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引导穿刺治疗子宫肌瘤术

目录

1 拼音

jīng pí yǐn dǎo chuān cì zhì liáo zǐ gōng jī liú shù

2 英文参考

percutaneous puncture for treating leiomyoma

3 手术名称

经皮引导穿刺治疗子宫肌瘤术

4 分类

妇产科/妇产科介入性手术/非血管介入性手术

5 ICD编码

71.902

6 概述

介入手术(interventional operation)是利用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X射线、腹腔镜等现代医学影像导向技术,对病变所在器官和组织进行定向手术,以达诊断和治疗目的。目前该法已成为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其具有微创伤、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近20年发展迅速。一般分为血管性介入手术及非血管性介入手术两大类别。

在血管介入性手术基础上,逐步发展及完善的手术方式,主要在超声、腹腔镜、宫腔镜、胎儿镜等引导下完成各种手术。如穿刺、活检、抽吸、插管、注射药物、局部热疗等手术方式。该方法具有图像清晰,敏感度高,无X线损伤,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可反复操作等优点。

由于手术的创伤性及子宫的多种功能,近年来对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渐趋于非手术治疗,而介入性手术的新技术为子宫肌瘤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图11.6.2.2-1)。

7 适应症

经皮引导穿刺治疗子宫肌瘤术适用于:

1.经临床及B超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

2.因肌瘤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包括:盆腔包块压迫、月经过多、不孕、下腹坠痛等,而要求保留子宫者。

3.肌瘤无变性表现,排除子宫肉瘤或其他恶性肿瘤。

8 禁忌症

1.肌瘤或卵巢肿瘤无法明确诊断者。

2.明显乙醇过敏者。

3.B超怀疑肌瘤变性或有肉瘤样变。

4.肌瘤合并其他疾病,伴有盆腔严重粘连者。

9 麻醉和体位

1.局部麻醉。

2.平卧位。

10 手术步骤

1.常规B型彩超检查:排除子宫肉瘤,记录最大肌瘤的部位、大小、血流显示情况。

2.仪器为ALOKA.SSD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ALOKASSD650型超声诊断仪,穿刺探头频率3.5MHz。

3.按椭球体积公式计算肌瘤近似体积:π/6×Acm×Bcm×Ccm。

4.排空膀胱,下腹部耻骨联合上常规消毒铺巾。

5.用消毒穿刺探头导向,22号穿刺针经腹壁刺入最大肌瘤的中部,根据肌瘤大小注入无水乙醇2~10ml。

6.避免穿刺针穿过肠管及膀胱,应注意将穿刺探头紧贴宫体或肌瘤,引导穿刺方向。

7.穿刺注药后,观察有无药液渗漏,术毕。

11 术后处理

经皮引导穿刺治疗子宫肌瘤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术后观察1h,若无异常可出院。

2.注意酒精中毒或过敏症状,及时处理,留院观察。

3.术后一周可有低热及腹痛症状,原因在于乙醇直接杀灭肌瘤细胞和栓塞肌瘤供血血管所致。一般一周后症状可消失。

4.注射后2~6个月复查并测量瘤体大小及血流情况。

5.手术后可能出现情况有以下几种:①肌瘤明显缩小,彩超显示肌瘤周边及内部血流减少或消失;②肌瘤无变化,但未再增大,彩超显示肌瘤周边及内部血流减少。③少数较前增大,但瘤内血流减少,中心出现无回声区,估计增大体积为肌瘤变性所致。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