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针灸》

明 朱梓

目录

(外督俞二穴。气海俞二穴。关元俞二穴)

大杼二穴

在项后第一椎下两旁。相去各寸半陷中。针五分。可灸七壮(甲乙经同)。明堂经云。禁灸。下经云。灸五壮(素问同。难骨会大杼。骨病治此)。铜人经云。甲乙经足太阳手少阳之会。疗疟。颈项强痛。不可俯仰。左右不可顾。头痛振寒。癫疾螈。气实胁满。伤寒汗不出。脊强喉痹。烦满风劳。气急咳嗽。胸中郁郁。身热目眩。腹痛卧不安席西方子云。又名本神。不灸(膀胱)。资生经云。明堂经禁灸。而铜人经云可灸七壮。必有说也。要非大急。不必灸。

风门二穴

一名热府。在二椎下两旁。相去各寸半。针五分。留七呼。若频刺。泄诸阳热气。背永不发痈疽。灸五壮。铜人经云。督脉足太阳之会。治伤寒颈项强。目瞑多嚏。鼻鼽。出清涕。风劳。呕逆上气。胸背痛。喘气卧不安。西方子云。疗风眩头痛。鼻衄。窒喘息不通。咳逆。

肺俞二穴

在三椎下两旁。各寸半。针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出甲乙经)。甄权针经云。在三椎下两旁。以搭手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是穴。针五分。留七呼。灸百壮。明堂下经云。三壮(千金云。肺俞。对乳引绳度之)。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上气呕吐。支满不嗜食。汗不出。腰背强痛。寒热喘满。虚烦口干。传尸。骨蒸劳。肺痿咳嗽。疗胸中气满。背偻如龟。头目眩。令人失颜色。又云。理癫痫。瘿气。肉痛皮痒。明堂经云。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宛宛中。主肺寒肺热唾血。西方子云。主吐逆。脊强。喘嗽。少气胸中痛。及百病。

厥阴俞二穴

在四椎下两旁。各寸半。针三分。灸七壮(千金扁鹊云。名关俞)。铜人经云。治逆气呕吐。心痛。留结胸中。烦闷。牙痛。西方子云。灸五壮(出山眺经)。

心俞二穴

在五椎下两旁。各寸半。针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不可灸。明堂下经云。灸五壮(千金第七节对心横三间)。铜人经云。治心中风。狂走发痫。乱语。悲泣。心胸闷乱。烦满汗不出。结积寒热。呕吐不下食。餐食即吐。咳嗽。唾血。目痛。明堂经云。主心痛。背相引咳嗽。不得息。烦心多涎。胃中弱。目KTKT泪出。悲伤也。资生经云。铜人载。心俞不可灸。可针入三分。世医因此遂谓心俞禁灸。但可针尔。殊不知刺中心一日死。乃素问之所戒。岂可妄针耶。千金言。风中心。急灸心俞百壮。服续命汤。又当权其缓急可也。岂可泥不可灸之说。而坐受毙耶。

督俞二穴

一名高盖。在六椎下两旁。各寸半。禁针通灸。铜人经云。主理寒热腹中痛。雷鸣。气逆心痛。灸三壮。资生经云。铜人经缺此穴。明堂经有之。今根据明堂入在此恐铜人本不全也。

膈俞二穴

在七椎下两旁。各寸半。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下经云。五壮(难疏。血会鬲俞。血有病治此)。铜人经云。治咳而呕逆。膈胃寒痰。食饮不下。胸满支肿两胁痛。腹胀。胃脘暴痛。热病汗不出。喉痹。腹中积癖。默默嗜卧。四肢怠惰。不欲动身常湿不能食。食则心痛。周痹身皆痛。又云。治寒热骨痛。虚胀支满。痰疟。癖气块膈上痛。西方子云。主胸胁相引。不得倾侧。肩背寒。痰饮。吐逆。汗出。哽噎。咽肿不得消。食饮不下。主吐食。明堂经云。治胃弱食少。资生经云。八椎下两旁。铜人明堂。并缺俞穴。

肝俞二穴

在九椎下两旁。各寸半陷者中。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明堂经下云。七壮。素问云。刺中肝。五日死。又云。主咳逆。两胁满闷。肋中痛。目中白翳。气短唾血目上视。多怒狂衄。目KTKT远视也。铜人经云。主咳引两胁急痛。不得息。转侧难。撅胁下与脊相引痛。而反折目上视。目眩循眉头痛。咳引胸中痛。寒疝少腹痛。又云。理口干。中风。支满。短气。不食。食不消。吐血。目不明闭塞。腰痛肩寒。西方子云。主热病瘥后食五辛。多患眼暗如雀目。鼻中酸。吐血。呕血。筋急。手相引痛筋寒热。

胆俞二穴

在十椎下两旁。各寸半。正坐取之。灸三壮。针五分。明堂经云。三分。下经云。灸五壮。又素问云。刺中胆一日半死。铜人经云。治心腹胀满。呕则食无所出。口苦舌干。咽中痛。食饮不下。目黄。胸胁支满。不能转侧。头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肿。又云。足太阳脉气所发。主理心胀满。吐逆。短气。痰寒闷。食难下不消。针入三分。

脾俞二穴

在十一椎下两旁。各寸半陷中。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下经云。五壮素问云。刺中脾。十日死。铜人经云。主腹胀引胸背痛。食饮倍多。身渐羸瘦。黄胆。善欠。胁下满。泄利。体肿。四肢不收。痰喘。癖。积聚腹痛。不嗜食。痰疟。寒热。又云。理腰身黄胀满邪气。西方子云。主腰脊强急。热引骨痛。食不生肌肤。欲吐身重。不欲动。明堂经云。主饮食多咽。四肢烦热。嗜卧怠惰。

胃俞二穴

在十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针三分。留七呼。灸随年为壮。明堂经云。三壮。下经云。七壮。铜人经云。治胃中寒腹胀不嗜食。羸瘦。肠鸣腹痛。胸胁支满。脊痛筋挛急。又云。理烦满吐食。针二分。灸三壮。西方子云。主食多。呕吐食不下。

三焦俞二穴

在十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针五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经云针三分。下经云。灸五壮。铜人经云。治肠鸣腹胀。腰痛。水谷不化。腹中痛欲泻注。目眩头痛。吐逆饮食不下。肩背拘急。腰脊强。不得俯仰。又云。足太阳脉气所发。西方子云。主腹积聚如石。灸三壮。明堂经云。正坐取陷中。灸五壮。主背痛身热。

肾俞二穴

在十四椎下两旁。各寸半。与脐平。针三分。留七呼。灸以年为壮。明堂经云。三壮。下经云。五壮。素问云刺中肾六日死。又云。主腰疼不可俯仰。转侧难。身寒热。饮食倍多。身羸瘦。面黄黑。目KTKT然。主丈夫妇人久积冷气。变成劳疾。铜人经云。治虚劳。耳聋。肾虚。水藏久冷。心腹胀。两胁满引少腹急痛。少气溺血。小便浊出精。阴中疼。五劳七伤虚惫。脚膝拘急。足寒如冰。头重身热振栗。腰中四支淫泺。洞泄食不化身肿如水。又云。主冷呕。好独卧。西方子云。主腰痛。小腹痛。呕吐。寒中洞泄。小便难。赤浊。骨寒热。两胁引满。目不明。恶风寒。面赤热。心痛如悬。慎如前法。

气海俞二穴

在十五椎下两旁。各寸半。通灸。铜人经云。理腰痛。痔病泻血。灸三壮。资生经云。按明堂经有气海俞。而铜人经无之。恐铜人本不全。故根据明堂附入于此。

大肠俞二穴

在十六椎下两旁。各寸半。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经云。治腰痛肠鸣。腹胀满。绕脐切痛。大小便不利。或有洞泻。食不化。脊骨强。不得俯仰。针入三分。灸三壮。西方子云。主大小便不利。腹肿。暴泻食不下。喜饮。忌生冷。酒面等物。

关元俞二穴

在十七椎下两旁。各寸半。针三分。铜人经云。理风劳。腰痛。泻利。虚胀。小便难。妇人瘕聚诸疾。资生经云。按明堂经有关元俞。而铜人经无之。恐铜人本不全。故根据明堂附入于此。

小肠俞二穴

在十八椎下两旁。各寸半。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经云。治小便赤涩。淋沥烦热。少腹痛。脚肿。短气不嗜食。大便脓血出。五痔疼痛。妇人带下。西方子云。主大小便难。淋沥。小便黄赤。泻痢脓血。五色重下肿痛。腰脊疝痛。及腰脊急强

膀胱俞二穴

在十九椎下两旁。各寸半。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明堂下经云七壮。又云。主腰脊急强。腰下酸重。劳损不仁。腹中痛。大便难也。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风劳腰脊痛。泻利。大便难。小便赤涩。遗溺。阴生疮。少气。足寒。拘急不得屈伸。女子瘕聚。脚膝无力。西方子云。主泻利肠痛。烦满汗不出。小便赤黄。坚结积聚。足清不仁。主热引骨痛。明堂经云。各二寸半陷中。

中膂内俞二穴

一名脊内俞。在二十椎下两旁。各寸半。侠脊起肉。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下经云。主腰痛。夹脊膂痛。上下按之应者。从项后至此穴。痛皆灸之。立愈。铜人经云。治肠冷赤白痢。肾虚。消渴。汗不出。腰脊不得俯仰。腹胀胁痛。西方子云主腰疝。寒热反折。

白环俞二穴

在二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甲乙经云。针如腰俞法同。挺腹地端身两手相重支额。纵息令皮肤俱缓。乃取其穴。针八分。得气即泻。泻讫多补之。不宜灸。明堂下经云。灸三壮。又云。主腰脊急强痛。不能俯仰。起坐难。手足不仁。小便黄。腰尻重。不举也。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大小便不利。及治腰髋疼痛。脚膝不遂。温疟。腰脊冷疼。不得安卧。劳损。风虚。不宜灸。忌房劳。不得举重。

上二穴

在第一空腰髁下侠脊陷中。针三分。灸七壮。千金云。腰髁下一寸。铜人经云。足太阳少阳络。治腰膝冷痛。呕逆。鼻衄。寒热疟。妇人绝嗣。阴挺出不禁。白沥。西方子云。在腰髁下一寸。侠脊两旁。灸三壮。主腰痛反折。大小便不利。

次二穴

一名次。在第二空侠脊陷中。可灸七壮。针三分。铜人经云。治疝气下坠。腰脊疼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痛不可忍。腰以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淋。心下坚胀。西方子云。灸三壮。主腰脊痛。恶寒。妇人赤白沥下。腰痛不可俯仰。足清不仁。大小便不利。

中二穴

在第三空侠脊陷中。针二分。留十呼。灸三壮。铜人经云。足厥阴少阳所结。治丈夫五劳七伤六极。腰疼痛。大便难。腹胀。下利。小便淋涩。飧泄。妇人绝子。带下。月事不调。西方子云。主妇人赤淫时白气癃。月事少。大小便不利。

下二穴

在第四空侠脊陷中。针二分。留十呼。灸三壮。铜人经云。足太阳厥阴所结。治腰痛不得转侧。女子下苍汁不禁。阴中痛引少腹急疼。大便下血。寒湿内伤。赤沥。阴中痒痛引小腹控不可俯仰。大小便不利。肠鸣腹胀欲泻注。

会阳二穴

一名利机。在阴尾骨两旁。针八分。灸五壮。铜人经云。督脉气所发治腹中冷气。泻利不止。久痔。阳气虚乏。阴汗湿。西方子云。主腹中有寒。泻注。肠便血千金。八在腰目下三寸。侠脊相去四寸(两边四穴。故名八)。其曰侠脊四寸。是除脊各寸半也。凡大杼下穴。皆当除脊各一寸半。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