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阻塞的介入手术

目录

1 拼音

shū luǎn guǎn zǔ sāi de jiè rù shǒu shù

2 英文参考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on fallopian tube emphraxis

3 手术名称

输卵管阻塞的介入手术

4 别名

输卵管阻塞导管介入手术

5 分类

妇产科/妇产科介入性手术/非血管介入性手术

6 ICD编码

66.9601

7 概述

介入手术(interventional operation)是利用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X射线、腹腔镜等现代医学影像导向技术,对病变所在器官和组织进行定向手术,以达诊断和治疗目的。目前该法已成为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其具有微创伤、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近20年发展迅速。一般分为血管性介入手术及非血管性介入手术两大类别。

在血管介入性手术基础上,逐步发展及完善的手术方式,主要在超声、腹腔镜、宫腔镜、胎儿镜等引导下完成各种手术。如穿刺、活检、抽吸、插管、注射药物、局部热疗等手术方式。该方法具有图像清晰,敏感度高,无X线损伤,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可反复操作等优点。

输卵管阻塞是妇科常见病,常导致不育,在美国占女性不孕症的30%~50%。1985年Platia首先报道了输卵管阻塞导管介入手术,之后各地逐渐开展起来。

8 适应症

输卵管阻塞的介入手术适用于:

1.由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结核、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引起的输卵管阻塞。

2.输卵管造影证实伴有或不伴有粘连、扭曲或输卵管内异症碎片,浓缩的粘液细小纤维丝引起梗阻。

3.造影时可用造影剂冲洗作用而疏通,但是由于宫腔液体静压相当大,传至输卵管已微弱,因此这种疏通较脆弱。

4.有报道输卵管间质部至壶峡交界部阻塞患者疗效最佳。

9 禁忌症

1.碘过敏者。

2.生殖道炎症急性发作,应先进行消炎治疗。

3.发热伴全身症状。

4.月经期。

5.严重心力衰竭。

6.活动性肺结核。

7.输卵管结扎术后。

8.结核性输卵管阻塞、子宫角部瘢痕形成严重闭塞,输卵管伞部重度积水为相对禁忌证。

10 手术步骤

经阴道宫颈插管治疗输卵管阻塞手术可根据辅助外导管类型区别分为四种方法。

1.常规消毒外阴,阴道,铺消毒巾。

2.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3.插管可以在X线透视、B超、宫腔镜监视下进行。(以下着重介绍X线下进行导管介入手术)。

4.单纯导管导向法  在血管扩张管辅助下,采用一根3F聚乙烯导管,前端为钩形,将头部轻轻送进到输卵管开口处,再轻柔缓慢地向前推进,通过导管试验性注射造影剂,以证实导管头部位于输卵管阻塞部。再将一根直径0.018in的直导丝送入输卵管,缓慢前推,逐渐疏通粘连之管腔。

5.真空吸杯导管导向法  根据宫颈大小,选择相应型号的宫颈吸杯,将其套在宫颈上,形成负压使杯及宫颈紧密结合。将子宫拉直,经吸杯导管插入5.5F导管,至宫角部。再将3F导管与0.015in导丝插入输卵管内梗阻部,慢慢推进,使输卵管再通。

6.球茎端导管导向法  导管前端呈球形,含有一金属球,可在透视下作标记。经阴道、宫颈送入宫腔,球茎端导管自然弯曲滑入开口处。选用2F或3F导管和0.015in导丝,顺球茎端导管插入输卵管梗阻处。

7.球囊导管导向法  由DBH-100双球囊和FTC-500导管组成。先将双球囊导管插入宫颈,在宫颈内、外口分别将二个球囊注入气体或液体,固定导管。用5.5F导管通过双球囊导管插入宫角部,再用3F导管配0.15in导丝进行介入手术。

8.输卵管疏通后放置10min,可注入抗生素或中药制剂(清热解毒和活血化淤之药物配伍)以提高疗效。

11 并发症及处理

11.1 1.术后腹部疼痛

由手法操作引起,以上不同类型导管所引起疼痛程度不同,亦与输卵管梗阻严重程度有关。

11.2 2.输卵管炎症

一般较少见,表现为盆区疼痛或发热。分析原因为输卵管的再通,使一潜在感染的输卵管段得到开放,认为是原有病灶的再活动。因此,治疗前常规检查并控制炎症。

11.3 3.化学性并发症

造影剂或药物可能刺激输卵管黏膜引起炎症性水肿,或碘过敏反应。

11.4 4.注意放射性照射剂量

介入治疗时,医患均在X线辐射场内,接受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规定的照射剂量,正常操作时接受剂量为0.014msV,因此,手术中严格控制照射剂量。

11.5 5.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梗阻介入插管术后输卵管妊娠比例接近10%,而显微外科输卵管吻合术的比例为3%~20%,常见于输卵管壶腹部,离近端插管部位略远。

11.6 6.输卵管穿孔

一般较少,有个别报道在10%以下。分析与输卵管原有疾病状态和操作技术有关,一般无不良后果,若选用白金软头导丝,操作轻柔,均可避免。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