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针麻仪 (最后修订于2015/6/10 13:17:04)[共79字]
摘要:针麻仪指供针刺麻醉使用的仪器。针麻仪侧重于镇痛效果的提高,痛阈的测定和针麻原理的研究。除一些通用的仪器外,针麻常用有电针仪、测痛仪、探穴仪和经络测定仪等四类。......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针麻仪
针麻仪 针刺麻醉时所用的医疗仪器。见电针机条。作者:
- 肛门病术后电针止痛
者慎用。 3.妊娠哺乳期患者慎用。 操作方法 1.器械准备 (1)毫针:规格直径0.35×50毫米,产品型号H,产品标准GB2024-94。 (2)6805-C型自动定时型电针麻仪。 2.操作步骤 (1)准备:无菌2寸毫针2根、自动定时针麻仪1个。 (2)体位:侧卧位或俯卧位。体位选择以行针方便、病人舒适为度。 (3)消毒:以70%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医者手指及患者局部
- 针刺治疗功能性失声症疗效观察
个体户,于2002年1月就诊,患者于就诊前半月与家人争执后突然声嘶,能够用语言表达,曾先后在当地及哈市诊治后无效,就诊后确诊为功能性失声症,立即给予针刺双侧喉上神经区域,显效但声嘶未完全消失,安放针麻仪强刺激20min后拔针,每日1次针麻仪刺激,每次20min,病人声嘶渐进性好转,3天后病人痊愈。病人又于2003年8月再次情绪不畅后声嘶再发,针刺2次后痊愈,至今如常。4讨论功能性失声病亦称癔病性
- 针灸如何治疗急性胆囊炎?
指肠、神门、交感、三焦等穴。黄疸者加肾上腺、内分泌;腹胀者加脾、胃、贲门;恶心呕吐者加食道、枕。每次选反应敏感穴3~5个,用短毫针强刺激,持续捻转,以病人能忍受为度;留针30~50分钟,间歇行针,每日1次。 (3)电针:取右胆俞(接阴极)、胆囊穴或日月,或中脘,或梁门,或太冲(接阳极),进针得气后连接针麻仪,用可调波,刺激由弱渐强,以能耐受为度;每日2~3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作者:不明
- 周围性面瘫时有哪些电诊断方法?
产生,只要感应电反应存在,多表示神经损伤不重;如直流电反应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则表示面肌发生萎缩,即无手术指征。因电刺激不能定量测试,而且,误差很大,现很少应用。但在医疗条件较差情况下,利用理疗仪或针麻仪中的电极进行测试,仍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⑵神经兴奋性试验(NET):用面神经刺激仪每秒一次方波1ms刺激茎乳孔以下面神经主干,测得两侧面神经最小的刺激阈,进行对比。如两侧相差2~3.5m
- 上海成功实施针刺麻醉心脏双瓣置换术
2007年02月06日新华网1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新近成功实施了针刺麻醉心脏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患者是一位26岁的女性,患心脏瓣膜病多年,劳累后胸闷气急,夜间出现明显的阵发性呼吸困难。考虑到患者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等因素,在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和分析后,麻醉科和心胸外科联合制订了一个质优价廉的手术方案——在针刺麻醉下进行手术。1月24日7时30分,病人进入手术室,在进行了常规的麻醉操作
- 针麻个体差异
针麻个体差异 针麻术语。针刺麻醉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研究中发现,如在手术病种、针麻穴位、针刺方法、辅助用药等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个体所取得针麻效果不同,这种差异称针麻个体差异。它和患者的精神类型,基础痛阈,耐针力或耐电力,辨证类型等因素有关。作者:
- 针麻三关
针麻三关 针麻术语。针麻过程中迄今存在的镇痛不全、肌肉紧张及内脏牵拉反应三个不足方面,简称针麻三关。这些不足方面有碍手术的顺利进行,目前正在研究探讨以求解决。作者:
- 针麻
针麻 手术时麻醉方法之一。即针刺麻醉。见该条。作者:
- 韩济生院士专访:为针刺麻醉临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针刺治疗疾病引起的疼痛是祖国传统针灸学的宝贵经验,针刺麻醉则是把针刺应用于现代外科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针刺麻醉可以与现代麻醉技术互补,为临床麻醉寻找更符合人体生理功能状态的方法和理论开辟了新途径。为此,科技部批准“973”计划启动了“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的基础研究”。就该项课题的有关问题,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韩济生接受了《科学时报》记者的专访。《科学时报
- 973项目“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的基础研究”获进展
针麻心脏手术、肺切除和甲状腺手术方面,以经穴与镇痛和机体保护作用的关系为突破点,初步阐明了针刺复合麻醉手术的镇痛和机体保护之间存在的显著的经穴特异性,并建立了适宜指征的心脏手术方法体系,初步建立“针刺麻醉肺切除手术的规范化应用方案”,制定针刺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较理想方案和穴位处方。基础研究方面,建立了急性创伤疼痛动物模型和针刺镇痛模型、清醒大鼠多通道神经元群电活动与脑电记录的技术平台、脑片膜片钳
- 我国古代首例针刺麻醉手术
针灸在我国历史悠久,而应用针刺麻醉进行手术最早也可追溯到唐代。唐代文学家薜用弱在其所撰《集异记》中,就曾记载有我国第一例针刺麻醉手术。唐代政治家狄仁杰(607-670年),曾任唐丞相,善于医术,尤长于针刺。显庆(656-660年)中,狄氏应制入关,途中遇一富家孩子,约十四、五岁,鼻端生一拳头大的肿瘤,疼痛难忍。狄氏随即给患儿针刺脑后穴位,并顺利地为他摘除了鼻端的肿瘤。这一记载是我国最早应用针刺麻醉
- 针麻预测法
针麻预测法 针刺麻醉效果的预测方法。因针刺麻醉效果的优劣存在着个体差异,而这又与某些客观指标呈平行关系,故可利用这些指标进行预测。常用的预测方法有:中医辨证分行预测法、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预测法、体液因子预测法、感知觉预测法、心理预测法、综合预测法。作者:
- 黄龙祥:针麻启示世界医学创新
针麻的最大意义在于让人们认识到人体自身调节系统的潜力与软肋,在于认识针麻的本质,今后可将其扩大应用到化疗、放疗、手术等一切伤害性、有毒性治疗之前。 针麻将针灸推向了世界,为何自身却跌落谷底?50年来在针刺麻醉研究方面,发表了多少论文、专著,申报了多少成果、专利,培养了多少教授、博士,然而在多大程度上为针灸学带来变化?又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麻醉学?针麻是像助推火箭在将“神七送入轨道
- 针麻诱导期
针麻诱导期 针麻术语。指针刺麻醉过程中,从针刺入穴位后获得针感,到达到手术镇痛效果的这一段时间。一般以15-30分钟为宜。时间的长短与所用穴位的特点和刺激方法有关。若针刺穴位在神经干或支上时间可稍短,如针刺穴位远离手术区时间可稍长;手法刺激的时间一般比电针刺激的略长。作者:
- 刘堂艾:从针麻到针药复合麻醉
利用传统针刺镇痛方法完全或部分替代药物麻醉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法称为“针刺麻醉(简称针麻)。上世纪70年代,传统的针灸疗法在国外得以认识并被广泛传播,与针刺麻醉所起的影响不无关系。由于多方面原因,针刺麻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发展。随着近几年临床上对针刺麻醉,尤其是复合针刺麻醉的应用,针麻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 针刺麻醉的历史回顾 针刺麻醉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兴起于60年代,盛
- 针刺麻醉
针刺麻醉 ①针刺穴位以达到手术麻醉效果的新技术。简称针麻。它是在中国传统的针刺治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研究成果。具有操作简便,避免麻醉药品的副作用,患者能在手术中保持清醒状态,术后疼痛较轻、恢复较早等特点。临床已较广泛地用于一百多种手术,一般认为应用于头、颈、胸部的手术效果较好。并适用于心、肝、肺、肾功能不全,以及体衰和休克患者。临床操作时,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
- 中国重新开展针刺麻醉镇痛基础研究
曾风靡中国医学界的针刺麻醉研究在沉寂了近四十年后,今天重新进入医学专家的视野:由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韩济生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的基础研究》今天正式宣告启动。 已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七三计划”)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参与。 韩济生称,针刺麻醉历经近半个世纪的
- 针刺麻醉:6根银针替代麻药“织就”镇痛网
—30分钟。真的不痛吗?一周前,仁济医院曾施行过一例针刺麻醉下的心脏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国外一家权威电视媒体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患者术后说:“我只记得手术过程中的声音,对于疼痛没有印象。”有研究表明,针麻能够激发人体自身的镇痛物质。33年前,首次访华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观摩了一场针刺麻醉术,由此强化了西方医学界对针灸的认同感。此后的10多年时间内,“针麻热”在全国升温,手术从扁桃体摘除术迅速扩展至大部
- 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成功将针麻用于鼻部手术
本报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在针刺麻醉手术系列研究方面新近取得重大进展。专家将针刺麻醉成功运用于鼻部手术,减少麻醉量的同时也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据耳鼻咽喉科主任张治军透露,科室已经在100多例鼻部手术中运用了针刺麻醉,麻醉效果稳定,可以替代三分之一的麻药。据介绍,86岁高龄的唐阿婆就亲身体验了一次针麻的神奇效果。早在60多年前,当时只有20出头的唐阿婆就因为左鼻翼囊肿,导致前额部胀痛、复视而求
- 甲亢手术针刺麻醉常用哪些穴位?
导时间为20~30分钟。辅助用药:安定10毫克,切皮前15分钟静注,氟哌啶5毫克,芬太尼0.1毫克,切皮前5分钟分次静注。结果:成功107例,失败1例(病理切片诊断为甲状腺癌,改用全麻)。作者体会:针麻下行甲亢手术,除了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少以外,同时还有效果稳定,术中血压平稳,脉搏波动不大,恢复快等优点,且术中患者神志清醒,与手术人员密切配合,喉返神经损伤易发现,有利于判断手术效果,手术后反应
- 撰写《从针刺治病到针刺麻醉》的前前后后
刺麻醉的文章和照片,译成英文编印《中国的针刺麻醉》小册子,以便届时作为礼品之一赠送。外文出版社准时出版了《中国的针刺麻醉》英文版,其中两篇是成功应用针刺麻醉施行大手术的文章和相关照片,一篇是对针灸、针麻机理的探讨,一篇是译自《文汇报》刊登笔者所撰《从针刺治病到针刺麻醉》的全文。后来,外文出版社将《中国的针刺麻醉》小册子陆续译成日、法、德、俄、越南、朝鲜、西班牙文出版。《从针刺治病到针刺麻醉》发表后
- 体针麻醉
体针麻醉 针刺麻醉法之一。是相对于耳针麻醉、面针麻醉等法而言,以针刺经穴和经外穴为主的一种针刺麻醉方法。通常所称的针刺麻醉多指本法。详见针刺麻醉条。作者:
- 电针麻醉
电针麻醉 针刺麻醉法之一。指针刺入穴位后接通电麻仪(电针机),通过毫针输入电流刺激达到镇痛效果,以施行手术的方法。它是在电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针麻方法。普遍应用于各种针麻手术。作者:
- 水针麻醉
水针麻醉 针刺麻醉法之一。是在水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麻方法。即按针麻要求向穴位注入注射用水或药液以达到镇痛作用而施行各种手术。可用于普通外科、五官科、胸外科、神经外科及各种门诊小手术,其中以甲状腺手术、五官科手术、颅脑手术效果较好。作者:
- 面针麻醉
面针麻醉 针刺麻醉法之一。是在面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刺麻醉法。即按针麻要求在面针刺激点上针刺以施行手术。取穴原则一是以手术部位选取相应的刺激点,如子宫切除取子宫点;一是根据脏象学说选穴,如以“肺主皮毛”取肺刺激点止切皮痛。作者:
- 狄仁杰
狄仁杰(630-700年) 唐官吏。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尝官丞相。兼通医药。《集异记》载其以针刺疗一小儿鼻端赘瘤,应手而愈。酷似现今针刺麻醉之举。作者:佚名
- 唇针
唇针 针刺疗法之一。指针刺唇部人中、承浆二穴的针法,可应用于针刺麻醉,又称唇针麻醉。作者:
- 耳针麻醉
耳针麻醉 针刺麻醉之一。是在耳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麻醉方法。亦即以针刺耳穴以达到麻醉、施行手术的目的。以颅脑、五官、颈、胸部手术效果较佳。通常按心藏神,肺主皮毛的藏象学说选取耳部神门穴、肺穴为各种手术的基本穴;按手术部位选取耳部相应刺激点,如胃切除选胃穴、脾切除术取脾穴等等。并配合现代医学生理病理学知识选穴,如胸腹部手术常选取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交感穴等。操作时采用捻转法,频率为每分钟18
- 近节段取穴
近节段取穴 取穴法分类名。指在临床治疗和针麻时所选用的穴位与病痛或手术部位属于同一或邻近的脊髓节段所支配。通常所称的局部取穴、邻近取穴均可归属此类。再如胸腔病症或手术取用上肢穴,腹腔病症或手术取用下肢穴,也属于此类。针麻中,颅脑手术取颧髎,甲状腺手术取扶突,颈部手术取合谷、内关等均是。参见远节段取穴条。作者:
- 《针灸大全》:[卷之一]席弘赋
针。又是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得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腰连胯痛急必大,便于三里攻其隘,下针一泻三补之,气上攻噎只管在,噎不住时气海灸,定泻一时立便瘥。补自卯南转针高,泻从卯北莫辞劳。逼针泻气便须吸,若补随呼气自调。左右捻针寻子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七针灸直指]席弘赋
针。又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在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注得其宜。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更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腰连胯痛势必大,急于三里攻其隘。下针一泻三补之,气上攻噎只管在。噎不住时气海灸,定泻一时立便瘥。补自卯南转针高,泻从卯北莫辞劳。逼针泻气令须吸,若补随呼气自调。左右捻针寻子
-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席弘赋
若是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又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在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腰连胯痛急必大便于三里攻其隘下针一泻三补之气上攻噎只管在噎不住时气海灸定泻一时立便瘥补自卯南转针高泻从卯北莫辞劳逼针泻气令须吸右补随呼气自调左右捻针寻子午抽针行气自迢迢用针补泻
- 《针灸大成》:[卷二]席弘赋
针。又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在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腰连胯痛急必大,便于三里攻其隘,下针一泻三补之,气上攻噎只管在,噎不住时气海灸,定泻一时立便瘥。补自卯南转针高,泻从卯北莫辞劳,逼针泻气令须吸,若补随呼气自调。左右拈针寻子
- 《杨敬斋针灸全书》:[卷之上金针赋·序]席弘赋
若是七疝小肠痛照海阴交曲泉针又是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待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腰连膝痛必大便三里攻其隘下针一泻三补之气上攻噎只管针气海定泻一时立便瘥补自卯南转针高泻从卯比莫辞劳逼针泻气便须吸若补随呼气自调左右捻针寻子午抽针泻气自迢迢用针补泻分明说更用搜穷
- 《针灸逢源》:[卷三群书汇粹]席弘赋
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仍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小肠气结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再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尾(大成作鸠尾误)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咽喉最急先百会。太冲照海及阴交。噎不住时气海灸。定泻三里一时消。逼针泻气须令吸。若补随呼气自调。《针灸逢源》清·嘉庆二十年李学川公元1815年
- 《针灸聚英》:[卷四上]席弘赋
针。又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在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腰连胯痛急必大。便于三里攻其隘。下针一泻三补之。气上攻噎只管住。噎不住时气海灸。定泻一时立便瘥。补自卯南转针高。泻从卯北莫辞劳。逼针泻气令须吸。若补随呼气自调。左右捻针寻子
- 《类经图翼》:[类经附冀卷四附针灸诸赋]席弘赋
泉针。仍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更如神。小肠气结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待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岂人知?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尾。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更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腰连胯痛势必大,急于三里攻其隘。下针一泻三补之,气上攻噎只管在。噎不住时气海灸,定泻一时立便瘥。补自卯南转针高,泻从卯北莫辞劳。逼针泻气须令吸,若补随呼气自调。左右拈针随子
- 《中医学》
医基础,分述阴阳、脏腑经络、病因、诊法、辨证、治法、药物及方剂;中篇为中医临床,介绍内科、儿科、妇科、外科、伤科、五官科等多种疾病;下篇针灸和新医疗法,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新医疗法、常见疾病治疗、针刺麻醉等。末附药物、方剂、中医病名索引。全书临床部分采用现代医学病名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和辨证论治,治法包括验方、草药,内容比较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和祖国医学遗产的发掘进展情况,1972
- 远节段取穴
远节段取穴 针灸学名词,指一种取穴法。指在临床治疗或针麻时所选用的穴位与病痛或手术部位不属于同一或邻近的脊髓节段所支配。例如头部疾患或颅脑手术取用下肢部穴位,腰腿部疾患取用上肢部穴位等,均是。通常所称的远道取穴,如《标幽赋》说的“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多数可归属此类。作者:
- 针灸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社ISBN:711703789X印次:3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4-3-1字数:2216版次:1a内容提要:全书分为8章,分别是经络、腧穴、刺法炙法、耳针、头针、针炙治疗、实验针炙、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针炙文献、最后还列有附篇,阐述针炙器材。全书从针炙基础理论到临床运用,从现代研究到文献整理,从传统针炙到最新疗法,从辨证论治到辨病治疗,详尽地收集了古今针炙文献和研究成果。其内容丰富翔实,资料真
- 颈丛阻滞加穴位封闭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芬合剂、杜氟合剂,效果也不很明显。本院采用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相结合的方法,即内关、合谷穴封闭加颈丛阻滞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根据历代中医学者的研究,尤其是近来韩济生教授对针刺镇痛的深入研究。在针刺麻醉的神经化学机制,分子学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最后韩济生教授得出结论,针刺麻醉可以提高痛阈50%左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牵拉反射。根据该理论,本院尝试将针刺麻醉与穴位封闭用于短小手术,最终将该技
- 面针疗法
面针疗法 针刺疗法之一。指针刺面部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于1960年始见报道。该法穴位以《灵枢·五色》中面部视诊部位为主要依据,并将之分为额区、鼻区、眼区、口区、耳区、颧区和颊区,每区均有面针专穴(或单或双)。其适应范围较广,凡针刺疗法的适应症均可使用,对神经衰弱、高血压、痹症、哮喘等效果更好。还可以用于针刺麻醉。作者:
- 耳针疗法
·口问》“耳为宗脉之所聚”,指出了耳与全身经脉、脏腑的密切联系。利用针灸刺激耳廓治疗疾病,在历代医学文献中均有散在记载,民间亦有流传,但未形成系统。50年代以来,通过吸收国外研究成果,临床应用有了突出的发展,已成为一种系统的针刺疗法。耳针疗法目前已由单纯针刺发展为埋针、温针、电针、水针、穴位离子透入、艾灸、割治和放血等多种方法。治疗范围也很广泛,凡针灸适应病症均可酌情应用,并可用作针刺麻醉。作者:
- 电针机
电针机 针灸仪器名。种类很多,但原理都是以其所发出的电脉冲来加强穴位针刺作用,可用于针刺治疗和针刺麻醉,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多为半导体电针机。操作时,先针刺穴位得气,然后将电针机的两极分别接在已刺入穴位的针柄上,选择好需要的波型,开启电源开关,将输出电位器由0度逐渐调高至需要或患者所能忍受的强度,至预定治疗时间后,再将输出电位回复到0度,关闭电源,除去电极。作者:
- 甲亢手术如何选择麻醉方式?
绝大多数病人可用针刺麻醉,麻醉效果一般良好,副作用小,且可在术中随时了解病人发音有无改变,以免损伤喉上神经或喉返神经;也可用局部浸润麻醉加强麻醉。如果腺体太大,严重压迫气管,或较大的胸骨后甲状腺肿,或病人精神状态异常紧张,可先用气管内乙醚麻醉,以保证术中呼吸道通畅和减轻心脏负荷。严重的毒性甲状腺肿或有顾虑的病人可在其病房内直接给硫喷妥钠、三溴乙醇,或静脉注射短效巴比妥酸盐以免病人过度激动。全身麻醉
- 《中医学》
医基础,分述阴阳、脏腑经络、病因、诊法、辨证、治法、药物及方剂;中篇为中医临床,介绍内科、儿科、妇科、外科、伤科、五官科等多种疾病;下篇针灸和新医疗法,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新医疗法、常见疾病治疗、针刺麻醉等。末附药物、方剂、中医病名索引。全书临床部分采用现代医学病名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和辨证论治,治法包括验方、草药,内容比较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和祖国医学遗产的发掘进展情况,1972
- 中鼻甲部分切除术
引流者。 [手术器械] 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术前准备] 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麻醉] 局部粘膜表面麻醉。用1%丁卡因加1‰肾上腺素浸润的棉片,分别敷于中鼻甲表面及前后端。必要时可用针麻。 [手术方法] 1.对中鼻甲粘膜肥大者,一般用先剪开后圈套的方法。用鼻甲剪剪开中鼻甲中段粘膜,再用鼻息肉圈套器套住肥大的中鼻甲前端或后端,收紧钢丝将中鼻甲肥大部分切除(图1、2)。图1套除肥大
- 电针疗法
较广。该疗法系在留针过程中,于相关穴组(两穴为一组)上通以由电针机输出的脉冲电流,电流的组合方式有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起伏波、锯齿波等。临床操作时,选择一定的波型和刺激强度,至预定时间达到刺激量时,即可停止通电,然后出针。该疗法适应范围很广,体针、头针、耳针、面针等均可使用,针刺麻醉中更为常用。应用中须注意的是:心脏病患者要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延髓附近的穴位电流不宜过强,以防发生意外。作者:
- 颈椎病手术的麻醉有哪些?
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而病人意识可保持清晰。最适宜于行颈椎后路途径做椎板切除术或椎板成形术时。如病人能合作时,也适宜于行颈椎前路手术; ③针刺麻醉:是从祖国医学经络学中的针灸疗法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麻醉方法。针刺麻醉的安全性最大,最适应于颈椎前路手术,仅在作皮肤切口及剥离椎前筋膜时,需用局部麻醉药辅助麻醉; ④硬膜外麻醉:是指将局部麻醉药
- 针刺加电麻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镇痛的临床探讨
.01,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1术中、术后腹痛情况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肠道反应及虚脱症状为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2宫颈松弛及胃肠道反应及虚脱症状3讨论 近代经络研究认为:针刺麻醉是在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电刺激可以增强针刺的镇痛疗效。并且认为针刺并不能起完全麻醉作用,而是提高痛阈及耐痛阈,即增加了人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了痛觉的敏感性。同时还发现通过针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