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角化病

目录

1 拼音

zhī yì xìng jiǎo huà bìng

2 英文参考

seborrheic keratosis

verruca senilis

keratosis seborrheica

3 注解

4 疾病别名

脂溢性疣 老年疣 基底细胞乳头状瘤

5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6 疾病概述

脂溢性角化病又称为脂溢性疣、老年疣、基底细胞乳头状瘤,是由于局部的角朊细胞成熟受阻所引起的一种良性表皮内肿瘤。脂溢性角化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皮肤老化、局部感染、皮肤代谢障碍等因素可能是其诱因。有人认为本病有遗传因素。

脂溢性角化病多见于中年以上年龄组,损害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如头面部、胸背部以及外阴部等。损害开始为小的斑片。呈淡棕色到黑褐色,随后损害逐渐增大,直径可达2cm大小的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片,微隆起或呈乳头瘤状,上覆油性痴或表面干燥粗糙,损害界线清楚。本病一般无自觉症状。脂溢性角化病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总的特征是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可见到假性角囊肿,很少有炎性细胞浸润。

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一般不需处理。但本病有极少数可发生癌变,故需注意观察。若患者要求治疗,可用冷冻疗法、激光疗法等去除。若确诊为癌变时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等。

7 疾病描述

本病又名老年疣、基底细胞乳头瘤,是因角质形成细胞成熟迟缓所致的一种良性表皮内肿瘤。以往曾认为本病是一种迟发上皮痣、良性上皮性肿瘤、老年皮肤变化或感染性皮肤病。

8 症状体征

本病大多发生于老人,虽然亦可见于青年人,但一般均发生于30~40岁以后。男性大多在40岁以后,而女性在60岁以后。男性更多见。皮损初发最常见于面、头皮、躯干、上肢,但也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如项、颈、股部、臀部、小腿等,但不累及掌、跖。早期损害为小而扁平、境界清楚的斑片,表面光滑或略呈乳头瘤状,淡黄褐或茶褐色。以后损害渐渐增大,底部呈圆、椭圆或不规则形,偶有蒂,直径自1 mm至1 cm,或数厘米,边缘清楚,表面呈乳头瘤样,渐干燥、粗糙,失去光泽,可形成一层油脂性厚痂。

9 疾病病因

迄今确切病因尚不明。有些报告特别强调为家族遗传,泛发性损害的病例可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年龄和性别有关,女性患者大多为更年期妇女。

10 病理生理

本病从病理上可分为6型,即角化型、棘层肥厚型、巢状型、腺样型、刺激型与黑素棘皮瘤。但常混合存在。所有类型均有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其特点是肿瘤病变的基底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端与正常表皮相连。增生的表皮中可见两型细胞,一种为棘细胞或鳞状细胞,与正常表皮中所见鳞状细胞相同,而另一种为基底样细胞,类似表皮基底细胞,但较正常基底细胞为小,胞核相对较大,此种基底样细胞也是本病特点。各型变化也各有不同,角化型者角化过度和乳头瘤样增生较显着,而棘层肥厚不明显,表皮大部分由鳞状细胞组成。

11 诊断检查

本病如临床与病理结合起来,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些早期损害似扁平疣;发生露出部位的角化型损害易与日光性角化病相混淆;色素很深的损害有时难与痣细胞痣区别。发生炎症或受刺激的损害可类似基底细胞瘤或鳞状细胞癌乃至恶性黑素瘤,此时则需作活检或手术后作病理检查来鉴别。

12 治疗方案

本病一般不需要治疗,而仅是美容问题。如有瘙痒或发生炎症,或诊断有问题时,则可手术切除。此外,可用激光、冷冻治疗。但如诊断尚未明确,治疗前最好先作活检,以免误诊。

13 特别提示

脂溢性角化病大多发生于老人,虽然亦可见于青年人,但一般均发生于30至40岁以后。以往曾认为本病是一种迟发上皮痣、良性上皮性肿瘤、老年皮肤变化或感染性病变,但迄今确切病因不明。

14 相关出处

皮肤病学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