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

目录

1 拼音

zǐ wǎn

2 英文参考

aster[朗道汉英字典]

Aster tataricus Linn.[朗道汉英字典]

radix asteris[朗道汉英字典]

asteris radix[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atarian aster roo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Asteris(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atarian aster roo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紫菀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 的干燥根及根茎[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adix Aster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tatarian aster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别名

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2]

7 来源

紫菀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 的干燥根及根茎[2]

紫菀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的根及根茎[2]

紫菀为菊科植物紫菀 Aster tataricus L.f.的干燥根及根茎。

8 产地

紫菀主产河北、安徽等地[2]

9 紫菀的炮制方法

9.1 净制

除去杂质(《药典85》)。

9.2 切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药典85》)。

9.3 炮炙

1.蜜制

(1)取紫菀片,先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紫菀中拌匀,焖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取出,放凉。每紫菀100kg,用炼蜜25kg(《药典85》)。

(2)将蜜倒入锅内加热熔化,滤去杂质待用。将锅加热,取紫菀置锅内,随即将蜜淋入,搅拌均匀,炒至不粘手,取出置容器内待凉即得。每紫苑500g,用蜜120g(《天津》)。

2.炒制 取紫菀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老黄色或微焦(《针灸集成》)。

3.蒸制 取紫菀净片,置蒸笼内,蒸约1小时(以上气后算起)取出,干燥(《针灸集成》)。

4.麸制 先将锅烧热,倾入麦麸,待烟起,加入紫菀片,炒至淡黄色,筛去麦麸即可。每紫花100kg,用麦麸25kg(《针灸集成》)。

10 性味归经

紫菀味苦,性温;入肺经[2]

11 紫菀的功效与主治

紫菀具有温肺下气,化痰止咳的功效,治咳嗽气喘,咯痰不爽,肺虚劳嗽,咳血,喉痹,小便不利[2]

12 紫菀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2]

13 紫菀的化学成分

紫菀含表无羁萜醇、无羁萜、紫菀酮、紫菀皂苷、皂苷(苷元为常春藤皂苷元)、槲皮素及挥发油,油中含毛叶醇及其乙酸酯、茴香醚等[2]

14 紫菀的药理作用

紫菀煎剂对小鼠、兔有祛痰作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变形、伤寒、副伤寒、大肠及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在鸡胚尿囊中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2]

表无羁萜醇对艾氏腹水癌有抗癌作用[2]

15 紫菀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紫菀

Ziwan

RADIX ET RHIZOMA ASTERIS

15.2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

15.3 性状

本品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cm,直径0.1~0.3cm,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气微香,味甜、微苦。

15.4 鉴别

(1)本品根横切面:表皮细胞多萎缩或有时脱落,内含紫红色色素。下皮细胞1列,略切向延长,侧壁及内壁稍厚,有的含紫红色色素。皮层宽广,有细胞间隙;分泌道4~6个,位于皮层内侧;内皮层明显。中柱小,木质部略呈多角形;韧皮部束位于木质部弧角间;中央通常有髓。

根茎表皮有腺毛,皮层散有石细胞及厚壁细胞。根和根茎薄壁细胞含菊糖,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菀酮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15.5 检查

15.5.1 水分

不得过15.0%(附录Ⅸ H)

15.5.2 总灰分

不得过15.0%(附录Ⅸ K)。

15.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8.0%(附录Ⅸ K)。

15.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45.0%。

15.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15.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96: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0nm。柱温40℃。理论板数按紫菀酮峰计算应不低于3500。

15.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紫菀酮对照品适量,加乙腈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15.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0ml,称定重量,40℃温浸1小时,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15分钟,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5.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紫菀酮(C30H50O)不得少于0.15%。

15.8 紫菀饮片

15.8.1 炮制

15.8.1.1 紫菀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或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或段。根外表皮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切面淡棕色,中心具棕黄色的木心。气微香,味甜,微苦。

15.8.1.1.1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药材。

15.8.1.2 蜜紫菀

取紫菀片,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

本品形如紫菀片(段),表面棕褐色或紫棕色。有蜜香气,味甜。

15.8.1.2.1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紫菀酮(C30H50O)不得少于0.10%。

15.8.1.2.2 鉴别

同药材。

15.8.2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归肺经。

15.8.3 功能与主治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15.8.4 用法与用量

5~10g。

15.8.5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15.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6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9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