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氯-1,3-丁二烯

目录

1 拼音

2-lǜ -1,3-dīng èr xī

2 英文参考

2-chloro-1,3-butadiene

3 国标编号

31013

4 CAS号

126-99-8

5 中文名称

2-氯-1,3-丁二烯

6 英文名称

2-chloro-1,3-butadiene

7 别名

氯代丁二烯

8 分子式

C4H5Cl;CH2CHCClCH2

9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辛辣气味

10 分子量

88.54

11 蒸气压

28.7kPa/25℃

12 闪点

-20℃

13 沸点

59.4℃

14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15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96;相对密度(空气=1)3.0

16 稳定性

稳定

17 危险性

2-氯-1,3-丁二烯[抑制了的],低闪点液体,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氯化物气体,遇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危险。有辛辣的气味,刺激呼吸道,有麻醉性,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2毫克/立方米。

17.1 爆炸极限

4.0%~20.0%

17.2 危险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40(有毒品)

18 主要用途

重要有机化学品,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氯丁橡胶的单体等

19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呼吸道刺激作用为主。

急性中毒:短期吸入高浓度蒸气出现流泪、咽干痛、胸闷、呼吸困难;结膜及咽部充血;肺部散在罗音;并有头昏、头痛、乏力、四肢麻木、步态不稳、恶心、呕吐、昏迷、抽搐等。个别发生急性肺水肿而死亡。急性期后可出现肝、肾损害及脱发。

20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900mg/kg(大鼠经口);260mg/kg(小鼠经口);大鼠吸入17500mg/m3×8小时,致死;兔静脉96mg/kg,致死。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小鼠吸入100-350mg/m3,8小时/天,3个月,发生阑尾溃疡,肝心肌改变,淋巴组织和脾、髓网状细胞增殖等。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70μmd/L。微粒体诱变:鼠伤寒沙门氏菌2pph(4小时)。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1mg/kg(孕3~4天)引起胚胎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4mg/m3,24小时(孕3~4天),引起死胎。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人和动物均不明确。

致畸性:小/大鼠吸入100ppm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氯化物气体。与强氧化剂反应,可引起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21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22 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

23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2mg/m3(皮)
中国(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最高容许浓度0.1mg/m3(一次值)
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有机物的最大允许浓度0.1mg/L
前苏联(1975)污水中有机物最大允许浓度10mg/L
嗅觉阈浓度0.11ppm

24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同其他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气中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25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6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冷却火场容器,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