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烦躁为症状名[1] 。指心中烦闷不安,急躁易怒,甚则手足动作及行为举止躁动不宁的表现[2] 。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烦为心热、郁烦;躁为躁急、躁动[1]。烦与躁常并见,而有先后之别[1]。先烦后燥称为烦躁,先躁后烦,称为躁烦。《伤寒明理论》卷二:“所谓烦躁者,谓先烦渐至躁也。”
在外感热病中,凡不经汗下而烦躁者多实,汗下后烦躁者多虚[1]。《类证治裁·烦躁》:“伤寒有邪在表而烦躁者,脉浮紧,发热身痛,汗之则定,大青龙汤。有邪在里而烦躁者,脉数实有力,不大便,绕脐痛,下之则定,承气汤。有阳虚而烦躁者,汗下后,昼烦躁,夜安静,脉沉微,身无大热,干姜附子汤。有阴盛而烦躁者,少阴症,吐利,手足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伤寒绪论·烦躁》:“有温病、热病、时疫、温疫、表里俱邪、三焦大热、烦躁大渴者,白虎(汤)、解毒(清热解毒汤、黄连解毒汤)、凉膈(散)、双解(散)、承气(汤)、三黄石膏(汤)选用。”
内伤杂证,常烦多于躁[1]。如阴虚火动而烦,用生脉散加生地、枣仁、茯神(见《中医临证备要》)[1]。亦有因脏腑实热而致烦躁者[1],治宜清热泻火。《张氏医通·神志门》:“火客心包,或酒客膏粱,上焦不清,令人烦躁,宜芩连山栀等凉药为君,稍用炮姜为使,甚则凉膈散下之。”若不烦而躁者,多属阴证,间有属热者[1]。
烦指烦躁[1]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烦则喘喝。”王冰注:“烦谓烦躁。”
心烦又名烦心[3] 。出《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心中烦热郁闷之状[3]。烦多属热,亦有因于寒者[3]。可见于外感、内伤多种病证[3]。《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六经病多能见此。“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类证治裁·烦躁》:“伤寒热在表而烦,宜散,桂枝汤。在里而烦,宜下,承气汤。在半表半里而烦,宜和,小柴胡汤。在胸膈以上而烦,宜吐,栀豉汤。其阴寒而烦,则有恶寒蜷卧及下利厥逆、吐蚘之症,宜温,温用四逆汤,蚘用乌梅丸。”又:“如内伤阴虚火动而烦,宜生脉散加生地黄、熟地黄、茯神、枣仁。或不得卧而烦,朱砂安神丸。”
躁烦指先躁后烦的表现[4] 。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伤寒明理论》卷二:“所谓躁烦者,谓先发躁,而迤逦复烦者也。”有谓内热曰烦,外热曰躁;烦属阳,躁属阴;内热为有根之火,外热为无根之火者[4]。故但躁不烦,及先躁后烦者,多属阴虚危重之证[4]。《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躁亦可由火热所致[4]。伤寒躁烦,有属热属实者,多系太阳病误下,邪热壅于胸膈所致[4]。
阴躁指阴盛格阳所致扰动不宁者[5] 。《类证活人书》卷四:“阴发躁,热发厥,物极则反也……《外台秘要》云:阴盛发躁,名曰阴躁。”常伴见身体微热,面赤,躁扰欲坐井中,或渴不欲饮,脉沉而微等[5]。宜用吴茱萸汤、理中汤或姜附汤,甚者四逆汤加葱白等药[5]。阴躁亦可由肾火炎上所致[5]。
4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73.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5.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87.
-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5.
治疗烦躁的穴位
- 鬼路
调及热病,失音,疟疾,肘挛腋肿,臂痛,惊悸,热病烦躁,胸痛,癫狂,痫症,肘挛,胃脘痛,霍乱吐泻,痫证...
- 间使
调及热病,失音,疟疾,肘挛腋肿,臂痛,惊悸,热病烦躁,胸痛,癫狂,痫症,肘挛,胃脘痛,霍乱吐泻,痫证...
- 安眠
治头痛、眩晕、目疾、耳鸣、失眠。安眠穴主治失眠,烦躁不安,心悸,精神分裂症等。1、失眠,头痛,眩晕,...
- 内关
胃痛,恶心,呕吐,呃逆,癫狂,痫证,失眠,热病,烦躁,疟疾,肘臂挛痛。内关穴主治病证:内关穴主要用于...
- 阴维
胃痛,恶心,呕吐,呃逆,癫狂,痫证,失眠,热病,烦躁,疟疾,肘臂挛痛。内关穴主治病证:内关穴主要用于...
- 更多治疗烦躁的穴位
治疗烦躁的方剂
- 大青龙汤
;1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功效主治:《伤寒论》方之大青龙汤功能发...
- 知母散
子芩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主治:妊娠恒苦烦躁闷乱,口干,及胎脏热。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
- 大青龙加黄芩汤
鸡子大,黄芩6钱2字半。功能主治:太阳无汗,恶风烦躁。寒疫头痛,身热无汗,恶风烦躁者。用法用量:《济...
- 大青散
分。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小儿脏腑壅热,心神烦躁,小便赤涩不通。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温水调下,...
- 安神剂
心调肝、和中缓急,主治心阴不足,肝气失和所致的脏躁。表14-1常用安神剂的比较(出自《方剂一本通》...
- 更多治疗烦躁的方剂
治疗烦躁的中成药
- 至宝丹
五丸。又疗小儿诸痫急惊心热,猝中客忤,不得眠睡,烦躁风涎搐搦。每二岁儿服二丸,人参汤化下功能主治:功...
- 罗布麻降压片
止痛。用于肝阳上亢、瘀血阻络,头晕,目眩,头痛,烦躁及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见上述证候者。用法与用...
- 牛黄降压丸
辨证要点是肝火痰热壅盛。主要见症为眩晕头头痛,烦躁少寐,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注意事项...
- 清开灵口服液
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道...
- 安宫牛黄丸
药菌质粒,拮抗内、外毒素作用;对中枢神经的高热、烦躁、惊厥均有抑制作用,对于昏迷等大脑皮层的功能又有...
- 更多治疗烦躁的中成药
烦躁相关药物
- 氯美扎酮片
【适应症】用于焦虑、紧张、激动及慢性疲劳所引起的烦躁失眠。【规格】每片0.1克【用法用量】口服。成人...
- 盐酸可乐定片
量】过量的症状和体征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嗜睡、烦躁、乏力、困倦、反射减低或丧失、恶心、呕吐和通气...
- 盐酸可乐定注射液
量】过量的症状和体征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嗜睡、烦躁、乏力、困倦、反射减低或丧失、恶心、呕吐和通气...
- 盐酸可乐定注射液
量】过量的症状和体征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嗜睡、烦躁、乏力、困倦、反射减低或丧失、恶心、呕吐和通气...
- 盐酸可乐定片
量】过量的症状和体征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嗜睡、烦躁、乏力、困倦、反射减低或丧失、恶心、呕吐和通气...
- 更多烦躁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烦躁
-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也。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 《普济方》:[卷一百三十二伤寒门]伤寒烦躁
(附论)夫伤寒烦躁者。此由阴气少。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少阴病。恶寒而有时自烦。欲去其被微烦不得阴气...
-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编
青龙汤两解之法,发其寒邪外闭,风邪内郁,不汗出而烦躁之汗也。然必审其人脉不微弱,无少阴证者,乃可与之...
- 《伤寒大白》:[卷二]烦躁
烦躁有阴阳表里四条,按烦与躁,同一烦闷不宁也。身大热,脉浮大,有表症,无汗而烦,名曰烦热,宜发汗。身...
- 《医述》:[卷三·伤寒提钩]伤寒
,其证与太阳伤寒相似。有不同者,中风见寒脉,则有烦躁;太阳伤寒,则无烦躁。○太阳伤寒见风脉,用大青龙...
- 更多古籍中的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