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茅参

目录

1 拼音

xiān máo shēn

2 英文参考

whitestem serpentroot roo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仙茅参

仙茅参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即《海药本草》记载的仙茅的别名[1]

3.1 别名

独芽根、仙茅参、蟠龙草、地棕根、独脚丝茅[1]

3.2 来源及产地

仙茅科植物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的根茎[1]。主产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1]

3.3 别名

辛,温,有小毒[1]。入肾经[1]

3.4 功能主治

温肾壮阳,散寒除湿[1]。主治阳痿精寒,小便失禁,遗尿,崩漏,寒湿痹痛,腰膝酸软,胃腹冷痛;近用于治更年期高血压症,更年期综合征,血清胆固醇过高症[1]

3.5 用法用量

煎服:4.5~9g[1]

3.6 化学成分

本品含仙茅素(Curculigine)A、B、C、仙茅苷(Curculigoside)、仙茅皂苷A、B、C、D、E、F、K、L、M及粘液质、鞣质、树脂等[1]

3.7 药理作用

仙茅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对内分泌系统有抑制作用,具有抗癌、抗菌作用[1]

4 《*辞典》·仙茅参

4.1 出处

《陕西植药调查》

4.2 拼音名

Xiān Máo Shēn

4.3 别名

茅草细辛(《贵州民间方药集》),毛草七、倒扎草根(《贵州民间药物》),条参、水防风、丝茅七(《陕西中草药》)。

4.4 来源

为菊科植物白茎鸦葱的根。夏、秋季挖,洗净,晒干或蒸后晒干,亦可鲜用。

4.5 原形态

白茎鸦葱,又名:箭头草、笔管草、倒扎花。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具细毛。根长圆锥形,深入土中可达2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叶丛生,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5~10毫米,全缘,平行脉通常5条,叶柄有短鞘;茎生叶互生,无柄。头状花序大,2~6枚,有长梗;梗上有叶;总苞长简形,长3~4厘米,外列苞片三角状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内列苞片披针形,无毛或稍有细毛,边缘膜质;花全部舌状,黄色,或淡红色,先端平截,有5齿;雄蕊5,聚药;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2歧,先端弯钩。瘦果,长筒形,长约2厘米;冠毛棕黄色,与瘦果等长。花期5月。

4.6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或田圃间。分布华北、华东、陕西等地。

4.7 性状

根长圆锥形,肉质,鲜时横切面白色,并有乳汁流出。干后表面褐色或棕黑色,纵横皱缩不平,有时呈剥裂状,顶端常有茎叶残基。

4.8 性味

《陕西中草药》:"味甘,性温。"

4.9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理气活血。治外感风寒,发热头痛,久年哮喘,风湿痹痛,妇女倒经,跌打损伤,疔疮。

①《贵州民间药物》:"调气,理血,解毒,治跌打损伤,月经倒行,久年哮喘,发痧腹痛,疮毒。"

②《南京民间药草》:"治五劳七伤,敷疔疮及妇女乳房肿胀。"

③《陕西植药调查》:"补脾,治风湿。"

④《陕西中草药》:"祛风湿,健脾,补气,生津,解毒。治劳伤,风湿关节痛,外感风寒,发热头痛。"

4.10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研末。外用:捣敷。

4.11 附方

治跌打损伤,月经倒行:倒扎草根三至五钱,蒸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4.12 摘录

《*辞典》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8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