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3 注解
经气又称“经络之气”[1]、“脉气”[2],即运行于经络中的气[2],是先、后天精气的结合物而运行、输布全身[2]。不但指经脉的运行功能和经脉中的营养物质,而且是整体生命功能的表现[1] 。《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经气属人体的正气范畴[3]。针刺的补泻、候气、得气、调气、失气等都关系到经气[2]。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刺实者,须其虚,刺虚者,须其实,经气已至,慎实勿失。”又针刺中候气、得气、调气及失气,均关系到经气。《黄帝内经灵枢·终始》:“其脉乱气散,逆其营卫,经气不次,因而刺之……是谓失气。”
4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80.
-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
古籍中的经气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四]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度之循行。先识变常之逆气。徐公遐曰。喘汗之证。乃经气逆行。故首提曰脉亦为之变。又曰。能知其情。以为诊...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三]厥论第二十四
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此章论经气五脏厥逆为病。因以名篇。夫三阴三阳。天之六气也。...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四]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厥阴主乙木。足少阳主甲木。二者相为表里。而主治其经气。)其日甲乙。(甲为阳木。乙为阴木。在时为春。在...
- 《读素问钞》:[卷中]针刺
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经气已至慎守勿失(针解论云慎守勿失勿更改也更改谓变法...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二]五脏生成篇第十
之气。五脏内藏五神。五气外见五色。此以下论五脏之经气。而见死生之色。与生于心生于肺之色。各有不同。故...
- 更多古籍中的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