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肤灸

目录

1 拼音

zhe fū jiǔ

2 英文参考

direct moxibus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着肤灸(direct moxibustion)又称直接灸[1]、称着肉灸[2]。是把艾炷直接放在施灸部位皮肤上的灸法[2]。因艾炷着肉施灸而名[2]。着肤灸为古代最通行的灸法[2]。《千金方·卷五》:“炷令平止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

4 着肤灸的分类

根据灸量的大小及机体反应的不同,着肤灸可分为化脓灸(瘢痕灸)和非化脓灸(非瘢痕灸)[3]

4.1 化脓灸/瘢痕灸

化脓灸又称瘢痕灸(scarring moxibustion)[4]。是将艾炷直接置于施灸部位上点燃施灸,以使局部皮肤起泡,化脓,形成永久性瘢痕的直接灸法[4]。这种灸法由于热力较强,灼伤皮肤后,局部组织发生异常变化,加强了机体自然的抗病能力和修复作用,所以疗效较其他灸法优异[5]

4.1.1 施灸方法

施灸时用以甘油或葱、蒜汁涂于灸处,然后放置艾炷施灸,每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易炷再灸[5][5]。需灸满规定壮数[5]

《针灸资生经》:“凡着艾得疱发,所患即瘥,不得疱发,其疾不愈。”

瘢痕灸一般每穴灸5~7壮,然后用灸疮膏药封贴,每日更换膏药一次,经4~7天,灸处化脓,形成灸疮[5]。经4~6周结痂愈合,脱痂后留下永久性瘢痕[5]

4.1.2 适应症

瘢痕灸多用于哮喘、支气管炎、慢性肠胃病、肺结核、瘰疬等,并可用于预防保健[5][5]

4.2 非化脓灸/非瘢痕灸

非瘢痕灸(non-scarring moxibustion)又称非化脓灸、无瘢痕灸[6]。非瘢痕灸与瘢痕灸相对,是将艾炷直接置于施灸部位上点燃施灸,但不灼伤皮肤,不使局部皮肤起泡化脓,不留瘢痕的直接灸法[6]。属直接灸[7]

4.2.1 施灸方法

一般用小炷灸[7]。施灸时当艾炷燃至一半左右,患者感到皮肤发烫或灼痛时,即用摄子将艾炷夹去,另易新炷施灸,以局部皮肤发生红晕为度[7]

4.2.2 适应证

非瘢痕灸适用于一般虚寒性疾患[7]

5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44.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00.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9.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3.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24.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