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血瘀为病证名,因血液瘀滞所致的各种病证[1]。是指由于气滞、气虚、血虚、外伤、阴寒内盛等各种原因,导致血液郁滞于一定部位的病理变化[2]。
凡血液运行不畅,或体内离经之血未能消散,都称为瘀血。瘀血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血液瘀滞体内,包括溢出经脉外而积存于组织间隙的,或因血液运行受阻而滞留于经脉内以及瘀积于脏腑器官[3]。可因病致瘀,如跌仆损伤、月经闭止、寒凝气滞、血热妄行等;也可因瘀致病,引起气机阻滞,经脉阻塞,瘀热互结,积瘀成瘕,甚至蓄血发狂等[3]。
临床表现较复杂,如面色黧黑,肌肤青紫,皮肤干枯如鳞状,局部固定性刺痛、拒按,紫色血肿,小腹硬满,胸胁撑痛,经闭,大便黑色,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甚或出现善忘,惊狂等,均属瘀血的见症[3]。此外,久病多夹瘀,不少顽疾亦常从瘀血辨证论治[3]。临床表现也有共同特点,即疼痛、肿块、出血、紫绀与失荣。由于气滞可以造成血瘀,血瘀又多使气机更加不利,造成气血互阻的恶性循环[4]。所以,在临床上治疗瘀血时,常配理气、行气之法[4]。
现代研究瘀血可包括以下几种病理变化的部分过程:
1.血循环障碍,尤以微循环障碍所致的缺血、郁血、出血、血栓和水肿等病理改变[3]。
4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2.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7.
-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20.
治疗血瘀的穴位
- 鬼垒
白。隐白为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病,临床上治血崩较好。主治腹胀,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癫...
- 隐白
白。隐白为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病,临床上治血崩较好。主治腹胀,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癫...
- 阴中之阴
白。隐白为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病,临床上治血崩较好。主治腹胀,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癫...
- 大陵
大陵配心俞、膈俞,有通心络,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大陵配丰隆、太冲,有疏肝理气,化痰醒脑...
- 鬼心
大陵配心俞、膈俞,有通心络,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大陵配丰隆、太冲,有疏肝理气,化痰醒脑...
- 更多治疗血瘀的穴位
治疗血瘀的方剂
- 化瘀止血汤
三七、降香。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止血降逆。主胃脘血瘀吐血,血色紫,挟有瘀块,多伴胃脘刺痛,疼处固定,...
- 和营通络汤
克。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温通经络。主寒湿入络,气血瘀否,阻寒血脉。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 活血祛瘀汤
草3g。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止疼。主慢性肝炎(血瘀型),肝区刺痛,痛处不移,舌质紫,脉细涩。摘录:...
- 除风益损汤加减
,甘草6克。功能主治:祛瘀行血,清热散风。主体伤血瘀,风邪侵袭。(眼损伤后出血)用法用量:水煎服,每...
- 金蒲汤
热利湿,行气活血,通里泻下。主湿热壅遏肠腑,气滞血瘀,热腐成脓。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更多治疗血瘀的方剂
治疗血瘀的中成药
- 活血生津丸
003年6月第1版3.药理作用:活血生津。主治气血瘀阻。活血生津丸的功能主治:活血生津。主治气血瘀阻...
- 桂心茯苓丸
者。亦用于前列腺肥大、甲状腺肿、肝脾肿大等辨证属血瘀湿滞者。桂枝茯苓丸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
- 参芍片
效率85.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2.6%。患者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全血粘度、血浆粘粘度、...
- 活血通脉胶囊
血逐瘀,活血散瘀,通经,通脉止痛。用于癥瘕痞块、血瘀、闭经、跌打损伤及高脂血症。2.应用指征:活血通...
- 脉血康胶囊
血逐瘀,通脉止痛。用于中风,半身不遂,癓瘕痞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等。注意事项:1.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 更多治疗血瘀的中成药
血瘀相关药物
- 天舒胶囊
痛类非处方药药品。【功能主治】活血平肝。主要用于血瘀所致血管神经性头痛;症见头痛日久,痛有定处,或兼...
- 丹参保心茶
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用于心血瘀阻型胸痹的辅助治疗,可缓解胸闷、心痛、心悸。【规...
- 天麻头痛片
治】养血祛风,散寒止痛。用于风寒头痛,血虚头痛,血瘀头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 胃疡安胶囊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收敛止血。用于胃热痰痞,血瘀气滞,胃脘胀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8粒,一...
- 益胃口服液
药药品。【功能主治】理气活血,和胃止痛。用于气滞血瘀,胃失和降,胃痛吞酸,呕恶食少,慢性胃炎见上述证...
- 更多血瘀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血瘀
- 《类证治裁》:[卷之八]癖瘕诸积论治
《大全良方》分癖、瘕、八瘕、痞、食、血、血瘀凡七门,多妇科下部症。而名目纷沓,症状相近,反遗肠覃、石...
- 《高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口干燥一语。为确诊。而皆不言其所以然之故。如半产血瘀。何以便带下。带下又何以便下利之类。又唇口干燥。...
- 《高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奥。原难理会。注家俱泛指心、肺、肝、脾。而终不辨血瘀何地。症属何因。殊为梦梦。盖不特心为神明之府。肺...
- 《血证论》:[卷二]吐血
分不同。分别部居。直探巢穴。治法尤百不失一。审系血瘀上焦。则见胸背肩膊疼痛麻木逆满等证。宜用血府逐瘀...
- 《本草易读》:[本草易读卷二]打跌部一百零四
验方五。)折伤血瘀(丹皮五十二,验方二。)折伤血瘀在腹(寄奴八十三,验方二。)伤损血瘀胀痛(大黄一...
- 更多古籍中的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