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4 中药炮制方法之一·干燥
干燥(drying[1])为中药炮制方法之一[2]。是指药材中水分气化蒸发的过程[1]。即新鲜药材或药材切制成饮片后,采取晒干、烘干、阴干和低温冰冻等方法减少药材含水量的过程[2]。药材经干燥后,能保存药效,利于贮藏[2]。
4.1 关于炮制
炮制又称炮炙、修治、修事[3]。泛指药材的加工处理,如切饮片、炙、煅、蒸、淬等[3]。药物炮制,早在《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至刘宋·雷敩著成《雷公炮炙论》,是我国最早的制药专书[3]。炮制的目的在于:
1.清除杂质,易于保存[3]。可用洗、漂、烘、晒及阴干等法[3]。
2.便于制剂和服用[3]。如代赭石、磁石、牡蛎、鳖甲等,采用煅制,使质地松脆,易于研碎,有助于煎出有效成分[3]。
3.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3]。如生半夏用生姜制过,巴豆去油等[3]。
4.改变药物性能,加强疗效[3]。如生地清热凉血,经用酒蒸晒成为熟地后,就变为温性而滋肾补血;常山用醋制,催吐的作用加强,用酒制可减弱其催吐的作用[3]。炮制总分为水制、火制、水火合制[3]。水制有洗、漂、泡、渍、水飞等;火制有煅、炮、煨、炒、烘、焙、炙等;水火合制有蒸、煮、淬等[3]。
5 物料处理方法·干燥
干燥是通过气化而使湿物料中的水分除去的方法。它包括自然干燥、人工干燥,其过程指水分从湿物料内部倍扩散作用达到表面,并从物料表面受热气化的过程。包括接触干燥、气流干燥、隧道式干燥、真空干燥、沸腾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
6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11.
古籍中的干燥
- 《普济方》:[卷一百七十八消渴门]消渴口舌干燥
渴口舌干燥者。邪热积于心脾。津液枯耗。不能上凑故也。其证饮方麦门冬丸(出圣济总录)治消渴。口干喜饮水...
- 《伤寒论辑义》:[卷四]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明。以少阳证。而发其汗。且利其小便。令胃中之津液干燥而烦。是少阳之邪。并归于胃。故曰躁烦实。实则大...
-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四]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篇
病,或发汗,或吐,或下,或利小便,亡其津液,胃中干燥,太阳之邪,乘胃燥而转属阳明,致小便反数,大便硬...
- 《临症验舌法》:[上卷]验舌分脏腑配主方法
而浮胖娇嫩者,肝胆两经精气虚也,滋水生肝饮;青而干燥者,非胆腑阴虚火郁,即肝脏血虚火旺也,(但干而不...
- 《高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
- 更多古籍中的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