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紫丝膜菌

伞菌目丝膜菌科丝膜菌属 可食用有毒

中文学名

白紫丝膜菌

拉丁学名

Cortinarius albovilaceus (Pers. : Fr.) Fr.

中文别名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直径3-10cm,初期半球形至钟形,后期变近平展,中部凸起,成熟后边缘撕裂,表面干,蓝白色或紫色到褐色,初期有灰白色丝毛。菌肉浅紫色。菌褶初期浅紫色,后变褐色,不等长,近直生至近弯生。菌柄细长,近圆柱形,长5-8.5cm×1.5-2cm,向下渐膨大或稍膨大,同盖色或下部色深,带赭色,柄上部有灰白紫色丝膜。孢子印锈色。孢子椭圆形,粗糙有疣,8-10.5μm×5.5-6μm。

图例

图 473 白紫丝膜菌 : 1.子实体,2.孢子

生态习性

秋季常生树下或云杉或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散生。

分布地区

西藏黑龙江等。

经济用途

可食用。也有记载怀疑有毒,注意采食。与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