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子午流注针法所依据的理论·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子午流注针法所依据的理论。子午,代表时间;流注:指气血循行。认为人体的气血循行,是从子时到午时,从午时到子时,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出现周期性的盛衰开阖,开时气血就盛,阖时气血就衰。因而主张以十二经的五输穴为基础,配合日、时的天干、地支变易,来决定某天某时治病应取的穴位[2]。子午流注法针法又称子午流注法(point selection by midday-midnight flowing of qi-bloodpoint midnight-noon ebb-flow acupoint selection),是古代关于针灸取穴方法的一种学说。指以日时干支推算人体气血流注盛衰的时间,据此选配各经五输穴进行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3]。
子午流注针法以时间为主要条件,在古代哲学思想“人与天地相参”、“与四时相应”指导下,根据脏腑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规律,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为基础,结合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理论制订的一种逐日按时的取穴方法[4]。系以日时干支推算人体气血流注盛衰的时间,据此选配各经五输穴进行针刺治疗。见《子午流注针经》。
《针灸大全》载《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对开穴有具体记载。总的原则:阳日、阳时取阳经五输穴,阴日、阴时取阴经五输穴。即日时干支逢单为阳,逢双为阴。十天干各配合脏腑和经脉,即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戌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三焦、心包络并入壬癸。例如甲日于甲戌时开取胆经井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谷。又如乙日于乙酉时开取肝经井穴大敦,丁亥时开心经荥穴少府等。阳日逢阴时或阴日逢阳时无开穴,则可取用其相合日干的开穴,如甲日与己日通用,乙日与庚日通用等。若相合时均无开穴,则可取十二经的子母补泻穴,称做子母互用。
根据这种理论,按时取穴,如顺水行舟,获得更好疗效。这种学说从总体来看,认识到人体经脉气血的变化受到自然界日、时变异的一定影响,有它合理的因素。但有些内容尚待今后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加以整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