排齐。本研究对常用的3种辅弓簧在直立严重近中倾斜下颌第二磨牙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直立严重近中倾斜下颌第二磨牙的安氏Ⅱ类Ⅰ分类病人24
-
科学家发现与人类直立行走能力有关的基因
□康娟(中国日报特稿) 从爬行进化到直立行走,人类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家正在靠近这个问题的答案。通过研究世界上几个罕见的患有“四足爬行综合征”的家族,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与人类直立行走能力有关的基因。 据英国《卫报》6月2日报道,土耳其比尔肯特大学的遗传学家塔伊丰·厄兹切利克对4个互不联系的
-
土耳其科学家称找到人类直立行走基因
从爬行进化到直立行走,人类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家正在靠近这个问题的答案。通过研究世界上几个罕见的患有“四足爬行综合征”的家族,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与人类直立行走能力有关的基因。据英国《卫报》6月2日报道,土耳其比尔肯特大学的遗传学家塔伊丰·厄兹切利克对4个互不联系的患病家族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将在
-
活动平板试验使倒置T波直立的分析
可能是非病理性的。在年轻人中有的被误诊为心肌炎,在年长者中常被误诊为冠心病。本文就我院活动平板室1995~2001年间,通过活动平板试验倒置T波转为直立8例进行分析,8例中,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54岁,男2例,女6例。临床表现:心悸、胸闷、胸痛(针刺样)、气短等。采取活动平板机亚极量负荷试验使倒
-
《科学》:足骨化石证实南方古猿阿法种可直立行走
ash;南方古猿阿法种的一个足骨化石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南方古猿具有与现代人类似的足弓。这一发现表明,南方古猿阿法种可能已经放弃了树栖生活,而主要以直立行走的方式在地面行动。南方古猿阿法种生活在距今390万年至290万年前,其最著名的代表是1974年出土自埃塞俄比亚的“露西,她被看做是人
-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4月~2004年4月间因晕厥发作就诊的病人72例,其中男29例,女43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8岁,平均12.08岁。试验前3d,停用一切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试验前12h禁食;检查时,先仰卧5min,记录基础血压、心率、心
-
倾斜试验诊断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摘要】目的探讨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iuralorthostatictachycardiasyndrome,POTS)的诊断方法。方法选38例疑似POTS的病人及32例正常对照行倾斜试验(tilttabletest,TTT),采用基础倾斜方案,不加用药物诱发[1]。结果POTS病人组在倾斜
-
特拉唑嗪致严重直立性低血压1例
94%,服后15min即见血压降低,1h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维持24h,半衰期为12h,药物在体内代谢物60%随粪便排出,40%由尿排出。其副作用为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由于机体衰老,药物的吸收、转运、分解与排泄速度均大大降低,因而极易在体内发生蓄积。伴随老年而导致的心输出量减少
-
10年驼背不全瘫一朝矫正直立走——附属一院脊柱外科成功为一例儿麻不全瘫驼背患者免费手术矫形
中心接收一例儿麻不全瘫伴严重脊柱侧后凸患者,在术前多学科充分准备评估,精心设计手术方案后,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患者奇迹般的从需要手支撑左下肢行走恢复至直立行走。黄晓璇,女,21岁,身高145.5cm,坐高75cm,2岁时患脊髓灰质炎致双下肢瘫痪,肌肉明显萎缩,7岁时双下肢肌力有所恢复并能开始独立行走,
-
非洲40岁大象学会用后肢直立取食
赞比亚旧蒙多洛旧丛林营的这只大象学会了用后肢平衡身体够取食物。这只大象是该地区大象中唯一学会这一平衡技巧的动物。北京时间9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抬起前腿够取食物,这只大象展示了自己特殊的本领。看到一棵很高的树上垂悬着美味豆荚,这只大象并不沮丧。它没有简单地摇动树干,等着果实掉落地面,而是抬起
-
《回生集》:[卷上内症门]治转筋霍乱法
令病患面墙直立,一人以手蘸温水在腿弯内反手拍打数十,有青红脉突起,即将针刺其上,出黑血立止。治霍乱方扫帚略用者可。久则无穗矣。用高粱扫帚上穗子连枝梢一把,煎汤温服立愈。又方藿香叶广陈皮(各五钱)水二钟,煎一钟,温服立愈。《回生集》清陈杰公元1644-1911年
-
《滇南本草》:[第三卷]麻雀
\r麻雀\pc126.bmp\r,一名瓦雀。味甘,性温。脑可入肾,兴阳泄精。白丁香即公瓦雀屎。要直立于地上者,白色更好。磨翳退雾,遮睛不明,入眼药用之。──丛本卷下《滇南本草》明兰茂公元1396-1476年
-
《奇方类编》:[卷下杂治门]雀斑方
白丁香(即麻雀粪,要直立者)一两丁香五钱白果二十粒白芷五钱胰子一个共为末,加酥合油一钱,捣胰子为丸,每日洗面效。《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44年—1911年
-
第二章 直流电及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第一节 直流电疗法
第二章 直流电及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第一节 直流电疗法(Galvanization) 一、概述 直流电疗法是使用低电压的平稳直流溻通过人体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最早应用的电疗之一。目前,单纯应用直流电疗法较少。但它是离子导入疗法和低频电疗法的基础。 二、直流电的生物物理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
-
《验方新编》:[卷十五霍乱]霍乱腹痛两腿转筋
,立效如神。又方∶热醋煮青布抹之。或用布蘸极滚水抹之,冷则随换。又方∶大蒜头捣烂敷两足心,立愈。又方∶皂角末吹一豆大入鼻,取嚏即安。又方∶令病患面墙直立,一人以手蘸温热水在腿弯上拍打数十下,有青筋现出,即将针刺出黑血。即止。又方∶以墨书木瓜二字于痛处,仍令病患口呼木瓜、随声而愈、屡试甚效。或用木瓜煎
-
注射固脱术治疗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
便,腹胀等临床表现,有手法排便及清洁灌肠史。2.1.2直肠指诊可触及直肠下端黏膜松弛或肠腔内有黏膜堆积感,直肠容积扩大。指套退出可染血或染黏液。患者直立咳嗽,示指尖可感觉到肠黏膜堆积向下冲击感。2.1.3结肠镜检查可见直肠黏膜松弛下垂堆积,肠腔变小,严重者腔内充气仍不能使肠壁扩张复位。在套叠处可见黏
-
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52例临床分析
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52例临床分析(pdf)[摘要]目的评价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对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0年2月共52例行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非TME术后局部复发率、5年生存率及术后性功能和膀胱功能进
-
低位直肠癌经肛门直结肠外翻拉出保留肛门吻合术
【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手术方法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对低位直肠癌经腹经肛门直结肠外翻拉出保留肛门吻合术15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未发生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局部复发1例,20周左右恢复正常排便排气功能,无大便失禁病例。随访8个月~5年,5例为远处转移,死亡4例,其中1例肝转移
-
改进直肠内闭式缝合治疗直肠前突38例
【关键词】直肠前突;闭式缝合我科采用改进直肠内闭式缝合法治疗直肠前突,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均为已生育女性,年龄45~66岁,病程5~30年。直肠指诊在肛管上方的直肠前壁可扪及突入阴道的薄弱区,个别严重者可将阴道后壁推至阴道外口。排粪造影:中度前突25例,重度前突1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