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漏

目录

1 拼音

rǔ lòu

2 英文参考

mammary fistul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ammary fistul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mammary fistul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乳漏(mammary fistula[1])为病名[2]。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是指以乳房或乳晕部瘘管,时流脓水或乳汁,久不收口为主要表现的乳房疾病[3]。是乳房感染性疾病的后遗症。常发生于乳房和乳晕两个部位,以前者多见,预后较好;后者常见于未婚妇女,病程较长。

《外科真诠》:“乳漏乳房烂孔,时流清水,久而不愈,甚则乳汁从乳流出。”

乳漏相当于西医的乳房瘘管和窦道。

4 乳漏的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乳痈久不瘥,因变为瘘,”“因发痈疮而脓汁未尽,其疮暴瘥,则恶汁内食,后成发,则成瘘者也。”

生于乳晕或乳房的漏管或窦道,由乳痈、乳发、乳疽、乳痨等病深伤乳络或治疗不当,溃后久不收口所致[3]。疮口经久不敛,时流脓水或溢出乳汁[3]

乳房部漏管是由于乳痈、乳发失治,脓出不畅;或切开不当,损伤乳络,乳汁从疮口溢出,以致长期流脓、溢乳;或因乳痨溃后,身体虚弱,日久不愈,而形成。

乳晕部漏管是由于乳头内缩凹陷,感染毒邪,或粉瘤化脓,疮口久不愈合而形成。

5 乳漏的诊断

5.1 乳房部漏管的诊断

发病前有乳痈、乳发、乳痨病史,疮口经久不愈,常流出乳汁或脓血,疮面肉芽不鲜,周围皮肤潮湿浸淫。乳痨溃破成瘘者,疮口多凹陷,周围皮肤紫暗,脓水清稀或夹有败絮样物质。

5.2 乳晕部漏管的诊断

多发于非哺乳期的20~40岁的妇女,亦可偶见于男子,常伴有乳头内缩,并在乳头旁(乳晕部)有黄豆大小结块,质软不坚,不痛不痒,不易发现。发作时结块增大,疼痛,色红,约7—10天成脓,夹有豆渣状灰白色粉质,往往不收口,或愈后在乳窍中仍有粉质外溢,反复发作,难以痊愈。

6 乳漏的治疗

乳漏治宜宜内服托里散,外用提脓祛腐药,以五五丹作药线插入,腐肉尽则用生肌散收口[3]。并可兼用豆豉饼灸法,缓缓灸之以祛寒,促进愈合[3]。或扩创处理形成较大疮面,渐以去腐生肌之药敷贴,或腐肉尽则敷以生肌膏之属。

6.1 辨证治疗

6.1.1 毒邪未尽/余毒未清

乳漏·余毒未清证(mammary fistula with uncleared remnant toxin pattern)是指余毒未清,以乳房部或乳晕部漏,反复红肿热痛,疮口常流乳汁或脓水,经久不愈,局部有僵肿结块,周围皮肤潮湿浸淫,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滑数为常见症的乳漏证候[3]

6.1.1.1 症状

乳房或乳晕部漏管,脓出不畅,疮口经久不愈,常流乳汁或脓血,疮周皮色紫暗;可伴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6.1.1.2 辨证分析

乳痈、乳发失治,脓出不畅,毒邪滞留,甚或旁窜,以致疮口常流乳汁或脓血;而脓液和乳汁均为气血所化,长期流脓溢乳,耗伤气血,正虚毒恋,血脉瘀滞,形成慢性漏管,疮周皮色紫暗;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均为阴虚热毒未尽之象。

6.1.1.3 治法

清热解毒,

6.1.1.4 方药治疗

五味消毒饮加减。若系乳痨溃后阴虚者,治宜养阴清热,用六味地黄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

6.1.2 气血两虚/正虚毒恋

乳漏·正虚毒恋证(mammary fistula with pattern of healthy qi deficiency and lingering toxin)是指正虚毒恋,以漏脓水淋漓或漏乳不止,疮面肉色不鲜,伴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舌苔薄,脉细为常见症的乳漏证候[3]

6.1.2.1 症状

创面肉芽不鲜,时流脓血乳汁,久不收口;伴有纳食不佳,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6.1.2.2 辨证分析

毒邪留滞,疮口常流脓血或乳汁,耗伤气血,气血两虚,故创面肉芽不鲜,久不收口,并伴纳食不佳,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为气血两虚之象。

6.1.2.3 治法

调补气血,养阴清热。

6.1.2.4 方药治疗

托里消毒饮加减。

6.1.3 阴虚痰热

乳漏·阴虚痰热证(mammary fistula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phlegm-heat)是指阴虚痰热,以脓出稀薄,夹有败絮状物质,久不愈合,伴潮热颧红,干咳痰红,形瘦食少,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的乳漏证候[3]

6.2 外治法

6.2.1 敷贴疗法

适用于乳房部漏。先用提脓去腐药,如八二丹或七三丹药捻,外敷红油膏,脓尽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均用厚棉垫加压。无效时改用扩创。

6.2.2 手术疗法

适用于浅层皮下漏,亦可用于乳晕部漏。先把球头细银质探针制成弯形,自乳晕部外口探人,由乳头穿出。探查时动作轻柔,以免造成假道,然后沿探针将漏管(包括乳头)全部切开,修剪切口两侧创缘,使其略呈蝶状,并检查漏管有五分支,如有则需一并切开,术后用八二丹纱条填塞伤口,外敷红油膏。若手术时乳晕部外口已成假性愈合,可在该处作一小切口,再用探针从切口探人从乳头穿出,挤压乳晕部可挤出灰白色脂状物,自乳孔排出,再以探针从该孔探人,从乳晕部假性愈合处穿出,然后按前述方法切开漏管。术后用七三丹油纱条填塞伤口,肉芽新鲜后改用生肌药物。

6.2.3 挂线疗法

适用于乳晕部乳漏(具体操作参照总论外治法中“挂线法”)。但乳晕部漏管,其管道通向乳窍,须将球头探针弄成弯形,方能自溃疡口探人,由乳窍穿出。

7 乳漏患者日常保健

1.积极治疗乳痈、乳发、乳痨,切开排脓时切口与乳络方向一致。

2.注意乳房局部卫生,乳头内陷者经常用温水清洗乳头,乳房部粉瘤及时行手术切除。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4.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