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艾柱灸的分类
4.1 直接灸·艾炷灸
直接灸为艾炷灸法的一种[4]。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又称着肤灸、着肉灸、明灸。施灸时,先在皮肤上粘涂少许凡士林或大蒜汁等物,上置艾炷点燃;待烧近皮肤时,可用双手轻轻拍击或抚摸穴位周围,以减轻疼痛,一般每穴灸3~9壮。如所用艾炷较大,任其灼伤皮肤,达到化脓,称为化脓灸;如不等艾炷烧及皮肤,在病人觉烫时即将艾火除去,另换艾炷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则属温热灸的一种,称为非化脓灸。
4.2 间接灸·艾炷灸
间接灸为艾炷灸的一种[5]。又称隔物灸。即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药物,然后点燃艾炷施灸。常用的隔物灸法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等。
5 艾柱的大小
艾炷的大小因人和灸治部位而异。其大小根据需要而定,小的如米粒,多用于直接灸;大的如蚕豆,多用于间接灸[6]。制作时务求紧实。《扁鹊心书》:“凡灸大人,艾炷须如莲子,底阔三分,务要坚实;若灸四肢及小儿,艾炷如苍耳子大;灸头面,艾炷如麦粒大。”《医宗金鉴》记载:头面、四肢、胸部,艾炷宜小;背腰以下,艾炷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