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nèi xiàn
2 英文参考
inward sinki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inward invasion syndrome[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organ failur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内陷:1.邪气迅速深入营分、血分的病理过程;2.伤寒表证未罢,而误下之,遂成结胸或痞证;3.疮毒内陷的危重病证。
4 邪气迅速深入营分、血分的病理过程
内陷为病证名[1]。病邪深入所导致的一类逆证[1]。邪气亢盛,正气不能驱邪外出,邪气因而迅速深入营分、血分的病理过程[1]。多见于急性热病如麻疹等[1]。《温热经纬》:“病在卫分,……以邪从气分下行为顺,邪入营分内陷为逆也。”故防治措施均需透邪外出[1]。
5 伤寒表证未罢,而误下之,遂成结胸或痞证
内陷为病证名[1]。病邪深入所导致的一类逆证[1]。伤寒表证未罢,而误下之,遂成结胸或痞证[1]。亦属表邪内陷[1]。
6 疮毒内陷的危重病证
内陷(organ failure)为病证名[1]。又称“三陷变局”[2]。是指火毒炽盛,正气内虚,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内传脏腑的危急重症[2]。内陷为火陷、干陷、虚陷的统称[2]。出《外科大成》卷一。内陷为病邪深入所导致的一类逆证[1]。
《疡科心得集》卷上:“……有三陷变局,谓火陷、干陷、虚陷也。火陷者,气不能引血外腐成脓,火毒反陷入营,渐致神迷发痉发厥;干陷者,脓腐未透,营卫已伤,根盘紫滞,头顶干枯,渐致神识不爽,有内闭外脱之象;虚陷者,脓腐虽脱,新肉不生,状如镜面,光白板亮,脾气不复,恶谷日减,形神俱削,渐有腹痛便泄,寒热宛似损怯变象,皆不治之证也。”
6.1 火陷
火陷(fire inward collapse)为证名,是疮疡内陷中三种陷证之一。指津液不足,火毒炽盛,复因挤压疮口,或治疗不当或失时,以致正不胜邪,毒邪客于营血,内犯脏腑而成的危急重症[2]。见《疡科心得集》卷上。
高秉钧分疮疡三种险证中之犹有三陷变局,即“火陷、干陷、虚陷也。”他认为“火陷者,气不能引血外腐成脓,火毒反陷入营,渐致神迷,发痉发厥。”
6.1.1 火陷的症状
疮色紫暗,疮面干枯无脓汁,根盘散漫,壮热口渴,便秘尿赤,烦躁不安,神昏谵语,舌绛脉数等。
6.1.2 火陷的治疗
火陷治宜清营凉血解毒,并投补益之剂,内服可选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加人参、生黄芪之类,或选用清营汤,配以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
外治初起用金黄膏加千捶膏外敷。溃脓期用金黄膏掺八二丹外敷;如脓水稀或灰绿,则改掺七三丹;若腐肉阻塞,脓液积蓄难出而有波动时,可按疮形大小采用“十”字、双“十”字,或平行纵切开术,手术的原则是广泛切开,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收口期用白玉膏掺生肌散外敷;如疮口腐肉一时不能粘合,可用垫棉法,如无效时,则应采用手术清创。
6.2 干陷
干陷(dryness inward collapse)为病证名,见《疡科心得集》上卷。干陷是疮疡等化脓性感染内陷病证之一种[3]。指气血两亏,正不胜邪,不能酿化为脓,载毒外泄,以致正愈虚,毒愈盛,内闭外脱的危急重症[2]。干陷多见于有头疽之化脓期[3]。因患者气血双亏,正不胜邪,难以酿脓托毒外出所致[3]。
6.2.1 干陷的病因病机
干陷因患者气血双亏,正不胜邪,难以酿脓托毒外出所致[3]。
6.2.2 干陷的辨证治疗
证见应成脓而局部化脓未透,疮疡部根盘紫滞,疮顶部渐现干枯、腐烂,脓汁渐少而稀薄,色泽晦暗无光,肿势渐趋平塌下陷,自觉闷胀疼痛或微痛,发烧或觉恶寒,自汗神疲,脉虚数,甚则热盛渐致神识不爽,肢厥、脉微,出现脱证[3]。治疗宜补养气血,托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3]。方选托里消毒散,另加牛黄、琥珀冲服,或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3]。
证见肢冷、便溏、溲频等,宜按证加减,或以温补托里法,方用神功内托散加减[3]。
6.3 虚陷
虚陷(deficiency inward collapse)为病证名[4]。见《疡科心得集》卷上[4]。虚陷是疮疡陷证之一[4]。指毒邪虽已衰退,正气大伤,脾气不复,肾阳亦衰,以致生化乏源,阴阳两竭,余毒走窜入营的危急重症[2]。虚陷多见于有头疽生肌收口期[4]。因素体脾肾阳虚,加之患疮疡耗伤气血所致[4]。
《疡科心得集》卷上:“虚陷者,脓腐虽脱,新肉不长,状如镜面,光白板亮。”
6.3.1 虚陷的病因病机
虚陷因素体脾肾阳虚,加之患疮疡耗伤气血所致[4]。
6.3.2 虚陷的症状
疮口腐肉脱尽而疮面肉芽色淡,状如镜面,光白板亮,新肉不生,经久不敛,不知疼痛,伴见形寒发热;病趋恶化,或现神疲纳呆,腹痛泄泻,自汗肢冷,舌淡无苔,脉沉细或虚大无力,转为脱证[4]。
6.3.3 虚陷的治疗
虚陷治宜补养脾胃,方用补中益气汤、益胃汤;已成脱证者,应以温补脾肾为主,扶阳固脱,用附子理中汤加肉桂、龙骨、牡蛎等[4]。
6.4 内陷的辨证分型
6.4.1 邪盛热极
内陷·邪盛热极证(organ failure with pattern of pathogen excessiveness and heat extremity)是指邪盛热极,以局部疮顶不高,根盘散漫,疮色紫滞,疮口干枯无脓,灼热剧痛,全身出现壮热口渴,便秘溲赤,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胁肋偶有隐痛,舌苔黄腻或黄燥,舌质红绛,脉洪数、滑数或弦数为常见症的内陷证候[2]。
6.4.2 正虚邪盛
内陷·正虚邪盛证(organ failure with pattern of healthy qi deficiency and pathogen excessiveness)是指正虚邪盛,以局部脓腐,疮口中央糜烂,脓少而薄,疮色灰暗,肿势平塌,散漫不聚,闷胀疼痛或微痛,全身出现发热或恶寒,神疲,食少,自汗胁痛,神昏谵语,气息粗促,舌苔黄腻或灰腻,舌质淡,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内陷证候[2]。
6.4.3 脾肾阳衰
内陷·脾肾阳衰证(organ failure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clining pattern)是指脾肾阳衰,以局部肿势已退,疮口腐肉已尽,而脓水稀薄色灰,或偶带绿色,新肉不生,状如镜面,光白板亮,不知疼痛,全身出现虚热不退,形神萎顿,纳食日减,或有腹痛便泄,自汗肢冷,气息低促,舌苔薄白或无苔,舌质淡红,脉沉细或虚大无力等,旋即可陷入昏迷厥脱为常见症的内陷证候[2]。
6.4.4 阴伤胃败
内陷·阴伤胃败证(organ failure with pattern of yin injury and stomach declining)是指阴伤胃败,以局部症状同脾肾阳衰证,口舌生糜,纳少口干,舌质红绛,光如镜面,脉细数为常见症的内陷证候[2]。
7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2.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67.
治疗内陷的穴位
- 陷骨
·本输》:胃出于厉兑……注于陷谷,陷谷者,上中指内间上行二寸陷者中也,为输。特异性:陷谷为足阳明胃...
- 陷谷
·本输》:胃出于厉兑……注于陷谷,陷谷者,上中指内间上行二寸陷者中也,为输。特异性:陷谷为足阳明胃...
- 营池
急千金要方》。别名阴阳。标准定位:位于足内踝下缘前、后之凹陷处,每侧二穴,左右计4穴。位即足内踝下缘...
- 缺盆
经素问》:泻胸中之热。《黄帝内经素问》: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
- 尺盖
经素问》:泻胸中之热。《黄帝内经素问》: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
- 更多治疗内陷的穴位
治疗内陷的方剂
- 紫雪
240g,具有清热开窍,熄风止痉之功效。主治热邪内陷心包,热盛动风证。本方是治疗热邪内陷心包、热盛动...
- 人参泻心汤
各一钱五分,枳实一钱。主治:治上焦湿热未清,里虚内陷,神识如蒙,舌滑脉缓。用法用量:水5杯,煮取2杯...
- 开窍剂
其临床表现,可分为热闭与寒闭两种。热闭由温热之邪内陷心包所致,治宜清热开窍;寒闭由中风、中寒或气郁、...
- 定喘止嗽丸
螺纹导管常数个关排,导管旁常伴有棕黄色乳汁管,管内含棕黄色颗粒状分泌物。纤维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
- 加减黄连阿胶汤
芍15克炙甘草4.5克功能主治:清热救阴。治春温内陷下痢,热多湿少,阴液受伤者。用法用量:水800毫...
- 更多治疗内陷的方剂
治疗内陷的中成药
- 紫雪
240g,具有清热开窍,熄风止痉之功效。主治热邪内陷心包,热盛动风证。本方是治疗热邪内陷心包、热盛动...
- 定喘止嗽丸
螺纹导管常数个关排,导管旁常伴有棕黄色乳汁管,管内含棕黄色颗粒状分泌物。纤维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
- 万氏牛黄清心丸
治:《疫喉浅论》卷下之万氏牛黄清心丸主治疫喉热邪内陷心包,神糊谵狂。用法用量:每服1丸,竹叶、灯心汤...
- 麻黄止嗽丸
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壁较厚,孔沟细密,胞腔内含暗棕色物。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检查...
- 百效丸
切食积痰疟,腹疼腹胀,红白痢疾,及发斑出疹,热毒内陷等证。用法用量:未满周岁每服3丸,周岁以上每服5...
- 更多治疗内陷的中成药
内陷相关药物
- 阿昔洛韦注射液
g/L。本品的蛋白结合率低(9%~33%)。在肝内代谢,主要代谢物占给药量的9%~14%,经尿排泄...
- 注射用阿昔洛韦
/ml。本品的蛋白结合率低(9%~33%)。在肝内代谢,主要代谢物占给药量的9%~14%,经尿排泄...
- 注射用胸腺肽
对于过敏体质者,注射前或治疗终止后再用药时需做皮内敏感试验(配成25μg/ml的溶液,皮内注射0....
- 阿昔洛韦分散片
mg/L。本品蛋白结合率低(9%~33%)。在肝内代谢,主要代谢物占给药量的9%~14%,经尿排泄...
- 阿昔洛韦片
mg/L。本品蛋白结合率低(9%~33%)。在肝内代谢,主要代谢物占给药量的9%~14%,经尿排泄...
- 更多内陷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内陷
-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五]刺禁论第五十二篇
为肿。其下乳根,则如月蚀。蚀,缺伤也。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之过深,则为内陷,下俱仿此...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六]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肿。其下为乳根者。有如虫食之痛痒也。)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缺盆在喉旁两横骨陷中。若缺盆...
- 《类经》:[二十二卷针刺类]六十四、刺害
,且并乳根皆蚀而难于愈也。蚀,食同。)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缺盆,在肩前横骨上陷者中...
- 《素问识》:[卷六]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限。又后汉董卓传。溃痈虽痛。胜于内食。)刺缺盆中内陷志云。缺盆在喉旁两横骨陷中。若缺盆然。故以为名。...
-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温
(疟、痢、疸、痹附)五四、湿热上焦未清,里虚内陷,神识如蒙,舌滑脉缓,人参泻心汤加白芍主之。湿在上焦...
- 更多古籍中的内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