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见

目录

1 拼音

xuě lǐ jiàn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雪里见

2.1 拼音名

Xuě Lǐ Jiàn

2.2 别名

半截烂、躲雷草

2.3 来源

天南星科雪里见Arisaema rhizomatum C. E. C. Fischer,以块茎入药。

2.4 生境分布

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

2.5 性味

辛,温。有毒。

2.6 功能主治

解毒止痛,祛风,除湿。

无名肿毒:块茎适量,捣烂敷患处。

劳伤疼痛:块茎1钱,泡酒4两,每次服1钱。

风湿麻木:配方泡酒服。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雪里见

3.1 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3.2 拼音名

Xuě Lǐ Jiàn

3.3 英文名

Rhizome Arisaema

3.4 别名

半截烂、大半夏、独角莲、麻醉药、大麻药、野包谷、蛇包谷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雪里见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aema rhizomatumC.E.C.Fis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3.6 原形态

雪里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圆锥形或圆柱形,长5-9cm ,oeg 2-3cm。鳞叶2-3,披针形,长4-15cm。叶2,叶柄纤细,长15-35cm,下部具鞘,暗褐色或绿色,散布紫色或白色斑块;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5,表面绿色,背面常有紫色斑块,长椭圆形至长圆披针形,渐尖,有时具长2-3cm的尾尖,基部狭,各裂片侧脉细弱,斜伸,集合脉距边缘2-5mm。花序柄短于叶柄,长5-21cm;佛焰苞黄绿色、黄色、淡红色,具暗紫色或黑色斑点,管部圆柱形,长4-6cm,直径1.5-2cm,喉部斜截形,略外卷,不具耳;诸部卵状被针形,长4-9.5cm,宽3-3.5cm,渐尖,先端具长6-10cm的线形长尾。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长2-2.5cm,粗3-4mm;雌花序狭圆锥形,长1.5-2cm,下部粗7mm;附属器稍伸出喉外,暗紫色,有黑斑,长2-3.5cm,具长5mm的细柄,圆柱形,基部截形,中部以上缢缩为颈状,先端棒状,先端有肉质钻形凸起;雄花较疏,下部具柄,上部的无柄,花药2-3,纵裂;雌花密集,子房近球形,花柱明显,柱头小,近盾状。浆果倒卵形,内有倒卵形种子1颗。花期8-11正月。果熟期翌年1-2月。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650-2800m的常绿阔叶林和苔鲜林林下或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3.8 性状

性状鉴别根茎呈圆柱形,有的基部隘缩,长约3.5cm,直径约2cm。表面淡黄褐色、黄棕色或黑褐色,稍显粗糙,密生环纹和点状根痕。顶端平截,中心有凹陷的茎痕或有茎基残留,外技有棕色膜质残叶。基部平截或为腐烂后呈黑褐色的疤痕,略凹陷。

质坚实而硬,断面淡灰黄色,粉质,在扩大镜下观察,可见密布白色细小亮结晶。无臭,味淡而辛辣刺舌。

3.9 性味

味辛;性温;有毒

3.10 归经

肾经

3.11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劳伤疼痛;跌打损伤;胃痛;结核性溃疡;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3.12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入胶囊,0.3-0.6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或磨酒涂。

3.13 附方

①治无名肿毒: 雪里见适量。捣绒敷患处。②治劳伤疼痛: 雪里见一钱。泡酒四两,每次服一钱。③治风湿麻木: 雪里见、草乌各一两,瓜子金、天南星各五钱,莽草叶二钱。共捣绒,加酒四两,蜂蜜一两,浸泡三天后,用七星针蘸药汁,在患部轻刺。

3.14 摘录

《中华本草》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