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抗菌药物后,细菌为什么能产生耐药性,如何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细菌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是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理十分复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产生灭活酶:灭活酶有两种,一是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可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该酶可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某些酶的产生为体质性
-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及遏制耐药性微生物的对策
【摘要】目的合理使用抗菌药,减少耐药性的产生,阻滞耐药性感染的传播。方法从耐药性产生及蔓延的规律研究制定遏制耐药性的方法。结果耐药性的产生,医院是重要环节,医院应该遏制和控制多重耐药性微生物的高发比例,建立良好的微生物实验室,不要为了预防感染而使用抗菌药,加强PK/PD的研究,关闭或缩小MSW。结论
-
原发性耐药是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2006年05月01日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Vol.29No.2P.75-7819(上海)为了研究原发性耐药在产生耐药结核病中的作用。研究者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保存的1996年至2004年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进行分析统计,计算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比例;并对16例复发耐药患者前后发病菌
-
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耐药性的噬菌体测定
2005年05月18日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Vol.22No.6P.377-380(宁夏)为了建立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快速测定乙胺丁醇(EMB)耐药性,并探讨其在结核分枝杆菌(MTB)EMB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者应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测定102株MTB临床分离株EMB耐药性,并与绝对浓度法结果进行
-
南非:患儿感染耐药肺炎与多耐药结核治疗有关
ar29;371(9618):1108-13.医学空间(MEDcyber.com)4月7日消息-南非多个研究中心联合研究发现,采用喹诺酮治疗婴幼儿多耐药结核时,可能诱发对这一系列药物都耐药的情况。为此,研究者希望了解喹诺酮耐药的链球菌肺炎患儿中的情况如何。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
-
Af116609基因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VCR耐药性的影响
2006年03月20日中华肿瘤杂志2005Vol.27No.9P.524-5278(西安)为了研究Af116609基因转染胃癌耐药细胞系SGC7901/VCR后,对胃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研究者采用RT-PCR法克隆Af116609基因,用Northernblot检测其差异表作者:
-
淋球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淋球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性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淋球菌外膜蛋白结构改变所致的膜通透性下降、细菌对药物的摄取减少,可能是导致淋球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性的一种重要机制,而最新研究表明:GyrA和ParC基因的突变与淋球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性之间密切相关。 作为无并发症淋病治疗的推荐药物,氟喹诺酮对淋球菌有着
-
Af116609基因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VCR耐药性的影响
2006年03月20日中华肿瘤杂志2005Vol.27No.9P.524-5278(西安)为了研究Af116609基因转染胃癌耐药细胞系SGC7901/VCR后,对胃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研究者采用RT-PCR法克隆Af116609基因,用Northernblot检测其差异表达,以基因转染技术调节其表
-
世界抗生素耐药地图发布:看看别人家的耐药情况
此次抗生素地图统计了69个国家的抗生素使用趋势和39个国家的抗生素耐药性。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地,抗生素都被使用过度。他们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咳嗽和感冒——但有些是无效的。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避免动物生病,使牛和鸡生长的更好。然而,抗生素使用的越多,聪明的细菌进化出抵御抗生素攻击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一
-
临床常见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机制
随着新的抗菌药物的不断出现和临床应用,引起医院感染的细菌种类也发生着变化,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已成为抗感染治疗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是对多种抗生素都耐药的多重耐药性问题更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现就耐药性细菌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论述如下。1耐药性细菌产生的原因1.1细菌自身原因细菌的遗传物质是染色体和质粒。细
-
泌尿系疾病患者感染标本中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检测
2007年01月24日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Vol.27No.4P.278-28013(武汉)为了监测泌尿系疾病患者感染标本中大肠杆菌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研究者回顾性分析2003年1-12月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感染标本中分离的32株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的检测结果,其中,菌株来自尿液20
-
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性的噬菌体测定技术研究
2005年12月12日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Vol.23No.4P.225-22814(上海)为了建立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快速测定异烟肼(INH)耐药性的方法,并探讨其在结核分枝杆菌(MTB)INH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者用PhaB法检测167株MTB临床分离株INH耐药性,并与Bactec-96
-
细菌耐药性的新机理被发现有助提高抗生素药效
新华社纽约9月13日电美国新近一项研究发现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一种新机理。研究人员称,这一发现将有助于解决致病菌耐药性的问题。 来自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说,很多抗生素药物都会使细菌面临氧化“压力”,从而导致细菌死亡。他们的新实验发现,细菌内产生的一氧化氮分子会缓解细菌的氧化“压力”,同时一氧化氮还会帮助
-
上海市浦东地区淋病奈瑟菌分型与耐药性的相关分析
21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Vol.26No.2P.116-11910(上海)为了了解上海市浦东地区淋病病原体奈瑟双球菌的不同基因分型及各基因型与耐药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者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指纹图谱对78株分离自不同患者淋球菌菌株进行区分,从分子水平对淋球菌进行基因分型,并在此
-
多耐药肺结核耐药原因分析并文献复习
耐多药结核病(MDR-TB)指患者至少对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两种以上药物产生耐药的结核患者[1]。MDR-TB往往发生在经标准短化方案和复活方案反复治疗失败的患者。现将1994~2004年10年间文献报道的658例MDR-TB发生原因总结如下[2~8]。 1耐药原因 (1)不规律用
-
淋球菌mtr系统的IR区基因突变与其多重耐药性的关系
2006年03月23日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Vol.38No.12P.719-7218(武汉)为了探索多传递耐药(mtr)系统反向重复序列(IR)区基因突变与淋球菌染色体介导多重耐药性的关系,研究者琼脂稀释法做淋球菌药敏试验,选择耐不同药物的菌株,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包含IR区的目的基因,然后对扩增产物
-
研究发现紫衫烷耐药性的新机制
改变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表达的方法及能检测被改变的基因功能的筛选方法,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种新的基因,txr1,其在前列腺癌细胞中表达的会导致癌症对紫衫烷的耐药性。紫杉烷是一类广泛用于化疗的药物——商品名为多烯紫杉醇与太平洋紫杉醇——它通过抑制微管降解和细胞的分裂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研究人员发现txr1能够
-
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提出目前烧伤病房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趋势。方法2001~2004年7月烧伤病人创面分离获得细菌菌株1077株中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并分析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派酮/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的变化。结果10
-
控制细菌耐药性的措施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全世界研究的热点,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若不进行有效的遏止,将会回到无抗生素的时代——很小的疾病将会无药可医,危及生命。所以在医院、社区有效控制滥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1首先在医院进行有效控制 据资料显示,医院内感染者耐药性为社区
-
抗生素耐药性的挑战与对策——英国
英国采取国家性策略与行动应对抗菌药耐药性。2013年3月英国首席医疗官(ChiefMedicalOfficer)SallyDavies发布了《Infectionsandtheriseofantimicrobialresistance》报告。这一报告综述了抗生素耐药性和感染性疾病所带来的威胁,并向英国
-
儿童肺炎链球菌分离株红霉素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研究
2006年11月15日临床儿科杂志2006Vol.24No.7P.561-5635(上海)为了检测儿童肺炎链球菌(SP)红霉素耐药性和相关耐药基因。研究者对肺炎儿童进行痰培养,分离、鉴定SP菌株,经红霉素药敏试验检测SP药敏,通过PCR检测红霉素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B、ermA/B)、主动外排
-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的表达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的表达状况。方法用K-B琼脂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以ESBLs确证实验和三维试验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产酶情况与变化。结果临床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ESBLs与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1.4%、71.0
-
老年肺结核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的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的耐药特点。方法对我所2000~2002年期间就诊的年龄60岁以上肺结核患者51例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老年肺结核患者初始耐药率为20.0%,继发耐药率为90.5%,总耐药率为49.0%;初治组耐多药率为3.3%,复治组为19.0%,总耐多药率为9.8%。结论
-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为人类战胜病原菌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细菌耐药的机制非常复杂,通常认为涉到以下几个方面:(1)产生灭活酶和钝化酶。细菌能产生可破坏抗生素或使之失去抗菌作用的酶,使药物在作用于菌体前即被破坏或失效。(2)抗菌药物渗透障碍[1]。细菌外层的细胞膜和细胞壁结构对阻碍抗生素进入菌体有着重
-
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点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我院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使用浓度梯度(Etest)法测定12种抗菌药对5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其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及敏感率。结果12种抗菌药中以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
-
克服HER2靶向癌症治疗耐药性的关键
相当大比例的HER2阳性乳腺癌,会产生HER靶向药物的内在性和获得性耐药性。因此,仍然需要确定某些预测生物标志物,以改善患者的选择,并克服这些类型的药物耐药性。最近,都柏林圣三一学院药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克服较新和更靶向性抗癌药物的耐药性,例如用于HER2阳性肿瘤的
-
左氧氟沙星对结核菌耐药性的探索
【摘要】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是否有效及其药物有效抑菌浓度。方法药敏培养基内加入5种不同浓度的抗结核药物,加入结核杆菌菌液1.0~3.0mg。4周后观察5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结果5种抗结核药物不同浓度时,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不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其中以左氧氟沙星抗菌活性良好。结论左氧氟沙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的耐药及同源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暴发流行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谱特征及其同源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患者,采用E-TEST检测药物的MIC值,肠杆菌科基因组内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克隆株的DNA分型。结果4株菌除
-
药物研发人员通过EmrD多药转运蛋白找出避免多药耐药性的新方法
究人员揭示了一种称为EmrD的多药转运蛋白(MultidrugTransporterProtein,MTP)的结构,可以帮助药物研发人员找出避免多药耐药性和增强现有药物能效的新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5日的Science杂志上。领导该研究的GeoffreyA.Chang博士表示“由于耐药性病菌的
-
重组腺病毒p53联用阿霉素对肺鳞癌移植瘤耐药性的影响
622-6242(广州)为了探讨野生型p53基因联合阿霉素对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导入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对肺癌原发性耐药的影响。研究者以携带野生型P53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p...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