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dandelion[朗道汉英字典]
herba taraxaci[朗道汉英字典]
Leontodon taraxacum[朗道汉英字典]
lion’s teeih[朗道汉英字典]
Taraxacum officinale Weber ex Wiggers[朗道汉英字典]
lion’s tooth[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araxaci,herb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ongolian dandelion herb[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rba Taraxaci(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andel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蒲公英为中药名,出《新修本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 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1]。
4 拉丁名
Herba Taraxac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dandelion(《中医药学名词(2004)》)
7 来源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全草。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碱地蒲公英T. 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带根全草。
9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长,单一或分枝,外皮黄棕色。叶根生,排成莲座状,狭倒披针形,大头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缘或有数齿,先端稍钝或尖,基部渐狭成柄,无毛蔌有蛛丝状细软毛。花茎比叶短或等长,结果时伸长,上部密被白色珠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长约3.5cm;总苞片草质,绿色,部分淡红色或紫红色,先端有或无小角,有白色珠丝状毛;舌状花鲜黄色,先端平截,5齿裂,两性。瘦果倒披针形,土黄色或黄棕色,有纵棱及横瘤,中产以上的横瘤有刺状突起,先端有喙,顶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
生于路旁、田野、山坡。产于全国各地。
10 采收与初加工
春至秋季花初开时连根挖出,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12 蒲公英的功效与主治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乳痈、瘰疬、疔疮肿毒、咽痛、肺痈、肠痈、目赤、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眼结膜炎,淋巴结炎,肺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肝炎,胃炎,肠炎,痢疾,急性乳腺炎,阑尾炎,尿路感染,盆腔炎,疔疮疖肿。
煎服,9~30g。
外用:鲜品捣敷。
13 蒲公英的化学成分
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胆碱、菊糖和果胶等。
蒲公英根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苦素(Taraxacin)、咖啡酸等。
蒲公英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14 蒲公英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
Pugongying
TARAXACI HERBA
14.2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或同属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14.3 性状
本品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状,多弯曲,长3~7cm;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绿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14.4 鉴别
(1)本品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表面角质纹理明显或稀疏可见。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3~9细胞,直径17~34μm,顶端细胞甚长,皱缩呈鞭状或脱落。下表皮气孔较多,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6个,叶肉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结晶。叶脉旁可见乳汁管。
根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棕色。韧皮部宽广,乳管群断续排列成数轮。形成层成环。木质部较小,射线不明显;导管较大,散列。
(2)取本品粉末1g,加5%甲酸的甲醇溶液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咖啡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4.5 检查
14.5.1 水分
不得过13.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IX H第一法)。
14.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4.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钠1.56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再加1%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3.8~4.0,即得)(23∶7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3nm;柱温40℃。理论板数按咖啡酸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4.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咖啡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14.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50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5%甲酸的甲醇溶液10ml,密塞,摇匀,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甲酸的甲醇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置棕色量瓶中,即得。
14.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5~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咖啡酸(C9H8O4)不得少于0.020%。
14.7 蒲公英饮片
14.7.1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断,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根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多皱缩破碎,绿褐色或暗灰绿色,完整者展平后呈倒披针形,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时可见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14.7.2 检查
14.7.2.1 水分
同药材,不得过10.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第一增补本)删除原 酸不溶性灰分 项[3])。
14.7.3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8.0%。
14.7.4 鉴别、含量测定
同药材。
14.7.5 性味与归经
苦、干,寒。归肝、胃经。
14.7.6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14.7.7 用法与用量
10~15g。
14.7.8 贮藏
14.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