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宝鉴》

元 罗天益

目录

杂方门

【八毒赤丸】

治鬼疰病。入国信副使许可道至雄州。请予看脉。予诊之。脉中乍大乍小。乍短乍长。此乃血气不匀。邪气伤正。本官说在路到邯郸驿中。夜梦一妇人。着青衣。不见面目。用手去胁下打了一拳。遂一点痛。往来不止。兼之寒热而不能食。乃鬼击也。予曰。可服八毒赤丸。本官言尝读名医录中。见李子豫八毒赤丸。为杀鬼杖。予遂与药三粒。临卧服。明旦下清水二斗。立效。又进白海青陈庆玉第三子。因昼卧于水仙庙中。梦得一饼食之。心怀忧思。心腹痞满。饭食减少。约一载有余。渐渐瘦弱。腹胀如蛊。屡易医药及师巫祷之。皆不效。又不得安卧。召予治之。予诊之。问其病始末。因思之。此疾既非外感风寒。又非内伤生冷。将何据而医。予思李子豫八毒赤丸。颇有相当。遂合与五七丸服之。下清黄涎斗余。渐渐气调。而以别药理之。数月良愈。不二年身体壮实如故。故因录之。此药可谓如神。合时宜斋戒沐浴。净室。志心修合。雄黄矾石朱砂附子(炮)藜芦牡丹皮巴豆(各一两)蜈蚣(一条)上八味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冷水送下。无时。

【蝉花散】

治夏月犬伤。及诸般损伤。蛆虫极盛。臭恶不可近者。晋州吴权府佃客。五月间收麦。用骡车搬载。一小引头。被一骡跑倒。又咬破三两处。痛楚不可忍。五七日脓水臭恶难近。又兼蛆蝇极盛。药不能救。无如之何。卧于大门外车房中。一化饭道人见之云。我有一方。用之多效。我传与汝。修合既得。方合服之。蛆皆化为水而出。蝇亦不敢近。又以寒水石为末敷之。旬日良愈。众以为神。故录之。蝉蜕青黛(各半两)华阴细辛(二钱半)蛇蜕皮(一两。用烧存性)上为末和匀。每服三钱。酒调下。如驴、马、牛畜损伤成疮用酒灌之。如犬伤用酵子和与吃。蛆皆化为水。蝇不敢再落。又以生寒水石末干掺上。

【定风散】

治风狗咬破。先口含浆水洗净。用绵子干贴药。更不再发。无脓。大有神效。凡恶犬伤人。咬破。或一年、二年、三年、四五年至七八年。被犬伤咬破处。或发疼痛。或先发憎寒。或甚至发风。遍身搐搦。数日不食而死。十死八九。余亲见死者数人。此药但凡犬伤咬破。无有不愈。(申显卿传)防风(去芦)天南星(生用。各等分)上为细末。干上药。更不再发。无脓。不可具述。治食诸鱼骨鲠久而不出。以皂角末少许。吹入鼻中。得嚏鲠出。多效。

【乌白散】

治蝎螫痛不可忍。乌鱼骨(一两)白矾(二钱)上同为极细末。不以多少。搐鼻。如在右者左鼻孔内搐之。在左者右鼻搐之。

【雄黄消毒膏】

治蝎螫痛不可忍。矾(一两。生)雄黄信(各半两)巴豆(三钱)黄蜡(半两)上为末。熔开蜡。入药末在内。搅匀为铤子。如枣子大。每用时。将铤子于热焰上炙开。滴于患处。其痛立止。

【圣核子】

治蛇咬蝎螫。大有神效。五月五日。不闻鸡犬。及孝子妇人见之。修合。雄黄(三钱)信(一钱)皂角子(四十九个)巴豆(四十九个)耳塞(少许)麝香(少许)上为末。入在合子内封之。用时针挑出。上病处。

【复生散】

治卒病死、压死、溺死、一切横死。但心头温者。救之。半夏(不以多少)上一味为细末。心头温者。用一字许吹入鼻中。立活。良法。

【衣香方】

茅香(锉。蜜炒)零陵香(各二两)香百芷甘松(去土。各一两)檀香(五钱)三赖(七钱。面裹煨)上件为粗末。入麝香少许和匀。以绢囊盛之。

【八白散】

治劳汗当风寒薄。为郁乃痤及点之类。白丁香白芨白僵蚕白牵牛杜蒺藜新升麻(肉白者佳。各三两)三赖子白蔹白芷(各二两)白附子白茯苓(各半两)上为末。至夜津调涂面。明旦。以莹肌如玉散洗之。

【莹肌如玉散】

治点粉刺之类。并去垢腻。润泽肌肤。楮实(五两)白芨(肥者。一两)升麻(内白者。半斤)甘松(七钱)白丁香连皮砂仁(各半两)糯米(一升二合。末)三赖子(三钱)绿豆(五两。另用绢罗子罗。一本用一升)皂角(三斤。水湿烧。干。再入水中再烧干。去弦皮子。可得二斤半。为末。另用纱罗子罗)上七味为末。入糯米、绿豆、皂角末。一处搅匀。用之神效。

【面油摩风膏】

麻黄(三钱)升麻(白者)防风白蔹(各二钱)羌活白芨(各一钱)上六味。入檀香、当归身各一钱。用小油半斤。银石器内。用绵子同包定。入油中熬之得所。澄净。去渣。入黄蜡一两。麝香少许。熬烊为度。

【干洗头药方】

甘松川芎百药煎薄荷白芷五倍子藿香茅香草乌头(各等分)上为末。不以多少。干洗头发。

【出油龙粉散】

龙骨乌鱼骨定粉滑石(各一两)风化锻石(四两)上捣为末。如冬月用。以热砖上爆。或炕上。夏月用日头炙。只用风化锻石一味亦得。曾试有验。

【出油白粉散】

白石脂为末。有油处掺定。用纸隔熨斗熨之。颜色衣服。亦不改色。

【取字法】

砂瓦粉白龙骨木贼密陀僧白石脂桑柴灰(各等分)信(少许)。上为细末。先湿字。后掺药末。以熨斗熨之。干随落。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