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炙甘草药典标准
3.1 品名
炙甘草
Zhigancao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PRAEPARATA CUM MELLE
3.2 来源
3.3 制法
取甘草片,照蜜炙法(附录ⅡD)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3.4 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略有黏性。具焦香气,味甜。
3.5 鉴别
照甘草项下的[鉴别)(2)项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3.6 检查
3.6.1 水分
不得过10.0%(附录ⅨH第一法)。
3.6.2 总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K)。
3.7 含量测定
同甘草药材,含甘草苷(C21H2209)不得少于0.50%,甘草酸(C42H62016)不得少于1.0%。
3.8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3.9 功能与主治
3.10 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
同甘草。
3.11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用到中药炙甘草的方剂
- 人参散
方:葛根二两,人参、茯苓(去皮)各一两,木香、炙甘草、藿香叶各一分干葛60克人参白茯苓(去皮)各3...
- 麻黄汤
常用方,其组成为麻黄9g、桂枝6g、杏仁6g、炙甘草3g,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
- 白术汤
茯苓、炒麦芽、沉香、陈皮、木香各三分,炒枳实、炙甘草各半两。白术1两,人参1两,荜澄茄1两,诃黎勒...
- 白术散
明胶(捣碎,炒微黄)、茯苓各三分,紫菀、炮姜、炙甘草各半两,桂心一两。制法:上药为末。用法用量:每...
- 半夏散
一首。《伤寒论》方之半夏散:处方:半夏、桂枝、炙甘草各等分。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各...
- 更多用到中药炙甘草的方剂
用到中药炙甘草的中成药
- 四逆汤
有四首,其中《伤寒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炙甘草6g、干姜9g、生附子(先煎)15g,具有温中...
- 四逆散
常用方,其组成为枳实6g、柴胡6g、芍药9g、炙甘草6g,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之功效。主治阳郁厥...
- 石膏散
散:组成:石膏二两,秦艽、犀角、栀子仁各一两,炙甘草半两。石膏2两,秦艽1两(去苗),犀角屑1两,...
- 理中丸
hongWan处方:党参75g、土白术75g、炙甘草75g、炮姜50g制法: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
- 枳实消痞丸
》方为常用方,又名失笑丸,其组成为干生姜3g、炙甘草6g、麦芽曲6g、白茯苓6g、白术6g、半夏曲...
- 更多用到中药炙甘草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炙甘草
-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胃不和等证。陈皮半夏(制,各三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水二钟,姜三五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
-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
术(钱半)川桂枝(五分)建泽泻(钱半)猪苓钱半炙甘草(五分)先用西茵陈八钱煎汤代水。茵陈五苓散西茵...
- 《吴鞠通医案》:[卷四]痘症
(五钱)苦桔梗(三钱)鸡冠血(每一酒杯点三滴)炙甘草(钱半)紫草(二钱)党参(三钱)白归身(三钱)...
-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二长集·小儿则古方]小儿
食泻后,脾胃虚哕吐泻。人参茯苓干姜(炒)藿香白术甘草(炙)木香丁香香附(炒,去毛)砂仁(等分)上水煎...
- 《吴鞠通医案》:[卷四]痰饮
钱)杏仁粉(五钱)小枳实(二钱)生苡仁(五钱)炙甘草(二钱)初一日渴为痰饮欲去,不寐为胃仍未和,故...
- 更多古籍中的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