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概述
苏子为中药名,出《药性论》。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的干燥成熟果实[1]。
苏子味辛,性温[2]。归肺经[2]。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的功能[2]。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苏子生品多用于肠燥便秘[2]。炒苏子辛散之性缓和,多用于喘咳[2]。蜜紫苏子长于润肺止咳,降气平喘[2]。紫苏子霜有降气平喘之功,但无滑肠之虑,多用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Fructus Perill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perilla frui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苏子的别名
紫苏子、黑紫苏子[3]。
7 苏子的处方用名
8 来源
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的干燥成熟果实[1]。
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arguta (Benth.) Hand-Mazz或尖紫苏 P.frutescens (L.) Britt. var. acuta (Thunb.) Kudo等的果实[3]。
9 产地
苏子主产湖北、江苏、河南等地[3]。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苏子的炮制
宋代有杵碎(《重修政和经使证类备用本草》)、微炒(《太平圣惠方》)、蜜炙微炒(《背疽方》)[2]。
11.1 苏子的炮制方法
11.1.1 苏子
11.1.2 炒苏子
取净苏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爆裂声,表面颜色加深,断面浅黄色,并逸出香气时,取出晾凉[2]。用时捣碎[2]。
11.1.3 蜜苏子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净苏子内拌匀,稍闷,文火炒至深棕色,不粘手时取出[2]。
每100kg苏子,用炼蜜10kg[2]。
11.1.4 紫苏子霜
取净苏子,研如泥状,加热,用布或吸油纸包裹,压榨去油,至药物不再粘成饼,成松散粉末为度,研细[2]。
11.2 成品性状
苏子呈卵圆形,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基部稍尖,有灰白色点状果梗痕[2]。果皮薄而脆,易压碎[2]。种子黄白色,子叶2,类白色,有油性[2]。压碎有香气,味微辛[2]。
炒苏子外表黄褐色,气香[2]。
蜜苏子深棕色,有黏性,具蜜香气,味微甜[2]。
紫苏子霜灰白色粗粉状,气微香[2]。
11.3 炮制作用
苏子生品多用于肠燥便秘,如益血润肠丸(《类证活人书》)[2]。
苏子炒后辛散之性缓和,多用于喘咳,如治风寒喘咳的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
蜜紫苏子长于润肺止咳,降气平喘[2]。
紫苏子霜有降气平喘之功,但无滑肠之虑,多用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2]。
11.4 贮存方法
12 性味归经
苏子味辛,性温;归肺经[2]。
13 苏子的功效与主治
苏子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的功能[2]。
苏子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能。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生品多用于肠燥便秘,如益血润肠丸(《类证活人书》)[2]。
炒紫苏子辛散之性缓和,多用于喘咳,如治风寒喘咳的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
蜜紫苏子长于润肺止咳,降气平喘[2]。
紫苏子霜有降气平喘之功,但无滑肠之虑,多用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2]。
苏子具有下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肺宽肠的功效,治气滞胸闷,咳逆,痰喘,便秘[3]。
14 苏子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3]。
15 苏子的化学成分
16 苏子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苏子
Zisuzi
PERILLAE FRUCTUS
16.2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16.3 性状
本品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1.5mm 。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基部稍尖,有灰白色点状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压碎。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类白色,有油性。压碎有香气,味微辛。
16.4 鉴别
(1)本品粉末灰棕色。种皮表皮细胞断面观细胞极扁平,具沟状增厚壁;表面观呈类椭圆形,壁具致密雕花钩纹状增厚。外果皮细胞黄棕色,断面观细胞扁平,外壁呈乳突状;表面观呈类圆形,壁稍弯曲,表面具角质细纹理。内果皮组织断面观主为异型石细胞,呈不规则形;顶面观呈类多角形,细胞间界限不分明,胞腔星状。内胚乳细胞大小不一,含脂肪油滴;有的含细小草酸钙方晶。子叶细胞呈类长方形,充满脂肪油滴。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苏子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5:2.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6.5 检查
水分 不得过8.0% (附录Ⅸ H第一法)。
16.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16.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甲酸溶液(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0nm。理论板数按迷迭香酸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6.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迷迭香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80μg的溶液,即得。
16.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8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即得。
16.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µl与供试品溶液2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迷迭香酸(C18H16O8)不得少于0.25%。
16.7 苏子饮片
16.7.1 炮制
16.7.1.1 苏子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16.7.1.1.1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16.7.1.2 炒苏子
取净苏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有爆声。
本品形如苏子,表面灰褐色,有细裂口,有焦香气。
16.7.1.2.1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迷迭香酸(C18H16O8)不得少于0.20%。
16.7.1.2.2 鉴别
同药材。
16.7.2 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肺经。
16.7.3 功能与主治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16.7.4 用法与用量
3~10g。
16.7.5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6.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7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2]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8-99.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98.
用到中药苏子的方剂
- 苏麻粥
拼音:sūmázhōu处方:苏子15克麻子30克粳米30克制法:先将苏子、麻子捣烂和水滤取汁,入米煮...
- 苏子酒
出《医学入门》卷三。为《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紫苏子酒”之异名。方名:紫苏子酒别名:苏子酒组成:紫...
- 前胡苏子饮
nhúsūzǐyǐn《症因脉治》卷二:方名:前胡苏子饮组成:前胡、苏子、枳壳、半夏、橘红、桔梗、甘草...
- 薏苡饮
方名:薏苡饮组成:薏苡粉2合,真荏子(炒)1合,苏子(炒)1合。功效:久服令人能食。轻身、胜瘴气。主...
- 苏子利喉汤
ǐlìhóutāng《外科证治全书》卷二:组成:苏子2钱,前胡2钱,赤芍2钱,甘草1钱,桔梗1钱,玄...
- 更多用到中药苏子的方剂
用到中药苏子的中成药
- 安贞汤
术1钱,厚朴1钱,砂仁1钱,桑皮2钱,杏仁3钱,苏子1钱5分,陈香橼皮6分。功能主治脾痹。摘录《医醇...
- 止嗽青果片
(制)100g马兜铃(蜜炙)50g青果l00g紫苏子(炒)50g百合(蜜炙)l00g桑白皮(蜜炙)...
- 苏子降气丸
苏子降气丸SuziJiangqiWan处方:炒紫苏子145g、厚朴145g、前胡145g、甘草14...
- 止咳定喘丸
(济南方):组成:杏仁3钱,麻黄3钱,石膏3钱,苏子3钱,川朴3钱,广皮3钱,甘草3钱,米壳3钱,松...
- 小儿肺闭宁片
-B-1879-95处方:石膏90g麻黄30g紫苏子45g大枣15g桔梗45g苦杏仁45g川贝母9...
- 更多用到中药苏子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苏子
- 《药症忌宜》:正文
,及保脾胃。天门冬(脾胃薄弱者勿多用)麦门冬荆沥苏子栝蒌根枇杷叶贝母霞天膏橘红甘草竹沥童便梨汁黄柏次...
- 《张聿青医案》:[卷五]咳嗽
上逆,勿助痰势,其病自然少发也。代赭石(四钱)杜苏子(三钱)制半夏(一钱五分)橘红(一钱)川桂枝(四...
- 《临证指南医案》:[卷二]吐血
数促。喘逆脘闷。姑清肃上焦气分。(上焦气分蓄热)苏子杏仁香豉黑栀皮郁金蒌皮降香桔梗汪(七十)天明至午...
- 《吴鞠通医案》:[卷四]痰饮
三钱)广皮(二钱)旋复花(三钱,包)青皮(钱半)苏子霜(三钱)降香末(三钱)半夏(四钱)枳实(钱半)...
-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水一钟半,姜三片,粟米一撮,煎七分服。《良方》紫苏子饮治嗝噎上气咳逆。因怒未定,便夹气饮食,或食饮...
- 更多古籍中的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