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宝鉴》

元 罗天益

目录

疟病脉证并治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可下之。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及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疾发也。以饮食消息之。问曰。疟以月一日发。当十五日愈。设不瘥。当月尽日解也。如其不瘥。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瘕。名曰疟母。急宜治之。可用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

鳖甲(十二分。炙)赤硝(十二分)蜣螂(六分炙)虫(熬)牡丹皮(去心。各五分)蜂窝(熬。四分)乌扇(烧)黄芩柴胡干姜(炮)大黄(各三分)芍药(五分)桂枝厚朴(炒)紫菀(一作紫葳)阿胶(炮。各三分)桃仁(去皮尖)瞿麦鼠妇(熬)葶苈(炒。各二分)石苇(去毛)半夏(洗。各一分)人参(去芦。一分)上二十三味为末。先取锻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浸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纳诸药煎为丸。如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千金用鳖甲十二片。海藻三分。大戟一分。虻虫五分。无鼠妇、赤硝。以鳖甲煎和为丸。

【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

治疟疾发渴者(外台。经心录。治两溏亦妙。金匮方)柴胡(八两)人参黄芩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栝蒌根(四两)大枣(十二枚。两破)上七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至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柴胡桂姜汤】

(三因方)柴胡(八两)桂枝(去皮)黄芩(各三两)牡蛎(熬)甘草(炙)干姜(炮。各二两)栝蒌根(四两)上以水一斗二升。煎至六升。去渣。再煎至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再服汗出愈。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满。手足热而欲吐。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肺。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肌肉消烁。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筋疼烦。时时呕逆。以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汤】

石膏(一斤。碎。绵裹)知母(六两)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上咀。水一斗二升。煮米取去渣。煎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汗出而愈。疟疾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散主之。

【蜀漆散】

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三日三夜)龙骨(各等分。一方云母作云实)上为末。发作前。浆水半盏。服一盏。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以上。

【牡蛎汤】

治牡疟。牡蛎(熬)麻黄(去节。各四两)蜀漆(洗腥)甘草(炙。各二两)上咀。以水八升。先煮麻黄。蜀漆至六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吐则勿更服。

【一剪金】

治疟疾寒热。乃疟中圣药。硫黄信(各等分)上同研末。用绯红绢子手捻药一捻。放于绢上。裹如豆大。上用细丝线紧缠。系数遭。系定。用剪子剪切。切须紧系。如不紧恐药有失。每服一丸。星宿全时。新汲水送下。空心服。无得人知。如服药。先一日夜服。至明正发日。早去净野处避。不令人知。广宇亦得。

【克效饼子】

治一切疟疾。龙脑麝香(各半两)朱砂(一两一分)荷叶绿豆粉炙甘草(各五两)信(炙。二两半)定粉(半两)金箔(二十五片为衣)上细末。炼蜜丸。每两作二十丸。捏作饼。金箔为衣。每服一饼。以新汲水磨化。每日发者未发前服。间日发者不发夜服。隔数日发者一日夜服。连日发者凌晨服。

【温脾散】

治疟疾寒热发歇。多时不瘥者。甘草(生。半两)绿豆(一两)柴河车(一两)砒(一钱半。另研)上先杵紫河车等为末。入砒和匀。罗为末。每服半钱。新汲水少许送下。如是隔日发。须好日夜深服。如频日发。只夜深睡服。忌荤腥、瓜果、酒面、鱼、肉、生冷硬物。三两日。如受邪气深者。只一服便定。十岁以上服一字。十岁以下至三五岁服半字。妇人有胎不可服。但请放心修合与人服。切勿畏砒不敢。用予用此药三五十年。救人甚多。虽砒一味。有绿豆等三味性凉解得。新汲水亦解。此药并不吐人。有人一种积实痰疟。每发时自吐食或涎。不曾服药亦吐。非药力也。假令金液丹。用硫黄紫霜丸用巴豆、杏仁。有大毒大热。制了服之皆有效。小儿亦可服。恐不合此药。故论及此。

【常山饮子】

治疟疾。知母常山草果(各二两)甘草乌梅(各三两)良姜(一两三钱)上锉。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八分。去渣。无时。温服。

【草果饮子】

治脾寒疟疾。草果川芎紫苏叶白芷良姜炙甘草青皮(去白)陈皮(去白)上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留渣两服并一服。当发日进二服。不以时。

【交加双解饮子】

治疟疾。辟瘴气。神效。肉豆蔻草豆蔻(各二个。一个生。一个用面裹煨赤色。去面)厚朴(二寸。生一寸。姜制一寸)甘草(二两。一半生用。一半炙用)生姜(枣大二块。生一块。湿纸裹煨一块)上咀匀。分二服。水一碗。沙石器内煎至一大钱。去渣。发日空心带热服。未效。再一服必效。两渣并为一服煎。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