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燥热为病证名,又称燥火[1] 。指燥邪化热化火的病理变化[2] 。感受燥气、津液耗伤,以致化热化火[1]。《时病论》:“若热有汗,咽喉作痛,是燥之凉气,已化为火。”治以清热生津为主。
4 参考资料
治疗燥热的穴位
- 鱼际
息,目眩,心烦少气,腹痛不下食,肘挛支满,喉中干燥,寒栗鼓颔,咳引尻痛,溺血呕血,心痹悲恐,乳痈。...
- 而明
为多气多血之经,其为病多燥火,故商阳穴可用于治疗燥热或火邪上炎引起的头面五官病。有开窍醒神、清热消肿...
- 中府
治外感咳嗽。中府配复溜,有生津润燥的作用,主治肺燥热咳嗽。中府配意舍,有降气宽胸的作用,主治胸满。文...
- 绝阳
为多气多血之经,其为病多燥火,故商阳穴可用于治疗燥热或火邪上炎引起的头面五官病。有开窍醒神、清热消肿...
- 商阳
为多气多血之经,其为病多燥火,故商阳穴可用于治疗燥热或火邪上炎引起的头面五官病。有开窍醒神、清热消肿...
- 更多治疗燥热的穴位
治疗燥热的方剂
- 茵陈五苓散
(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心)五分,具有润气分燥热,清热祛湿的功效,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偏湿重者...
- 朴消煎
水石4两,石膏2两,金2两。功效:清解悍毒,搜涤燥热。主治:服石所致积热,困闷不巳。用法用量:每服方...
- 圣愈汤
出过多,心烦不安,不得睡眠,一切失血或血虚,烦渴燥热,睡卧不宁;疮证脓水出多,五心烦热,口渴;妇女月...
- 当归承气汤
奔走骂詈,不避亲疏。主治阳狂奔走,骂詈不避亲疏;燥热里热,火郁为病,或皮肤枯燥,或咽干鼻干,或便溺结...
- 二冬膏
心)各等分。水煎浓缩,加蜜收膏,不时噙咽。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别名:天麦二冬膏组成:天门冬(去心)...
- 更多治疗燥热的方剂
治疗燥热的中成药
- 二冬膏
心)各等分。水煎浓缩,加蜜收膏,不时噙咽。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别名:天麦二冬膏组成:天门冬(去心)...
- 和胃安眠丸
:口服,一次2~3丸,一日1次(睡前服)。注意:燥热火邪过盛者及孕妇慎用。规格:每丸重9g贮藏:密封...
- 五仁润肠丸
酒蒸)、当归、松子仁。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治大肠燥热,便秘腹胀,食少,消化不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
- 二妙丸
: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涩...
- 龟龄集
,渐加至2-3分,置手心内舐入口,黄酒送下。浑身燥热,百窍通畅,丹田微痒,痿阳立兴。制备方法:上为极...
- 更多治疗燥热的中成药
燥热相关药物
- 参苏宣肺丸
咽喉肿痛,咳吐黄痰。3.燥热咳嗽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干咳,咽喉疼痛,鼻唇干燥,无痰或痰少而质粘。4....
- 丹花口服液
胃部不适,轻度恶心及食欲减少,或见口鼻干燥,全身燥热。【禁忌】孕妇禁用。【注意事项】1.忌烟酒、辛辣...
- 龟茸壮骨片
服,一次5片,一日3次。【不良反应】【禁忌】阴虚燥热体质者禁服。【注意事项】1.忌烟、酒、激素类药及...
- 三果汤含片
份】【性状】【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润燥利咽。用于燥热伤津所致喉痹,症见咽喉干燥、疼痛作痒;慢性咽炎见...
- 二母宁嗽丸(水蜜丸)
份】【性状】【功能主治】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用于燥热蕴肺所致的咳嗽、痰黄而黏不易咳出、胸闷气促、久咳...
- 更多燥热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燥热
- 《药症忌宜》:正文
,骨乏无力,不眠气急,腰背痛。忌补气,复忌破气,燥热辛温,又忌大寒大苦伤胃,并升提发散,利水。人参黄...
- 《三消论》:正文
同处乎下,以立地气。万物根于地,是故水土湿寒。若燥热阳实,则地之气不立,万物之根索泽,而枝叶枯矣。五...
- 《儒门事亲》:[卷十三]刘河间先生三消论
处乎下,以立地为气,万物根于地,是故水土湿寒。若燥热阳实,则地之气不立,万物之根索泽,而枝叶枯矣。《...
- 《伤寒直格》:[卷中伤寒总评]懊
药之状也。栀子汤治懊、烦心、反复颠倒、不得眠者;燥热怫郁于内,而气不能宣通也。经曰∶血气者,人之神,...
- 《伤寒直格》:[卷下]泛论
饮,谓水液留积蓄聚于内,而不湿润传化者也。夫肠胃燥热太甚,则结滞而气液不能宣通,故虽饮而难以止其烦渴...
- 更多古籍中的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