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郁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
qì yù
depressed vital energ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qi depress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qi stagna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气郁(qi stagnation[1])为病证名[2]。六郁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中医药学名词》(2004):气郁是指气郁结而不得疏泄发散的病理变化[3]。
《中医药学名词》(2010):气郁是指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所致的郁病。
多因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所致。
《丹溪心法·六郁》:“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
《证治汇补·郁证章》:“气郁,胸满胁痛,噫气腹胀。”
治宜行气解郁。《杂病源流犀烛·诸气源流》:“一切气郁,总宜以化滞为主。”用气郁汤、木香调气散、七气汤、越鞠丸等方。
若气郁生痰者,用温胆汤、半夏厚朴汤、上下分消导痰汤。
若气郁化火者,用加味逍遥散等方。
六郁(six stagnation diseases)是指气郁、湿郁、痰郁、火郁、血郁、食郁六种郁病的合称[4]。《医学正传·郁证》:“夫所谓六郁者,气、湿、热、痰、血、食六者是也。”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