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顶形髂骨内移截骨术

目录

1 拼音

yuán dǐng xíng qià gǔ nèi yí jié gǔ shù

2 英文参考

dome-shaped medial displacement innominate osteotomy

3 手术名称

圆顶形髂骨内移截骨术

4 别名

Kawamura's procedure

5 分类

小儿外科/先天性髋关节和骨盆畸形的手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骨盆截骨术

6 ICD编码

77.39

7 概述

圆顶形髂骨内移截骨术用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骨盆截骨术应用于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目的在于增加股骨头复位后在髋臼内的稳定性。常用手术方法有:①Salter髂骨截骨术;②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③Pemberton关节囊周围髂骨截骨术;④骨盆多处截骨术。

1982年Kawamura设计的髋臼上缘圆顶形髂骨截骨术,是Chiari骨盆截骨术的改进术式,新形成的髋臼顶部呈圆顶形,且表面光滑,可避免骨关节炎的发生。

8 局部解剖

局部解剖见示意图(图12.25.1.2.3-1~12.25.1.2.3-3)。

9 适应症

圆顶形髂骨内移截骨术适用于:

1.年龄在8岁以上者。

2.髋臼高度发育不良,髋臼指数45°以上者。

3.髋臼浅及股骨头明显增大者。

4.青少年期出现髋关节疼痛,关节不稳定或扁平髋者。

10 禁忌症

1.手术时年龄在6岁以下者。

2.髋臼及股骨头发育较好的髋脱位者。

3.臼后上型脱位,股骨头脱位在髋臼上缘3cm以上者。

4.出现严重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中度受损,关节功能丧失者,需要考虑关节置换或关节融合术。

11 术前准备

手术前行骨牵引2~3周,必要时先做软组织松解术。

12 麻醉和体位

全身麻醉或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病儿取仰卧位。

13 手术步骤

1.切口入路  髋关节前外侧弧形切口入路。沿髂骨嵴至髂前上棘再向下3cm,做一斜形切口,长8~10cm,需要同时做股骨上端截骨矫形术时采用前外侧弧形切口(图12.25.1.2.3-4)。

显露髂骨内外板:纵行劈开髂骨嵴骨骺,骨膜下剥离附着于髂骨外板的臀中肌、臀小肌以及关节囊前侧上部粘连组织,切断股直肌、髂腰肌并将前者向远端翻转,不结扎旋股外动、静脉分支,显露关节囊。继之骨膜下剥离髂骨内板,显露坐骨切迹。剥离髂骨内外板时,对髂骨营养血管应结扎、电灼,或骨蜡填塞止血。剥离髂骨内外板时,只限于显露坐骨切迹为宜,避免过多剥离增加出血机会。用胫骨牵开器插入坐骨切迹,显露髂骨内外板。

2.将大粗隆在骨性附着点切开并向上翻转臀中、小肌,显露髋臼上缘、坐骨切迹,骨膜下剥离髂骨内、外板,两侧用胫骨牵开器拉开,保护坐骨神经及臀上动、静脉(图12.25.1.2.3-5)。

3.沿髋臼上缘1cm处的髂骨外板呈圆顶形钻孔,用细薄的弧形骨刀截骨或用线锯截骨,注意勿将骨片打碎,特别在坐骨大切迹处更应细致操作(图12.25.1.2.3-6)。继之将髋关节外展,使截骨远端向内移位,同时用“骨钩”(bone hook)向外牵拉截骨近端,使股骨头完全覆盖,新形成的髋臼顶部呈圆顶形,其表面光滑,可避免骨关节炎的发生,然后,将大粗隆骨性附着点放回原位,用2枚克氏针固定,并缝合撕裂的关节囊(图12.25.1.2.3-7)。

14 术中注意要点

1.截骨平面不宜太高,由于年长儿童的髋关节脱位,髋臼顶部关节囊同髂骨外板粘连,并在髂骨外板形成假臼。截骨时需要将粘连增厚的关节囊向下剥离到髋臼缘。截骨平面过高,新形成髋臼顶部与股骨头之间可出现台阶,因此,在关节囊外垫入一长方形骨块,可消除台阶及延伸髋臼顶部的作用。

2.截骨平面不宜太低,必要时可将关节顶部切开一小口,在直视下行骨盆截骨,可避免损伤股骨头。

3.截骨远端向内推移时不宜超过远端截骨面的50%,否则,将导致截骨处高度不稳定,甚至损伤坐骨神经。

15 术后处理

圆顶形髂骨内移截骨术术后应用单髋人字石膏将下肢外展,内旋位固定2个月。拆除石膏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手术后4~6个月可除去内固定。

有作者提出术后双侧下肢采用Russell’s牵引,骨折愈合后(术后8~10周)可扶拐下地活动。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