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焦证

目录

1 拼音

zhōng jiāo zhèng

2 注解

中焦证为证候名[1]。出《温病条辨·中焦病》。湿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的证候,病变有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两种[1]。邪从燥化表现为阳明燥热伤津,临床见身热面赤,呼吸气粗,腹满便秘,神昏谵语,小便短赤,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数有力;邪从湿化为太阴湿热之证,临床见身热不扬,头身重痛,胸脘痞闷,泛恶欲呕,大便不爽或溏泄,苔黄腻,脉濡数[1]

参三焦辨证:三焦辨证为温病辨证方法之一[2]。是清·吴鞠通根据前人经验,按温热病传变情况,自上而下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阶段,并作为辨证施治的提纲[2]。初期属上焦肺、心包病变[2]。手太阴肺病有发热恶寒、头痛、汗出而咳等[2]。手厥阴心包病有神昏谵语,或舌謇肢厥、舌质红绛[2]。高热极期属中焦脾、胃病变[2]。足阳明胃经有发热不恶寒、汗出口渴、脉大[2]。足太阴脾病有发热不扬、体痛且重、胸闷呕恶、苔腻脉缓等[2]。末期属下焦肝、肾病变[2]。足少阴肾病有身热面赤、手足心热、心烦不寐、唇裂舌燥[2]。足厥阴肝病有热深厥深、心中儋儋大动、手足蠕动、抽搐等[2]

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