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

目录

1 拼音

xiǎo chái hú tāng

2 英文参考

xiaochaihu 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小柴胡汤同名方剂约有十六首,其中《伤寒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柴胡24g、黄芩9g、人参9g、炙甘草9g、半夏9g、生姜9g、大枣4枚,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因伤寒邪传少阳,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所致的少阳证,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胸膜炎、急性乳腺炎、产褥热、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属少阳证者。

4 《伤寒论》方之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具有抗感染、解热、镇痛作用,所以对上述适应证中的感染性疾病有治疗作用,同时能调节免疫功能,对肝、胆、胃肠疾病,对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更重要的是本方能提高大脑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这对机体恢复大有好处。但应用中还应结合现代医学,有针对性地配合西药抗生素治疗。[1]

实验研究本方有诱导干扰素作用,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降低血清GOT、GPT值,促进肝细胞再生;并能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2]

4.1 处方

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各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2]

柴胡12克 黄芩9克 人参6克 半夏(洗)9克 甘草(炙)5克 生姜(切)9克 大枣(擘)4枚

柴胡24g、黄芩9g、人参9g、炙甘草9g、半夏9g、生姜9g、大枣4枚[3]

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4]

4.2 功能主治

《伤寒论》方之小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治少阳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及妇人热入血室,暮则谵语,或疟发寒热等症。近代常用于感冒、疟疾、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见有少阳证者。[4]

《伤寒论》方之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伤寒少阳证:

1.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妇人热入血室。症见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4.3 用法用量

水煎去渣,分三次服,日三次[4]

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

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次[4]

4.4 方解

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伤寒邪犯少阳,病在半表半里,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故往来寒热。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人月经适断,感受风邪,而发寒热有时,系寒热内传,热与血结,故经水不当断而断,此亦与少阳有关。治疗大法,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清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下所宜,故惟宜和解之法。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之热,为臣药。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清泄,两者相配伍而达到和解少阳的目的。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脾胃调和,则诸症自除。[5]

小柴胡汤为和剂,一般服药后不经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药后得汗而愈者,这是正复邪却,胃气和降而致。若少阳病证经误治损伤正气,或患者素体正气不足,服用本方,亦可见到先寒战后发热而汗出的“战汗”现象,此种情况虽属正胜邪却,但也应严密观察,防其虚脱。[5]

方中柴胡散邪透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黄芩除热清里,使半里之邪得以内彻;人参、甘草益气扶正,以助祛邪;半夏和胃降逆而止呕,并制约柴胡助呕之弊;生姜、大枣配甘草调和营卫以行津液。诸药合用,共成和解少阳、补中之功。[5]

4.5 运用

1.本方是治疗少阳证的代表方剂。凡感冒后临床上出现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苔白、脉弦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5]

2.加减法: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以清热理气宽胸;渴者,去半夏,加花粉;腹中痛者,去黄芩,加白芍柔肝止痛;瘀血互结,少腹满痛,可去参、甘、枣之甘壅,加延胡索、当归尾、桃仁以祛瘀。胁下痞便,是气滞痰郁,去大枣,加牡蛎以软坚散结;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以淡渗利水;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以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止咳。[5][5][5]

3.使用注意[5]

1)本方柴胡应重用。

2)方中柴胡升散,黄芩、半夏性燥,故阴虚血少者不宜用本方。

4.6 现代适应证

[6]

适用证:常用于感冒、流感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淋巴腺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少阳证者。

从上述诸多适应证看,无一不是感染性疾病,这些疾病病原对组织直接或间接损伤,以及细菌毒素的代谢产物的作用必然存在充血、水肿、渗出、增生等炎症的不同过程和不同程度的发热;从“少阳证”描写的情况,“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口苦、喜呕咽干”来看以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症状为多。

4.6.1 感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感冒)是指喉结以上,包括咽、喉、扁桃体、鼻腔、中耳等皮肤黏膜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发生的局部炎症。70%~80%由病毒引起,以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或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柯病毒、腺病毒为多。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依次以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为多。发病时,鼻腔、咽、扁桃体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临床表现发热、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

4.6.2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所至,流感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3型,但以甲、乙两型危害最大,发病常常突然而迅速传播,患者呈群集性。流感病毒经飞沫侵入呼吸道与敏感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接触后,病毒膜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膜融合,进而病毒复制与繁殖,轻者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坏死和脱落,从而出现上呼吸道的卡他症状。病情严重者病毒可经淋巴及血液循环侵入其他器官,重者见出血坏死性支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呼吸道黏膜早期有单核细胞浸润及水肿、纤毛脱落,晚期则有广泛上皮细胞坏死及出血性渗出物;肺间质也有水肿及细胞浸润,肺泡内可有透明膜形成,若继发细菌感染,则基底层细胞也受损害。因而临床多以高热、畏寒、头痛、背痛、四肢酸痛等症状急剧起病,继而出现干咳、流涕、眼结膜充血、流泪、淋巴结肿大,肺部可出现粗啰音,偶可有消化道症状。

4.6.3 胆囊炎、胆结石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发生的急性化学性或细菌性炎症。胆道感染与胆石症互为因果关系,胆石症可引起胆道梗阻,导致胆汁瘀滞,细菌繁殖而致胆道感染,胆道感染的反复发作又是胆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胆囊管梗阻,胆囊肿大,压力升高,黏膜充血水肿、渗出增加,进一步发展为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性胆囊炎;如果反复发作,胆囊中脓液进入胆管和胰腺管可引起胆囊炎或胰腺炎,也可引起胆囊穿孔,或穿破到十二指肠等器官形成胆囊胃肠道内瘘。

4.6.4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其常见病因是:①胆石症及胆道疾病导致壶腹部梗阻,Oddi's括约肌松弛使胆汁及十二指肠液逆流于胰管或感染通过胆胰建立交通支扩散到胰。②大量饮酒或暴饮暴食促进胰腺外分泌增加,Oddi's括约肌痉挛使胰管内压增加,胰液内蛋白沉积,胰液排出不畅。③胰管阻塞如结石、蛔虫、肿瘤等,使胰管内压力增高,胰腺泡破裂。④手术或创伤破坏胰腺组织或血供障碍。⑤高钙血症、高脂血症使胰管钙化或形成脂肪栓塞。⑥某些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微生物直接破坏或自身抗体形成引起自身免疫性损伤。⑦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等使胰液分泌或黏稠度增加。上述诸因素导致胰腺泡内酶原激活,胰腺导管通透性增加,使活性胰酶渗入胰组织,从而产生自身消化性炎症。同时胰腺组织损伤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炎性介质如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血小板活化因子、白三烯等也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这些炎性介质与血管活性物质如NO、TXA2等导致胰血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急性胰腺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轻者可自限好转,重症者则发生胰腺出血坏死,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

4.6.5 胸膜炎

渗出性胸膜炎最常见的原因是肺及胸膜细菌及结核感染,胸腔内肿瘤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这些疾病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以致白蛋白、球蛋白甚至纤维蛋白原及各种细胞通过血管渗出;胸腔肿瘤渗出液除血管病变因素外,还有淋巴引流受阻导致渗出积液形成。

4.6.6 乳腺炎

乳腺炎其实就是生长在乳腺上的蜂窝织炎,主要由于乳汁瘀积,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致乳腺小叶而使该部组织水肿、变性、坏死,形成脓肿。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重者可有全身发热、寒战等症状。

4.6.7 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胆汁淤积、循环障碍、代谢障碍等导致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由于肝的病理改变导致肝内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失去正常关系,肝血管循环紊乱形成门静脉高压,使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漏人腹腔;同时肝硬化造成低蛋白血压,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成分渗出;淋巴液回流受阻,使之渗出腹腔;继发性醛固酮增多使肾钠重吸收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水重吸收增加等均是导致腹水形成的重要原因。

4.6.8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慢性肝炎多由乙、丙、丁3型肝炎急性期转变而来,凡病期超过半年,或乙、丙、丁3型肝炎或HBsAg携带者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肝功能异常者,或虽病史不明,但肝病理组织学或症状、体征、B超检查符合慢性肝炎均可定为慢性肝炎。由于肝脏肿大,汇管区出现不同程度炎症、肝小叶坏死,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胆汁排泄障碍以及肠道瘀血,可致消化道功能障碍及胸胁胀满等症状。

4.6.9 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统称为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原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二者均会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破坏,在正常黏膜损害、防御和修复过程中,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是损害发生的直接因素,继而发生溃疡,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十二指肠球部、胃角或胃小弯处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边缘光整、底部洁净,由肉芽组织构成,上面覆盖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渗出物。活动性溃疡周围黏膜常有炎性水肿,溃疡浅者累及黏膜肌层,深者可达浆膜层,血管溃破时引起出血,穿破浆膜层引起穿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钝痛、灼痛、胀痛等,尤以空腹时为著;周期性发作,秋冬季为多,发作具有节律性,查体可见上腹部局部轻压痛。

4.6.10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除可诱发消化性溃疡外,常可诱发胃炎,当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时以及肠蠕动功能紊乱时可导致含胆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人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从而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

4.6.11 淋巴结炎

淋巴结炎是由于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导致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淋巴管,聚集在淋巴结内导致淋巴充血、渗出等炎症,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全身发热。

4.6.12 睾丸炎

睾丸炎是由于泌尿系感染和前列腺炎、精囊炎扩散所致,感染多经输精管逆行传播;主要改变为睾丸肿胀,有时可能形成脓肿,睾丸鞘膜可能有积液,多数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局部见睾丸胀痛、拒按。

4.6.13 疟疾

疟疾是由按蚊叮疟疾患者和带原虫患者再叮咬正常人群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叮咬过疟疾病人或带原虫者的蚊虫再叮咬正常人时,感染性子孢子随蚊虫唾液腺分泌物进入人体血循环,然后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发育成熟为裂殖体,裂殖体释放出大量裂殖子,再进入血循环,侵犯红细胞,开始在红细胞内无性繁殖,裂殖子在红细胞内发育经滋养体成熟为裂殖体,充分发育后红细胞胀破释放出裂殖予及其代谢产物引起典型的临床发作。裂殖子再次侵犯未感染的红细胞,重新开始新一轮的无性繁殖,则形成临床上周期性发作。间日疟及卵形疟红细胞内发育周期为48小时,三日疟为72小时,恶性疟为36~48小时。对疟原虫致病机理的研究发现体液免疫可以明显减少疟原虫血症,而彻底清除疟原虫感染主要依靠细胞免疫,已明确巨噬细胞和其他效应细胞以及产生的相关细胞因子在疟疾发病中有重要作用,通过免疫反应不仅清除疟原虫,亦引起一系列症状;同时疟原虫在RBC大量繁殖,RBC增大,彼此粘连成团,并极易黏附在微血管内皮细胞上,从而引起微血管阻塞。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及大汗、贫血、肝脾肿大,脑型疟疾可出现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黄疸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症状。

4.6.14 其他

常用于治疗产褥热、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属少阳证者。[6]

4.7 药理作用

[7]

4.7.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柴胡煎剂对流感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霍乱弧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痢疾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结核杆菌、钩端螺旋体及牛痘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柴胡注射液对流感病毒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尚能抑制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柴胡煎剂可阻止疟原虫发育而使之消灭。臣药黄芩煎剂在体外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百日咳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HIV、钩端螺旋体及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同时对大肠杆菌耐药质粒有消除作用,还有抗内毒素作用。佐药半夏有抗真菌作用。佐药生姜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黄色及白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沙门菌、肺炎链球菌、黄色毛癣菌、堇色毛癣菌、阴道滴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能拮抗HBsAg。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酸钠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幽门螺旋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及乙型链球菌、枯草杆菌、阿米巴原虫及滴虫均有抑制作用。甘草多糖对水疱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有抑制作用,甘草酸抗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作用强,甘草酸单胺可灭活HIV;甘草甜素除对上述病毒有灭活作用外,还可灭活肝炎病毒。由此可以看出该方剂中君、臣、佐、使各药均对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故对上述各种感染性疾病有效。

4.7.2 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药柴胡以及所含柴胡皂苷通过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内分泌轴而对炎症的多个过程,包括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炎症介质的释放、白细胞游走和结缔组织增生等均有影响,其中抗肉芽肿增生比抗渗出作用更强。臣药黄芩及其所含酮类化合物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多个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最终对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生成及失活过程产生影响,不同程度的抑制PGE和白三烯的生成而发挥多种抗炎作用,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黄芩还可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降低肝线粒体中MDA含量。同时通过保护肥大细胞完整性,抑制脱颗粒组胺释放而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生姜具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对炎症的早期、晚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清除超氧阴离子,抑制H2O2所致溶血,降低肝组织MDA产生。人参皂苷R0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显抗炎消肿,并降低炎性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甘草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其中甘草酸及甘草次酸通过甘草抑制PGE2作用及减少内源性PGE2的产生;对炎症的Ⅰ、Ⅱ、Ⅲ期都有抑制作用,同时抑制纤溶酶系统的活化;降低血清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促进作用,抑制细胞膜通透性的亢进而对免疫性炎症产生抑制作用。大枣所含的大枣多糖可显著提高血及脑SOD及CAT活力,降低血及脑、肝匀浆中LPO水平,有力地清除活性氧,具有显著抗氧化作用。

4.7.3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柴胡具有明显的解热、降温、镇痛、镇咳和镇静作用,推测柴胡注射液通过某些环节减少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元cAMP的合成和释放,从而抑制发热效应;其镇静、镇咳、镇痛作用的主要成分是柴胡粗皂苷,同时小柴胡汤通过使大脑半球的多巴胺含量增加和过氧化物减少发挥抗癫痫作用。臣药黄芩对多种发热均具有解热作用,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黄芩通过抑制大脑皮质而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半夏有一定的镇痛、镇静、催眠作用。生姜油、辣姜醇、辣姜烯酮均有明显解热、镇痛、镇静及抗惊厥作用。甘草所含FM100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同时具有镇痛及解痉作用。大枣有镇静催眠作用。据上述各项作用,该方剂对上述各适应证中的发热和烦躁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除解热、镇痛、镇静等作用外,该方剂中柴胡所含柴胡皂苷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轴,促进垂体分泌ACTH,增强皮质激素的分泌。臣药黄芩所含黄芩苷能缩小缺血再灌注脑损伤、脑梗死面积。佐药半夏煎剂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轻度刺激作用。生姜所含姜辣酮能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人参对脑内蛋白RNA、DNA合成有促进作用,人参皂苷对脑内Mg2+-ATP酶、Na+-K+-ATP酶、Ca2+-ATP酶有调节作用,并能增加脑缺血再灌注血流量,减少Ca2+积累,减轻脑水肿,增加脑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增强人体学习和记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及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发挥双相调节作用,使大脑神经调节功能恢复正常;更重要的是人参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兴奋作用,刺激垂体前叶促进甲状腺释放,刺激胰岛释放胰岛素,从而调节全身神经、内分泌系统,使机体功能恢复平衡。甘草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由此可见,该方剂能提高大脑功能,提高大脑、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特别是糖皮质激素水平的提高,不仅加强退热、抗炎、促进代谢功能,更重要的是其具有“允许”作用,能协调、促进其他神经、内分泌激素而发挥对机体的调节作用,提高机体的适应性。

4.7.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柴胡所含的柴胡多糖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能提高,能调节T、B淋巴细胞的功能,并可使免疫抑制状态有一定的恢复,可增强枯否细胞吞噬功能,增强NK细胞功能,提高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小剂量柴胡皂苷可促进脾细胞DNA和IL-2产生,大剂量则抑制之。臣药黄芩能保护肥大细胞的完整性,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而且有抗过敏作用;黄芩所含黄芩苷对巨噬细胞有双相调节作用,低剂量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溶菌酶含量,高浓度则抑制之;黄芩苷对红细胞黏附功能有促进作用,对缺血性心力衰竭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有显著改善作用。佐药半夏多糖据有较强的网状内皮系统激活活性。生姜能明显改善免疫功能,升高脏器指数,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拮抗5-HT。大枣提取液能够抗Ⅰ型变态反应,大枣粗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补体活性,且具有浓度依赖关系;大枣能明显提高体内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大枣多糖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功能,促进溶血素和溶血空斑,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及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解,大枣多种多糖均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巨噬细胞毒性和TNF-α、IL-1、NO的分泌功能。人参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广泛的影响,不仅对正常动物而且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均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浓度;通过提高cAMP促进淋巴细胞成熟和分化,继而促进淋转,促进脾T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促进IL-2的产生和提高脾脏NK细胞的活性;同时人参根和茎叶的多糖还具有抗补体活性。甘草有干扰素诱导作用,增强NK细胞的活性,甘草Lx可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产生,对过敏性休克具有保护性效应;甘草酸能增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甘草多糖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及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因而能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甘草甜素能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甘草次酸能升高淋巴细胞比率,甘草酸二胺可提高血清INF-α水平,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这些免疫增强作用对于乙脑、伤寒、流脑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起到明显的促进和恢复作用,对发病中各种免疫反应、免疫紊乱起到有力的调节作用,本方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作用对上述适应证中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疟疾等有免疫反应参加的疾病尤为重要。

4.7.5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君药柴胡所含粗皂苷能明显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同时对阿司匹林引起的胃溃疡也有改善作用,通过其抗胆碱酯酶作用,可明显增强乙酰胆碱对肠管的收缩作用。半夏可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胃液的游离和总酸度,保护胃急性损伤并促进胃黏膜修复;半夏可显著增强肠道输送能力,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可产生肠收缩作用,但对乙酰胆碱、组胺、BaCl2引起的肠收缩有抑制作用,故半夏对肠运动呈双相调节作用。生姜水煎剂对胃黏膜损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生姜浸膏有明显的镇吐作用,而生姜则促进消化液分泌,但抑制胰酶,弱化蛋白酶。甘草具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促进胃黏液分泌,促进成纤维细胞合成纤维,同时使胃液量、游离酸度及总酸度降低;同时甘草对胃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黄芩则有拮抗乙酰胆碱作用,人参对多种实验性胃溃疡均有抑制作用。从上述作用看该方剂对消化性溃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至于其对肠道平滑肌的兴奋和抑制作用,通过双相调节,使胃肠平滑肌运动正常。

4.7.6 对肝胆功能的影响

君药柴胡煎剂能使胆汁排除量与胆盐成分增加,其利胆成分为黄酮;柴胡与甘草能明显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等,使肝细胞内蓄积的肝糖元及核糖核酸含量大部分恢复或接近正常,使血清氨基转移酶活力显著下降,抑制纤维增生和促进纤维吸收,使肝硬化减轻。臣药黄芩乙醇提取物及黄芩素、黄芩苷可促进胆汁分泌,同时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对乙醇或LPO所致动物血清ALT、AST升高,黄芩所含的黄酮可显著抑制之,对半乳糖胺所致动物暴发型肝炎,黄芩有保护效果;黄芩茎叶总黄酮能增加肝匀浆GSH-Px的活性,明显降低LPO含量,同时黄芩素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生姜油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姜辣醇及姜辣烯酮对肝损伤也有抑制作用,同时又有利胆作用。大枣含多量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C、维生素P及多种氨基酸等,具有保肝作用。人参皂苷R0及齐墩果酸对急性肝损伤有抑制作用。甘草是治疗肝硬化的一种有力药物,其中甘草甜素可减轻肝细胞坏死和脂变,并能减轻组织间质炎症反应,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从而降低肝硬化的发生率;甘草浸膏除保护肝损伤外还能使肝细胞内糖元及核糖核酸恢复,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下降;甘草酸及甘草次酸还有抗氧化作用,同时抑制Ca2+内流,抑制磷脂酶A2的作用,从而稳定溶酶体膜,减轻其内各种蛋白酶的释放,因而可以改善肝功能。

4.7.7 对心脏、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柴胡对心脏的作用比较复杂,但其所含柴胡皂苷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并能抑制内源性花生四烯酸的血小板血栓烷的形成,从而具有抗凝作用。臣药黄芩通过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直接扩张血管、刺激血管感受器而具有降压作用;同时黄芩又具有抗凝作用,黄芩所含黄酮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黄芩素、汉黄芩素等5种成分能抑制由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白杨素、黄芩素及汉黄芩素还能抑制由ADP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黄芩素及黄芩苷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黄芩水提取物有利尿作用,黄芩的醋酸乙酯、甲醇或水提取物还能对抗内毒素所致DIC,黄芩茎叶总黄酮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并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作用。半夏煎剂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时能增加心肌冠脉血流,但对心肌收缩有抑制作用。生姜的醇提取物则能兴奋心脏,6-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均为强心药,姜辣烯酮可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同时可产生一过性降压、明显升压和持续性降压三相作用。人参总皂苷可抗心律失常,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增加心输出量;同时人参皂苷可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向组织释放更多的氧,对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因而对心脏缺氧具有保护作用;人参对心肌收缩等指数影响呈双相性,同时人参还有显著抗心律失常作用,对血压呈双相性作用,既可使高血压病人血压下降,又可使休克及低血压病人血压升高,小剂量升压,大剂量降压;人参二醇皂苷可使全血黏度显著下降,使RBC变形性也有一定下降,人参皂苷Rg1、Rg2、R0等均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甘草则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同时甘草酸有抑制磷脂酶A2活性及血小板聚集作用;甘草多种提取物均具有抗心律失常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甘草能缩小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的体积。上述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可有力改善由于冠心病等所致的“胸胁苦满”。

4.7.8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君药柴胡所含柴胡粗皂苷具有较强的镇咳作用。臣药黄芩对气管过敏性收缩有缓解作用。半夏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同时对实验性硅沉着肺的发展有抑制作用。甘草能促进咽喉及支气管黏膜分泌,使痰液容易咳出,同时作用于中枢及覆盖于咽部黏膜而发挥镇咳作用,这对于肺部疾病引起的“胸胁苦满”当有益处。

4.7.9 对癌症的影响

君药柴胡皂苷d能抑制腹水癌细胞。黄芩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半夏可通过活化多形核白细胞而导致肿瘤细胞破坏的反应。人参的多种制剂及成分均具有抗肿瘤作用。甘草能增加细胞的解毒作用和抵抗力而对多种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大枣也有抗肿瘤作用。

4.8 歌诀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7]

4.9 摘录

《伤寒论》

5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之小柴胡汤

5.1 处方

柴胡(三钱) 人参(二钱) 黄芩(二钱) 半夏(一钱半) 甘草(一钱)

5.2 功能主治

方贤着《奇效良方》之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寒热如疟,胸膈满痛,小便不利,大便涩。

5.3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5.4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6 《伤寒大白》卷二方之小柴胡汤

6.1 方名

小柴胡汤

6.2 组成

柴胡、黄芩、广皮、甘草、半夏、人参。

6.3 功效主治

《伤寒大白》卷二方之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少阳潮热,发于寅卯二时,先有微寒而热,有汗,脉弦。

6.4 加减

若见恶寒身痛,加羌活、防风;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饱闷,去人参,加枳壳,厚朴;小便不利,加木通。

6.5 摘录

《伤寒大白》卷二

7 《云歧子脉诀》方之小柴胡汤

7.1 方名

小柴胡汤

7.2 组成

柴胡半两,黄芩半两,五味子半两,制半夏半两,白芍药2钱半,人参2钱半,桑白皮2钱半。

7.3 主治

《云歧子脉诀》方之小柴胡汤主治肺伤咳嗽气促,冷汗自出,背膊劳强,夜卧不安,脉象按之不足,举之有余。

7.4 用法用量

每服1两,水2盏,加生姜7片,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7.5 摘录

《云歧子脉诀》

8 《喉科紫珍集》卷上方之小柴胡汤

8.1 方名

小柴胡汤

8.2 组成

柴胡8分,甘草5分,元参1钱5分,黄芩1钱,制半夏1钱,桔梗1钱。

8.3 主治

《喉科紫珍集》卷上方之小柴胡汤主治少阳受病,头角、两耳前后结肿,耳鸣筋痛,寒热呕吐,烦躁。

8.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8.5 摘录

《喉科紫珍集》卷上

9 《症因脉治》卷二方之小柴胡汤

9.1 方名

小柴胡汤

9.2 组成

柴胡、黄芩、广皮、甘草。

9.3 主治

《症因脉治》卷二方之小柴胡汤主治吐血兼少阳经见证者。

9.4 摘录

《症因脉治》卷二

10 《石室秘录》卷一方之小柴胡汤

10.1 方名

小柴胡汤

10.2 组成

柴胡1钱,黄芩1钱,半夏1钱,陈皮5分,甘草1钱。

10.3 主治

《石室秘录》卷一方之小柴胡汤主治咳嗽头痛、眼目痛、口舌生疮等轻证。

10.4 摘录

《石室秘录》卷一

11 《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小柴胡汤

11.1 方名

小柴胡汤

11.2 组成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陈皮、知母、当归、地骨皮、白芍。

11.3 主治

《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小柴胡汤主治痘后往来潮热。

11.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1.5 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六

12 《口齿类要》方之小柴胡汤

12.1 方名

小柴胡汤

12.2 组成

柴胡1钱,黄连1钱半,半夏1钱,人参1钱,甘草(炙)5分。

12.3 主治

《口齿类要》方之小柴胡汤主治肝胆经风热侮脾土,唇口肿痛,或寒热往来,或日晡发热,或潮热身热,或怒而发热胁痛,甚者转侧不便,两胁痞满,或泻利咳嗽,或吐酸苦水。

12.4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12.5 加减

怒动肝火,牙齿痛,寒热,加山栀、黄连。

12.6 摘录

《口齿类要》

13 《太平圣惠方》卷九方之小柴胡汤

13.1 方名

小柴胡汤

13.2 组成

柴胡2两(去苗),黄芩1两,赤芍药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枳实半两(麸炒微黄),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13.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九方之小柴胡汤主治伤寒病6日,其病深结在脏,三阴三阳俱受病。

13.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3.6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九

14 《治疹全书》卷下方之小柴胡汤

14.1 方名

小柴胡汤

14.2 组成

柴胡、黄芩、薄荷、当归、茯苓、甘草。

14.3 主治

《治疹全书》卷下方之小柴胡汤主治月事过时见疹,邪热乘血虚入血室。

14.4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14.5 摘录

《治疹全书》卷下

15 《笔花医镜》卷一方之小柴胡汤

15.1 方名

小柴胡汤

15.2 组成

柴胡2钱,赤芍1钱5分,甘草1钱,半夏1钱,黄芩1钱5分,人参5分,生姜2片,大枣2个。

15.3 主治

《笔花医镜》卷一方之小柴胡汤主治寒热往来,少阳疟疾,口苦耳聋,胸满胁痛。

15.4 摘录

《笔花医镜》卷一

16 《女科切要》卷七方之小柴胡汤

16.1 方名

小柴胡汤

16.2 组成

人参、花粉、黄芩、柴胡、甘草。

16.3 主治

《女科切要》卷七方之小柴胡汤主治产后阴虚发热。

16.4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16.5 摘录

《女科切要》卷七

17 《伤科秘方》之小柴胡汤

17.1 方名

小柴胡汤

17.2 组成

柴胡1钱,桔梗8分,连翘1钱2分,花粉1钱5分,葛根1钱,黄芩1钱,广皮1钱,木通1钱5分。

17.3 主治

《伤科秘方》之小柴胡汤主治跌打伤之后,感冒经风,发寒发热,头身皆痛。

17.4 用法用量

加灯心10根,砂仁末5分,水煎服。

17.5 摘录

《伤科秘方》

18 《万病回春》卷三方之小柴胡汤

18.1 方名

小柴胡汤

18.2 组成

柴胡1钱,黄芩1钱,山栀1钱,柿蒂1钱,陈皮1钱,砂仁1钱,半夏1钱(姜汁炒),竹茹1钱,藿香8分,沉香3分,木香3分,茴香5分,甘草3分。

18.3 主治

《万病回春》卷三方之小柴胡汤主治身热,烦渴,发呃。

18.4 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乌梅1个,水煎,磨沉、木香,温服。

18.5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18.6 摘录

《万病回春》卷三

19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六方之小柴胡汤

19.1 方名

小柴胡汤

19.2 组成

柴胡2两,黄芩7钱半,人参7钱半,甘草(炙)7钱半,半夏(制)6钱1字。

19.3 主治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六方之小柴胡汤主治男女诸热出血,血热蕴隆。

19.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生姜5片,大枣2个,乌梅1个,水煎服。

19.5 制备方法

上锉散。

19.6 摘录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六

20 参考资料

  1. ^ [1]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8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0.
  3. ^ [3] 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79.
  6. ^ [6]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80-81.
  7. ^ [7]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81-8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