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白乳菇

伞菌目红菇科乳菇属 可食用可药用有毒

中文学名

绒白乳菇

拉丁学名

Lactarius vellereus (Fr.) Fr.

中文别名

石灰菌、绒盖乳菇、羊毛白乳菇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6-19cm(可达30cm),初期扁半球形,中央下凹呈漏斗状,白色,表面干燥密被细绒毛,老后米黄色,边缘内卷至伸展。菌肉白色,厚,味苦,乳汁白色不变。菌褶直生至稍延生,厚,稀、不等长,有时分叉,白色至米黄色。菌柄粗短,圆柱形,往往稍偏或下部渐细,有细绒毛,长3-5cm,粗1.5-3cm,实心,质地稍硬。褶缘和褶侧囊体相似,近圆柱形或披针形,40-100μm×5-9μm。孢子印白色。孢子近球形或近卵圆状球形,无色,具微小疣和联线,7-9.5μm×6-7.5μm。

图例

图 802 绒白乳菇 : 1. 子实体, 2. 孢子, 3. 褶缘和褶侧囊体

生态习性

夏秋季在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散生。

分布地区

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安徽福建四川云南吉林辽宁黑龙江甘肃西藏等。

经济用途

记载有毒,但经过加工处理后可食用。或制成“舒筋丸”,治疗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适,四肢抽搐。对小白鼠肉瘤180 及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60%。另外属外生菌根菌。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