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hysteroptosisuterine prolapse[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prolapse of uterus[朗道汉英字典]
hysteroptosis[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uterine prolapse[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中医·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为病名[1][2]。又名子宫脱出、阴挺、阴脱、阴癫、瘣疾、子宫不收、子肠不收、翻花。俗称吊茄子、㿗葫芦。与阴痔等病相似。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嵴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都脱出于阴道外口。属祖国医学“阴挺”范畴。
3.1 病因病机
多由气虚下陷,带脉失约,冲任虚损,或多产、难产、产时用力过度,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等,损伤胞络及肾气,而使胞宫失于维系所致。
多由产伤、盆底组织及支持子宫韧带过度松弛、腹内压力增加等原因所致。
3.2 症状
症见子宫位置下垂,或脱出阴道口外,甚者连同阴道壁或膀胱直肠一并膨出。
3.3 诊断要点
②妇科检查:嘱病人向下迸气,当腹压增加时,如子宫外口达坐骨嵴水平以下或露于阴道口,即可确诊。
3.4 辨证论治
气虚者兼见少气懒言,面色㿠白,小腹空坠等症,宜补气升阳,用补中益气汤;肾虚者兼见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等症,宜补肾益气,用大补元煎加鹿角胶、升麻、枳壳。
若子宫脱垂因摩擦损伤或邪毒感染,而局部有红肿溃烂,黄水淋漓,阴门肿痛,小便赤数等症,宜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外用熏洗方:苦参、蛇床子、黄柏、乌梅,五倍子水煎,先熏后洗。
3.5 针灸治疗
取维胞、子宫、三阴交、百会、气海、足三里等穴,交替使用,电针中等度刺激,选用断续波,频率为20~30次/分钟,每次通电20分钟。另外芒针、艾灸、穴位注射等法对治疗本病亦有较好的疗效。
4 西医·子宫脱垂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称为子宫脱垂。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本病主要病因是盆底支持组织的损伤、薄弱。 解放前在我国子宫脱垂为常见妇女病之一。解放后在妇女劳动力较强的山区、丘陵地带仍不断发生,多见于已婚多产者,也可见于营养不良、腹压增加的人。目前本病的治疗采用子宫托疗法和手术疗法,疗效好。
4.1 临床表现
1.下坠感及腰酸;
2.阴道肿物脱出,最初于腹压增加时脱出,严重者不能还纳,长期摩擦可发生糜烂。
3.排尿或排便困难;
4.2 诊断依据
2.子宫脱垂分度:Ⅰ度轻:子宫颈距离处女膜缘少于4cm但未达处女膜缘;Ⅰ度重:子宫颈已达处女膜缘,于阴道口即可见到。 Ⅱ度轻,子宫颈已脱出阴道口外,但宫体尚在阴道内,Ⅱ度重,子宫颈及部分子宫体已脱出于阴道口外。Ⅲ度,子宫颈及子宫体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
4.3 治疗原则
加强或恢复盆底组织及子宫韧带的支持作用。可根据子宫脱垂程度,选用子宫托疗法或手术治疗。
4.4 用药原则
1.子宫脱垂部分无炎症,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绝经者用雌激素油膏。
2.子宫脱垂术前用药,口服雌激素(已绝经者)、庆大酶素、灭滴灵。
3.术后以静脉用药为主,注意加强支持疗法和防止并发症,用药疗程根据病情而定。
4.术后如合并感染,可根据临床和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包括新特药物)。
4.5 辅助检查
2.疑有盆腔其他并发症时查“A”、“B”加“C”项。
4.6 疗效评价
2.好转:脱垂程度减轻,症状减轻。
3.未愈:症状、体征无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