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针灸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病机 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
shèn qì xū
kidney Qi deficiency[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deficiency of kidney qi[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肾气虚为病机[1] 。出《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指肾气虚弱,功能减退,封藏固摄功能失职,进一步可致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2] 。多由肾阳素亏,劳累过度,房事不节或久病失养所致。
包括:1.肾阴肾阳之气俱虚;2.肾阳虚。
肾气虚指肾阴肾阳之气俱虚[3] 。多由肾阳素亏、劳累过度、房事不节或久病失养所致。症见滑精早泄、尿后余沥、小便频数而清,甚则不禁、腰脊酸软、听力减退、短气、四肢不温、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弱。治以补肾为主。
肾气虚指肾阳虚。因气为阳,即肾之阳气虚。肾阳虚又称命门火衰[4],为素体阳虚或久病不愈,亏损过度,老年体弱所致肾中阳气不足的病机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有温煦形体,蒸化水液,促进生殖发育等功能。肾阳虚衰,则温煦失职,气化无权,可导致形寒肢冷,精神不振,气短而喘,腰膝酸软,阳痿,滑精,夜多小便,舌淡胖,苔白厚,脉沉迟,两尺脉弱等。治宜补肾阳。临床上根据肾阳虚的不同病理变化及其症候特点,常分别归纳为肾阳不足和肾虚水泛两个症候。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