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的介入治疗术

目录

1 拼音

gē xuè de jiè rù zhì liáo shù

2 名称

咯血的介入治疗术

3 概述

咯血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原发性肺癌、肺脓肿、霉菌或寄生虫感染等多种病变。出血大部分来源于肺部体循环系统,主要为支气管动脉,部分可来自锁骨下动脉分支或肋间动脉等。来源于肺动脉分支的较少。急性大咯血常危及病人生命,必须紧急抢救。从70年代以来,用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大咯血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本技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咯血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4 适应证

咯血的介入治疗术适用于:

1.急性大咯血,危及生命,暂时不具备手术条件者。

2.反复大咯血,内科治疗无效,不宜手术者。

3.咯血经手术治疗后复发者。

4.大咯血病人拒绝手术者。

5 禁忌证

1.有血管插管及造影剂使用禁忌证者。

2.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有吻合者。

3.导管不能稳定固定于支气管动脉内者。

6 准备

1.术前应仔细分析咯血原因及部位,了解病人心肺功能,常规查血常规,流、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肝、肾功能等。作好造影剂、局麻药物过敏试验。

2.术前应向病人适当解释该技术的目的、方法,以取得病人配合。

7 方法

1.根据不同病因选择适当的栓塞物质,常用的有明胶海绵、聚乙烯醇(ivalon)、异丁基-2-氰丙烯酸盐(IBCA)、小号不锈钢圈及药物微囊等。一般病变以明胶海绵使用较普遍,支气管动脉瘤、蔓状血管瘤选用小号不锈钢圈。肺癌所致的咯血可用药物微囊。

2.方法步骤  先作病侧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以确定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咯血病变区支气管动脉的造影表现为供血支气管动脉扩张、分支增多、呈丛状、网状分布、支气管动脉-肺循环分流、造影剂血管外渗等。一些病例的咯血病灶不是支气管动脉供血,或者多支支气管动脉供血,故应检查锁骨下动脉或其他支气管动脉。

3.确定了出血病灶的供血动脉后,应将导管向深部插入1cm~2cm,把导管固定嵌于支气管动脉内。适当加压推注少量造影剂,如造影剂不返流入主动脉,即可放置栓塞物质阻塞支气管动脉。经复查支气管动脉造影确认支气管动脉完全闭塞后,再寻找其他供血动脉,直至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完全栓塞为止。

4.栓塞完毕后,拔管加压包扎,继续给予止血、对症处理,同时密切观察是否有异位栓塞及脊髓损伤情况。

8 注意事项

其并发症基本上类似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此外,栓塞物质返流可造成异位栓塞。因此,注入栓塞物质时要缓慢,压力不能突然过高,以免导管退出血管造成误栓。其他方面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均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