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元活血汤

目录

1 拼音

fù yuán huó xuè tāng

2 英文参考

fuyuan huoxue 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uyuan huoxue ta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uyuan Huoxue Tang[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Decoction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复元活血汤为方名,出《医学发明》卷三。组成为柴胡半两,瓜蒌根、当归各三钱,红花、甘草、穿山甲(炮,用代用品)各二钱,大黄(酒浸)一两,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1]。具有疏肝通络,活血祛瘀的功效。治跌打损伤,恶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或小腹作痛,或痞闷及便毒初起肿痛。

复元活血汤中医用于跌打损伤,现代医学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属血瘀气滞者,从对该方剂8味中药现代药理分析可见,该方剂有一定的抗菌、抗炎、抗氧化损伤、改善微循环、抗凝和止血作用以及调节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和促进神经细胞再生、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的作用,因此对跌打损伤、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有一定治疗作用。研究发现该方剂对心脑血管功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临床可试用于相关疾病。[2]

4 处方

组成:柴胡半两,瓜蒌根、当归各三钱,红花、甘草、穿山甲(炮,用代用品)各二钱,大黄(酒浸)一两,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2]

柴胡半两,天花粉、当归各三钱,红花、甘草、炮穿山甲各二钱,大黄(酒浸)一两,桃仁(酒浸,去皮尖)五十个[3]

柴胡15克 瓜蒌根 当归各9克 红花 甘草 穿山甲(炮)各6克 大黄(酒浸)30克 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50个

柴胡9g、瓜蒌根9g、当归9g、红花6g、甘草6g、穿山甲6g、大黄(酒浸)12g、桃仁(酒浸)9g。[4]

5 复元活血汤的用法用量

上除桃仁外,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以水一盏半,加酒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4]。以利为度,得利则减,不尽服[4]

为粗末,每服一两,水、酒煎去滓,食前服,以利为度[4]

上药除桃仁外,锉如麻豆大。每服30克,用水225毫升,酒75毫升,同煮至210毫升,去滓,空腹时大温服之。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6 复元活血汤的功效与主治

复元活血汤功能活血祛瘀,疏肝通络[4]。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4]

复元活血汤具有疏肝通络,活血祛瘀的功效。治跌打损伤,恶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或小腹作痛,或痞闷及便毒初起肿痛。

7 方解

复元活血汤证系外伤损络,血离经脉,停滞于胁肋所致。胁肋是肝经循行的部位,跌打损伤,瘀血停滞于胁下,血瘀气滞,以致胁肋疼痛,甚则痛不可忍。治当活血祛瘀为主,兼以疏肝行气通络。方中重用酒制大黄荡涤留瘀败血,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理气,使气行血活,兼可引诸药入肝经;两药合用,一升一降,以攻散胁下之瘀滞,共为君药。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共为臣药。穿山甲破瘀通络;天花粉既能入血分消瘀血,又能清热散结消肿,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是为使药。加酒煎药,以增强活血通络之力。诸药合用,使瘀去新生,气行络通,服药后以利为度,提示瘀血已下,免伤正气。[4]

方中柴胡疏肝胆之气,当归养血活血,山甲破瘀通络,桃仁、红花祛瘀生新,蒌根润燥散血,甘草缓急止痛,重用大黄荡涤凝瘀败血。诸药合用,气血畅行,肝络疏通,则胁痛自平。张秉成云:“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矣。”故方以“复元”为名。

方中柴胡、当归舒肝行气,和血止痛;大黄活血祛瘀,引瘀血下行;桃仁、红花、穿山甲、天花粉行血润燥;甘草和血缓急[4]。诸药同用,使瘀去新生,气行血活,肝络疏通[4]

8 复元活血汤的临床运用

复元活血汤用治跌打损伤。以胁肋瘀肿疼痛,痛不可忍为证治要点。[4]

8.1 加减法

若气滞较甚者,酌加木香、香附、青皮、枳壳以助行气止痛;血瘀较重者,可加三七末,或酌加乳香、没药等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4]

9 复元活血汤的现代适应证

近代常用治胸胁软组织损伤,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乳腺增生等[4]

复元活血汤适用于用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属血瘀气滞者[5]

9.1 肋软骨炎

肋软骨炎病因不清,有人认为与劳损、慢性损伤、病毒感染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部肋软骨肿大、隆起、疼痛。[5]

9.2 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是指在该神经分布的区域内出现剧烈疼痛,并伴有肌痉挛及压痛。临床常见于各种机械性损伤以及病毒、细菌感染引起肋间神经炎而导致相应部位疼痛,同时也可见于良性或恶性肋间神经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5]

10 复元活血汤的药理作用

[6]

10.1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君药大黄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所含大黄素对炎症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游走均有抑制作用;大黄素抑制炎性因子白三烯的生物合成,激活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2(TNF-2)和白细胞介素1、6、8(IL-1、IL-6、IL-8),同时还能抑制内毒素诱导的上述因子的分泌,亦能协调植物血凝素(PHA)激活单核细胞分泌IL-2和干扰素-γ(INF-γ);大黄能清除氧自由基、羟自由基及H2O2和其他活性氧,抑制脂质过氧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抗氧化剂。柴胡可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系统而促进垂体分泌ACTH,增强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从而对炎症的许多过程如致炎介质的释放、白细胞游走、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及结缔组织增生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柴胡还有耐常压缺氧作用;柴胡注射液能抑制肝匀浆丙二醛(MDA)的生成,柴胡脂溶成分能抑制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臣药当归煎剂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降低炎性组织PGE2释放量,降低补体旁路溶血活性,同时可有力地清除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显著激活SOD,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臣药桃仁煎剂及桃仁提取物均有较强大的抗炎作用,对炎症的水肿、肉芽肿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抑制炎症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增生;桃仁蛋白PR-B有相当强的SOD样活性,能抑制巨噬细胞中超氧阴离子的产生,并随剂量加大而增强。红花黄色素对炎症的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肉芽肿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同时能提高对缺氧的耐受性,红花水提液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自由基诱发的脂质过氧化,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穿山甲片的水提液有显著的抗炎作用,穿山甲中分离的环二肽能提高耐缺氧的能力。使药甘草具有保泰松及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对炎症的Ⅰ、Ⅱ、Ⅲ期都有抑制作用,同时对免疫性炎症如Arthus现象及Schwartzman反应等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甘草酸和甘草次酸,且二者能抑制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的产生;甘草所含胀果香豆素A有较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和自由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柴胡、甘草均能兴奋垂体肾上腺轴,促进皮质激素分泌而发挥强大的抗炎、解热作用。

由此可见该方剂中有7味药有抗炎和抗氧化损伤作用,这对肋间神经痛及肋软骨炎有十分重要的治疗意义。

10.2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大黄具有抗精神病作用。柴胡所含粗皂苷口服有很强的镇痛作用,柴胡粗皂元A与糖浆状残余物S-R每次口服2g/kg比一次口服0.5g/kg阿司匹林镇痛作用更强,同时柴胡煎剂还有镇静、解热作用,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促进ACTH分泌。臣药当归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腹腔注射可减轻大鼠坐骨神经Seddon类损伤的程度,加快轴突发芽过程,促进神经再支配,有促神经再生作用,增加脑血流,加快脑组织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元代谢,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和生长。桃仁能增加脑血流量。红花提取物有显著的镇静、镇痛作用,并能增强巴比妥类及水合氯醛的中枢抑制作用,同时红花能减轻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紊乱,使下降的神经递质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红花黄色素能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红花浸出液对减压缺氧后神经元的变性有强力的保护性。使药甘草FM100有镇静、镇痛作用,甘草总酮对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甘草酸静脉滴注能减轻脑水肿;甘草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促进ACTH分泌,促进皮质激素的合成和释放,甘草本身即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

该方剂有镇痛作用,对神经有再生、保护作用,有利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的止痛治疗和修复。

10.3 对血液循环功能的影响

君药大黄对血液循环呈止血与活血双相作用,服用大黄可抑制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中的水流向血管内使血液稀释,从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番泻苷和大黄多糖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而大黄又可使血流变慢、红细胞聚集、局部血黏度升高而血管不扩张,从而具有止血作用。柴胡所含柴胡皂苷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抑制内源性花生四烯酸所致血小板血栓烷的形成,还有降血压作用。臣药当归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所含阿魏酸钠能选择性抑制TXA2合成酶活性,降低TXA2含量,升高PGI2/TXA2比率,降低cGMP含量,使cAMP/cGMP比率升高,同时降低血黏度,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延长凝血时间,减少血栓湿重,延缓血栓形成,从而具有抗血栓作用,同时还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作用。桃仁提取物能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抑制体外血栓形成,促进纤溶,使出、凝血时间显著延长。红花煎剂及红药黄色素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能改善周围循环障碍,使血流加速、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增加、血细胞聚集程度减轻;红花煎剂还能明显延长血管开放时间,缩短血栓长度,使血小板计数降低,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穿山甲水提醇沉制剂可直接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穿山甲煎剂可明显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黏度。使药甘草所含甘草甜素及甘草酸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甘草酸能降低血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同时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由此可见该方剂除天花粉外所有的药味均能抗凝、抗血栓形成,并有改善微循环作用,只有大黄具有双相作用,既能止血又能活血,这对跌打损伤所致血肿以及局部炎症疼痛有十分积极的治疗意义。

10.4 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值得重视的是该方剂多种药味对心功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君药大黄具有强心作用。臣药当归及其所含阿魏酸可减少心肌细胞内Ca2+、Na2+蓄积,减少MDA的生成及CPK、LDH、AST的释放,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缩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体积;当归所含阿魏酸可减慢心肌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延长平台期,抑制异位节律点,提高致颤阈,从而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有对抗作用。红花对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有不同的抑制作用。甘草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甘草次酸静滴可缩小心肌梗死体积。穿山甲不仅含大量的氨基酸,而且含有锌、钠、钛、钙、铅、硅、镁、磷、铁、锰、铬、镍、铜、钒、硼、铝、铜、锡18种常量和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在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10.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大黄可促进肠黏膜单核细胞内Ca2+释放,又可促进外Ca2+内流,对脑细胞也有类似作用,说明对肠黏膜发挥多种免疫调节作用;大黄素可协调PHA激活单核细胞分泌IL-2及INF-γ,同时能保护骨髓血细胞免受免疫抑制剂的破坏。柴胡多糖注射液可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并可使免疫抑制状态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可显著增加脾脏系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数及吞噬指数以及流感病毒血清中和抗体的滴度;还能明显提高ConA激活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及NK细胞的活性,小剂量柴胡皂苷可促进脾细胞DNA合成及IL-2的产生,剂量增大则抑制之;当归醇提取物能促进脾脏,胸腺T、B淋巴细胞的增殖;当归内酯能增强细胞毒T细胞的功能,增加其杀伤活性;当归免疫活性多糖可促进脾细胞增殖,在体内有免疫佐剂样作用;当归注射液可提高抗体数量及抗体效价,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提高NO含量,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红花多糖能明显对抗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但红花黄色素可降低血清溶菌酶含量,使腹腔巨噬细胞和全血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天花粉(瓜蒌根)所含天花粉蛋白同时具有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作用,其煎剂对脾脏免疫细胞的形成和分化有促进作用,天花粉蛋白可使正常人外周血CD4+和CD20+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CD8+T细胞百分比下降,说明天花粉有增强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天花粉蛋白又可抑制ConA诱发的淋转,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又有抑制作用。甘草不仅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诱生干扰素,具有抗过敏作用,同时甘草多糖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甘草甜素能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甘草次酸钠能升高T淋巴细胞的比率,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甘草Lx可降低抗原量,具有抗过敏作用。

10.6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大黄有广谱抗菌作用,其有效成分为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最敏感细菌为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病双球菌;大黄煎剂对许兰黄癣菌及蒙古变种等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衍生物对巨细胞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君药柴胡水提物对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痢疾杆菌等常见致病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流感病毒、牛痘病毒、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钩端螺旋体、疟原虫、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也有抑制作用。臣药当归煎剂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红花能抑制变形链球菌。天花粉蛋白可抑制艾滋病毒(HIV)在感染的免疫细胞内复制。使药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酸钠对金黄色葡萄球、幽门螺旋杆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滴虫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特别是能抑制艾滋病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复制;甘草多糖可抑制单纯疱疹病毒I型、牛痘病毒、水疱口炎病毒;甘草酸抑制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力较强,β-甘草单胺可抑制HIV,甘草甜素除抑制上述病毒外,还可抑制肝炎病毒。

11 出处

《医学发明》卷三

12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28.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0.
  4. ^ [4]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25.
  5. ^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25-426.
  6. ^ [6]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26-42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