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碥》:[卷之六·诸方(上)诸方门目(上)]痰
半夏茯苓(各等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七分服,无时。《医碥》清何梦瑶公元1751年
-
桑寄生疗病方
兆性流产,高血压等症。现介绍其五则验方如下。 治湿热痢疾方桑寄生10克,鲜马齿苋30克,黄连10克,金银花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治风湿性关节炎方桑寄生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川乌6克,草乌6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治肾虚腰痛或筋
-
《医方集宜》:[卷之八小儿门]天钓内钓
治天钓潮热钩藤人参犀角甘草全蝎天麻水一钟姜一片煎五分服《医方集宜》明丁毅公元1368-1644年
-
《医方集宜》:[卷之七胎前]催生
栝蒌(二两)肉桂(二两五钱)瞿麦穗(二两)水一升煎熟分服《医方集宜》明丁毅公元1368-1644年
-
《验方新编》:[卷二十四外科主治汇方]桔梗汤
治肺痈,吐脓如米粥状;桔梗、甘草等分服,以排余脓。《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医方集宜》:[卷之八小儿门]慢脾风候
白术茯苓人参甘草黑附子水一钟姜一片枣一枚煎五分服《医方集宜》明丁毅公元1368-1644年
-
《奇方类编》:[卷上痢泻门]治泻痢
细茶二钱核桃仁五个生姜三钱红糖三钱水二碗,煎八分服。《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44年—1911年
-
《医方集宜》:[卷之九痘疹门]治方
治痘后余热不退牛蒡子甘草升麻射干每用水一钟煎五分服《医方集宜》明丁毅公元1368-1644年
-
《验方新编》:[卷十小儿科杂治]吐乳
米七粒烧黑,水半酒杯,乳半酒杯,煎至五分服,极效。《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医方集宜》:[卷之三咳逆门]治方
治痰逆大半夏(一两)生姜(一两)水二钟煎八分服《医方集宜》明丁毅公元1368-1644年
-
《验方新编》:[卷二十四外科主治汇方]五香散
治足跟土栗。乳香、丁香、藿香、木香、沉香(无则以乌药代)等分服。《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姜橘汤
橘皮(去白)生姜(留皮,各三钱)水一钟,煎六分服。《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
《奇效简便良方》:[卷三便淋泻痢]酒毒酒积下血
茄子焙干为末,新汲水调一钱七分服。《奇效简便良方》
-
《验方新编》:[卷十四伤寒]伤寒后行住坐卧不定如有鬼神
名百合病。如已发汗者,用整百合七个,用泉水泡一夜,次日另用泉水煮汁一升,再用知母二两,用泉水煮汁一升,同百合汁再煮,取汁一升半,分服。已经吐后者,用百合七个,照前泡煮,入鸡蛋黄(去白)一个,分服。已经下后者,用百合七个,照前泡煮,再用赭石用《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时方妙用》:[卷四阳明方]小承气汤
大黄(四钱)浓朴枳实(各三钱)水二杯。煎八分服。初服当更衣。不尔者。再煮服。若更衣分服。《时方妙用》清陈念祖公元1644-1911年
-
难产
难产者,交骨不开,不能生产也,服加味芎归汤,良久即下。 小川芎(一两) 当归(一两) 败龟版(一个,酒炙) 妇人发灰(一握,须用生过男妇者,为末) 水一锺,煎七分服。作者:傅青主
-
弹性酶
药物名称弹性酶药物别名英文名称Elastase说 明片剂或肠溶丸:每片(丸)10mg。注射用弹性酶:每支15mg。功用作用临床用于Ⅱ型和Ⅳ型高脂血症(尤适用于Ⅱ型)、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的防治。用法用量1日量30~60mg,3次分服。一疗程2~8周。或1日量15mg,肌注。注意事项作者:
-
治妇女肥胖不孕方
方与用法:胆南星15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白芥子15克。半夏15克,陈皮15克.僵蚕20克,蜈蚣3条,肉桂3克(另炖服),水煎服,日l剂,早晚分服.20天为1个疗程。功效:健脾温肾,化痰利湿,治妇女肥胖,多年不孕.神疲乏力,面白无华,头晕心悸,月经延期、量少,白带质稀而量多,舌淡,苔腻,脉滑等
-
三生散
起卒死,兼治阴盛,四逆,吐泻不止。 草乌[七个] 厚朴[一尺] 甘草[三寸并生用] 右为末,水一中盏,末一钱,枣七个,煎七分服,重者灌之。作者:华佗
-
产后咽喉作蝉声
产后咽喉作蝉声 病证名。产后危证之一。见孟葑《仁寿镜》。指产后喉音嘶哑如蝉鸣。多因产后败血上干心肺,气与血并,痰气阻滞,气道不畅,喉声如蝉鸣,治宜活血祛瘀,用乳香一钱,煎汤入陈酒三分服之。作者:
-
抗疟片三号
药物名称抗疟片三号药物别名英文名称说 明每片含磷酸哌喹0.25g,周效磺胺50mg功用作用用法用量预防:成人每月1次,每次4片;或4片作2日分服,睡前服,连用3~4个月。治疗用:成人首次4片,第二及第三天各服3片,对耐氯喹性疟有根治作用。注意事项作者:http://hospital.health.
-
治慢性风湿关节痛验方
威灵仙10g,防己10g,细辛3g。腰痛甚者加桑寄生15g,炒杜仲15g;腿痛甚者加牛膝10g;上肢关节痛甚者加桑枝15g,桂枝10g;病久反复发作易于感冒者加黄芪30~40g,丹参30g。 水煎两次分服,每日1剂,一般用本方3~5剂后,疼痛可减轻。偶有不耐乳香、没药之气味者,饭前服药即可。作者:
-
《阴证略例》:[论阴阳易分热寒]竹皮汤
疗交接劳复,卵肿,腹中绞痛,便绝。竹皮(青刮,一升。)上一味,以水三升,煮一升半,绞去滓,分服立愈。《阴证略例》元王好古公元1279-1368年
-
《外科大成》:[卷四不分部位小疵]无名肿毒
寒疮形如猫眼。有光彩而无脓血。多生身面。冬则近胫。由脾经湿热所致。先服金蝉解毒丸。次服清肌渗湿汤。多食鸡、鱼、蒜、韭。忌用鱼、虾、蟹。清肌渗湿汤苍术浓朴陈皮甘草白术白芷升麻柴胡黄连栀子泽泻木通用水二钟。生姜三片。灯心二十根。煎八分服。《外科大成》清祁坤公元1665年
-
痒疹分两型论治
翘、茵陈各12克,白蒺藜、土茯苓、车前子(包煎)、黄芩、栀子、白鲜皮、牛蒡子、荆芥各10克,桑叶、蝉蜕各5克。每日1剂,水煎3次合并药液,早、中、晚分服。 血虚风燥型丘疹性风团反复发作,瘙痒较重,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苔藓样变。舌质红或紫,脉细涩。处方:鸡血藤、珍珠母(先煎)各20克,生地15克
-
《医宗金鉴》:[卷四杂证门]血分水分总括
4.经水先闭后病肿,任冲寒湿血壅经,先发水肿后经闭,水溢皮肤泛滥行,血分难医水易治,二者详参要辨明.【注】妇人经水先闭后病肿者,乃寒湿伤于冲,任,血壅经隧也,名曰血分.若先病肿,而后经闭者,乃土不制水,水邪泛滥,溢于皮肤也,名曰水分.血分难治,水分易治,二者须当详辨.《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
-
《女科经纶》:[卷八杂证门]血分水分证
《圣济总录》曰∶血分者,经水通之际,因寒湿伤其冲任,气壅不行,播在皮肤,邪气相搏,经血分而为水,发为肿,故曰血分。《脉经》曰∶经水前断,后病水者,名曰血分,久不治,积成水肿,即难治。《女科经纶》清萧埙公元1644-1911年
-
《女科经纶》:[卷八杂证门]血分水分证
《金匮要略》曰∶问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为难治。先病水,后断经水,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也。《女科经纶》清萧埙公元1644-1911年
-
《女科精要》:[卷一女科杂症门]血分水分
《金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为难治。先病水,后断经,名曰水分,此病易治。盖去水,后断经,名曰水分,此病易治。盖去水,其经自下也。《圣济》曰∶血分者,经水通之际,因寒热伤其冲任,气壅不行,播在皮肤,邪气相搏,经血分而为水,发为浮肿,故曰血分,久不治积成水肿,即难
-
《冯氏锦囊秘录》:[女科精要卷十六女科杂症门]血分水分
《金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为难治。先病水,后断经,名曰水分,此病易治。盖去水,后断经,名曰水分,此病易治。盖去水,其经自下也。《圣济》曰∶血分者,经水通之际,因寒热伤其冲任,气壅不行,播在皮肤,邪气相搏,经血分而为水,发为浮肿,故曰血分,久不治积成水肿,即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