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阴出之阳为病因病理学术语。阴分之邪,出于阳分[1]。是指深伏内脏的病邪,损伤脏真,而反映于外在的脉象及精神的变化。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
3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8.
阴出之阳为病因病理学术语。阴分之邪,出于阳分[1]。是指深伏内脏的病邪,损伤脏真,而反映于外在的脉象及精神的变化。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