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的介入治疗术

目录

1 拼音

jiǎ zhuàng xiàn ái de jiè rù zhì liáo shù

2 名称

甲状腺癌的介入治疗术

3 适应证

介入治疗术适用于甲状腺癌的治疗。

4 禁忌证

1.各种急性感染和局部皮肤感染

2.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严重心律失常和各种出血性疾病

5 准备

1.做好术前各项检查。

2.做好器械准备。

3.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法和目的,以取得患者合作。

6 甲状腺动脉解剖

甲状腺供血动脉解剖是介入治疗的基础,甲状腺的供血动脉主要有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 thyroid artery,STA)、甲状腺下动脉(inferior thyroid artery,ITA)和少见的甲状腺最下动脉。STA 53.1%起源于颈外动脉的起始部,从甲状腺上端进入腺体,32.8%起源于颈总动脉分叉部和14.1%起源于颈总动脉。STA多数分前后2支。ITA 93.6%起源于甲状颈干。甲状腺最下动脉出现率约10.3%,可起自颈总动脉、头臂动脉干、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甲状颈干或内乳动脉(图1)。

7 操作

7.1 插管方法

介入性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插管动脉化疗和(或)栓塞以及化学或物理消融术。插管时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导管分别插入双侧STA和ITA行DSA造影,了解甲状腺和甲状腺癌的血供。如果病变较为局限,则可用微导管进一步插至上述动脉的分支内,再行化疗灌注或化疗栓塞。位于甲状腺峡部或较大的甲状腺癌,常有多根动脉供血,所以有时须行双侧STA和ITA造影。少数靠近下极的甲状腺癌,还须行甲状腺最下动脉造影。

7.2 药物与栓塞剂

常用于甲状腺癌动脉内灌注化疗的药物可分为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两大类。前者如丝裂霉素、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铂类化合物等,可于短时间内大剂量注入;后者如氟尿嘧啶,MTX等则在一定有效浓度下维持长时间灌注,以保证药物有足够时间杀灭肿瘤细胞。近来笔者也试用紫杉醇和吉西他滨同时行动脉灌注和全身静脉滴注,收到较好的疗效。栓塞剂可选用碘油、PVA微粒。

8 防治并发症

1.误栓  由于管尖插入靶血管较浅,或者注药速度太快,可导致灌注的药物或栓塞物质反流。STA反流,可危及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ITA反流可危及上肢动脉、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其中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反流可导致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甚至死亡。所以管尖进入靶血管深度不能少于3mm,注药应在X线电视监视下进行。

2.对甲状腺相关动脉的化疗灌注和(或)栓塞,可导致甲状腺腺体破裂,甲状腺素进入血循环引起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甚至危象,应做相应处理,2~4d内可自行缓解。

3.对甲状腺相关动脉的介入治疗,可导致相邻的供血于喉、颈部的细小动脉痉挛或缺血,患者术中、术后均会感到喉和颈部疼痛、发热、出汗;少数人在甲状腺癌栓塞后,局部水肿压迫气管或喉头,患者感呼吸困难。上述症状均可对症处理,3~5d可自行消失。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通畅。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