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沥膏

目录

1 拼音

zhú lì gāo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Zuli Gao

2.2 标准编号

WS3-B-1124-92

2.3 处方

竹沥膏  ? 30g 饴糖 500g

2.4 制法

以上二味,将饴糖置锅催,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1.30(98 ℃测) ,再将 竹沥油兑人,加热搅拌均匀,使其色泽一致,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1~1.33( 98℃ ), 滤过,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稠厚的半流体,味甜微苦。

2.6 检查

相对密度 1.36~1.38(附录34页)。 其他 应符合煎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3页)。

2.7 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咽痛,痰黄粘稠,口舌干燥, 气促胸闷,吞边尖红。

2.8 用法与用量

口服,每次 15g,每日2次。

2.9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3 竹沥膏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中药

3.2 药品名称

竹沥膏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咽痛,痰黄粘稠,口舌干燥,气促胸闷。

3.9 规格

60克

3.10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5克,每日2次。

3.11 禁忌

3.12 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服用一周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4.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5.长期服用,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5 药理作用

3.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4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福州方)

4.1 组成

天竺黄3两,鲜瓜蒌16两,朱砂5钱,枳壳3两,桔梗3两,胆星3两,川贝3两,川连3两,九节菖蒲7钱,鲜竹沥8两。

4.2 主治

痰火上炎,痰迷心窍,以及中风气喘,小儿惊风发痫。

4.3 用法用量

共煎成膏服。

5 《幼幼新书》卷十三引张涣方

5.1 组成

竹沥(依法旋取)半合,生地黄半合(取汁),蜜半合(以上搅匀),桂心1两(为末),石菖蒲(1寸9节者,取末)1两。

5.2 主治

小儿中风,失音不语,牙关紧急。

5.3 用法用量

每服1粒,取梨汁化下。

5.4 制备方法

上药都拌匀,慢火熬成膏,硬软得所,如皂子大。

6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家宝》

6.1 组成

白术1分(蜜炒),大附子(去皮脐,炮)1钱,全蝎7个(每个用7叶薄荷裹,汤泡麻黄,令软缠定,慢火炙黄色),犀角(镑末)1钱,厚朴(用甘草水煮,焙干)1分。

6.2 主治

小儿诸痫。

6.3 用法用量

婴孩每服1黑豆大,2-3岁1皂子大,4-5岁龙眼核大,以意加减,薄荷汤化下。

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竹沥为膏,旋丸。

7 《医学入门》卷七

7.1 组成

竹沥。

7.2 功效

养血清热。

7.3 主治

痰厥不省人事,几死者。

7.4 用法用量

用水白竹截长2尺许,每段劈作4片,以砖2块排定,将竹片仰架砖上,两头露1-2寸,下以烈火迫之,两头以盆盛沥。每6分中加生姜汁1分服之。痰热甚者,只可加半分耳。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