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鳞灰鹅膏菌

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 有毒

中文学名

角鳞灰鹅膏菌

拉丁学名

Amanita spissacea Imai

中文别名

油麻菌(广西)、黑芝麻菌、麻子菌(四川)、麻子菇(福建)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大,全体灰色至灰褐色。菌盖直径可达3-11cm,湿时稍粘,边缘平滑或有不明显的条棱,菌盖表面具有黑褐色角锥状或颗粒状鳞片,往往有规律地密集一起呈环带状分布。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较密,不等长。菌柄长4-10cm,粗1-2cm,顶部色深而菌环以下灰色并有深灰色花纹及鳞片,基部膨大。菌托由4至7圈黑褐色颗粒状鳞片组成。菌环生菌柄上部,膜质,上面白色而下面灰色,边缘灰黑色。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平滑,宽椭圆形,7.5-8.9μm×5.6-7.6μm,糊性反应。

图例

图 297 角鳞灰鹅膏菌 : 1. 子实体, 2. 孢子

生态习性

春至秋季在马尾松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地区

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广东香港江西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

经济用途

在广西、四川等地区有人采食,但往往引起中毒而产生恶心、头晕、腿脚疼痛、神志不清及昏睡不醒,在广西曾有人中毒后,昏睡三天后方醒,期间幻觉到一种“怪人”时而变得高大,时而变得矮小。此种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可与松、栎等形成外生菌根。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