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朴丸

目录

1 拼音

zhǔ pǔ wán

2 《女科百问》卷下

2.1 方名

煮朴丸

2.2 组成

北枣半斤,川芎4两,生姜(切片)4两,上用水3碗煎干,将生姜杵烂,入枣肉一处,再杵令细,以麻油涂手,捏作小钱大饼,慢火焙干,再入后药:苍术(米泔浸)4两,茴香(炒)4两,甘草(炙)4两,官桂(去皮,新者)4两,神曲4两,麦芽(炒)4两,蓬术(煨)4两,砂仁2两,良姜(炒)2两,肉豆蔻(煨)2两,丁香1两,川姜2两。

2.3 主治

脏寒泄痢。

2.4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水煮薄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3 《普济方》卷二十二引《卫生家宝》

3.1 方名

煮朴丸

3.2 组成

好厚朴(去皮)4两,附子3两(去皮,生用,切片),陈皮2两(不去白),川干姜1两(锉),青州大枣(取肉)半斤,上药入锅内,用水浸过药2指,煮尽为度,慢火炒干,不得令焦,再入:舶上茴香1两(炒),白术1两,白茯苓1两,神曲2两(炒,别为末)。

3.3 功效

补气化痰,温脾进食。

3.4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食前空心米饮送下。

3.5 制备方法

上一处为末,用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4 《朱氏集验方》卷四

4.1 方名

煮朴丸

4.2 组成

厚朴1斤(制),天南星(去皮)4两,肉枣(去核)50个,生姜1斤半(和皮洗,切作片,入大蒜10枚同煮)上用水5升,于银器中煮令干,略炒,去姜不用,再入后药:干姜(炮)4两,茴香(炒)4两,青盐1两(煅),甘草1两半(炙,同前药煮干,去草不用),附子(炮)2两,川椒(择闭口者,去目,炒)2两,白茯苓2两。

4.3 主治

脾胃不足,停寒留饮,泄泻无时。

4.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加至70丸,空心米饮送下。

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5 《魏氏家藏方》卷七

5.1 方名

煮朴丸

5.2 组成

厚朴2两(去皮,锉,生姜4两切片,水2碗,煮干为度,去姜),附子1两(炮,去皮脐),诃子(纸裹蘸湿煨,去核)半两,肉豆蔻1两(面裹煨),干姜半两(炮,洗)。

5.3 主治

虚寒泄泻,注下不禁。

5.4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食前米饮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姜汁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6 《普济方》卷一六五引《卫生家宝》

6.1 方名

煮朴丸

6.2 组成

厚朴12两(去皮,细切),天南星6两(大者,捶碎),大枣6两(拍破),半夏6两(细者,捶碎),上用生姜1片,切作薄片,贮银石器内,水高药3寸许,慢火煮1日,旋添水煮熟,再入:白术6两,人参3两,大香附子6两,青橘皮6两。

6.3 功效

和中止嗽。

6.4 主治

诸痰疾。

6.5 用法用量

每服14粒,空心、食后、临睡用生姜汤送下。

6.6 制备方法

上并为细末,用神曲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7 《杨氏家藏方》卷六

7.1 方名

煮朴丸

7.2 组成

厚朴(去粗皮)4两,益智仁(连壳)4两,青橘皮(去白)4两,陈橘皮(去白)4两,青盐4两,生姜1斤(洗净,连皮薄切),大枣200枚(去核)。

7.3 功效

健脾胃,疗中寒,止腹痛,进饮食。

7.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温米饮送下。

7.5 制备方法

上以水2升、酒2升、醋1升,慢火煮令水、酒、醋尽,焙干为细末,别用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8 《魏氏家藏方》卷五引陆从老方

8.1 方名

煮朴丸

8.2 组成

厚朴4两(去皮,锉作寸段,用生姜4两细切,水2碗,同煮水尽,去生姜,将厚朴再切,焙干),附子2两(炮,去皮脐,锉,再炒微黄色),川白姜4两(甘草2两,锉半寸长,水2碗,同煮水尽,去甘草),舶上茴香2两(炒),半夏曲1两。

8.3 主治

脾胃虚冷,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泄泻无时。

8.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汤米饮送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煮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