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草

目录

1 拼音

zhǐ xuè cǎo

2 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的叶·止血草

止血草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为《本草拾遗》记载的紫珠之别名[1]

2.1 别名

止血草[2]

2.2 来源及产地

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Callicarpa pedunculata R. Br.的叶。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西、广东等地。[2]

2.3 性味

苦、涩、平[2]

2.4 功能主治

止血散瘀,解毒消肿[2]

1.治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内服:煎汤,9~15g;粉剂,每次0.9~1.5g,日服三至四次。[2]

2.治外伤出血,烧伤,研末涂布;疮痈肿痛,蛇咬伤,鲜叶捣敷;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沙眼,制成溶液滴眼[2]

2.5 化学成分

本品含黄酮类、三萜类如熊果酸等。缩合鞣质、中性树脂等[2]

2.6 药理作用

注射液对人可增加血小板,缩短出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并能收缩小血管,故有止血作用[2]。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及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2]

3 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止血草

止血草为中药名,出自《安徽中草药》,为《饮片新参》记载的墨旱莲之别名[2]

3.1 别名

旱莲草、墨斗草、止血草[3]

3.2 来源及产地

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全草。主产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等地。[3]

3.3 性味归经

甘、酸,凉。入肝,肾经。[3]

3.4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补肾,益阴[3]

1.治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阴虚头晕、耳鸣,腰痛,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煎服:9~30g。[3]

2.治痈肿疮毒,捣敷;皮肤湿痒,煎水熏洗;外伤出血,捣敷或研末撒[3]

3.5 化学成分

全草含鳢肠素(Ecliptine)、皂苷、鞣质及多种噻吩化合物。如α-三联噻吩等。还有烟碱、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β-香树脂醇等。叶含蟚蜞菊内酯等。[3]

3.6 药理作用

提取物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豚鼠肝损伤有预防作用。煎剂、酊剂对白喉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金葡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墨旱莲可抗炎,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止血,增加豚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并可抗诱变。[3]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9.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97.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3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