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 中医学 针灸学
shuǐ yuán
水源为经穴别名。指水泉[1]。《外台秘要》:“水源即水泉。”
水泉为经穴名(Shǔiquán KI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水,水液;泉,水泉。肾主水。穴属本经郄穴,能治小便淋沥的水病,故名。位于跟区,太溪(KI3)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中。仰卧或正坐垂足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跟骨内侧面。有通经调血、疏利下焦的作用。主治妇科、前阴及本经脉所过处的疾患,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阴挺、妬乳、小便淋沥、疝气偏坠、腹中痛、目昏花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膀胱痉挛等。一般直刺0.5~0.8寸;可灸[2]。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