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丸

目录

1 拼音

zào jiǎo wán

2 《局方》卷一

2.1 方名

皂角丸

2.2 组成

皂角(捶碎,以水18两6钱揉汁,用蜜1斤,同熬成膏)5两,干薄荷叶5两,槐角(爁)5两,青橘皮(去瓤)1两,知母1两,贝母(去心,炒黄)1两,半夏(汤洗7次)1两,威灵仙(洗)1两,白矾(枯过)1两,甘菊(去枝)1两,牵牛子(爁)2两。

2.3 主治

风气攻注,头面肿痒,遍身拘急,痰涎壅滞,胸膈烦闷,头痛目眩,鼻塞口干,皮肤瘙痒,腰脚重痛,大便风秘,小便赤涩,及咳嗽喘满,痰吐稠浊,语涩涎多,手足麻痹,暗风痫病,偏正头痛,夹脑风;妇人血风攻注,遍身疼痛,心怔烦躁,瘾疹瘙痒。

2.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痰实咳嗽,用蛤粉齑汁送下;手足麻痹,用生姜薄荷汤送下;语涩涎盛,用荆芥汤送下;偏正头痛、夹脑风,用薄荷汤送下。

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皂角膏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3 《准绳·类方》卷七

3.1 方名

皂角丸

3.2 组成

龙退7条,蝉退1两,玄精石(生)1两,穿山甲(炒)1两,当归1两,白术1两,白茯苓1两,谷精草1两,木贼1两,白菊花1两5钱,刺猬皮(蛤粉炒)1两5钱,龙胆草1两5钱,赤芍药1两5钱,连翘1两5钱,獖猪爪30个(蛤粉炒)半两,人参半两,川芎半两。

3.3 功效

消膜退翳。

3.4 主治

内外一切障膜。

3.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杏仁汤送下;一半入仙灵脾1两,为末和匀,每服用猪肝夹药煮熟细嚼,用原汁送下,日3次。如十六般内障,同生熟地黄丸用之。

3.6 制备方法

上为末,一半入猪牙皂角2梃,烧灰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 《普济方》卷一五八引鲍氏方

4.1 方名

皂角丸

4.2 组成

白矾1两(半生半枯),牵牛(去头尾)2两,皂角2两(去皮弦子,羊油炙)。

4.3 功效

除风,理气破滞,开膈进食。

4.4 主治

痰嗽停饮,胸膈不利。

4.5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白汤送下,临卧服,量病人虚实加减服之。一方不用白萝卜,为末,每服2钱,生姜汤送下,亦得。

4.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白萝卜煮烂,共药捣和丸,如梧桐子大。

5 方出《圣惠》卷四十。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七

5.1 方名

皂角丸

5.2 组成

皂角1斤(不蛀者,去皮,以酥5两渐涂,以慢火炙酥尽为度,然后捶碎,以新汲水接,用生绢滤过,以慢火熬成膏),防风1两(去芦头),独活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牛蒡子1两(微炒)。

5.3 主治

饮酒过多,渣鼻渣皰。

5.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茶、酒任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皂角煎,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6 《得效》卷六

6.1 方名

皂角丸

6.2 组成

猪牙皂角、厚枳壳(去瓤)、羌活、桑白皮、槟榔、杏仁(去皮尖,别研)、麻仁(别研)、防风、川白芷、陈皮(去白)各等分。

6.3 主治

有风人,脏腑秘涩。

6.4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温水吞下;蜜汤亦可。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 方出《续本事方》卷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一六

7.1 方名

皂角丸

7.2 组成

皂角3茎(刮去黑皮并子,1茎酒浸,1茎烧留性,1茎炙黄),薄荷3两,黑牵牛3两,何首乌12两。

7.3 主治

一切中风,左瘫右痪,口眼斜,及一切风疾。

7.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茶、酒任下。

7.5 制备方法

上先将皂角为末,入水得其中,熬成膏,却入后3味,捣1000-2000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8 《医方类聚》卷一三五引《济生续方》

8.1 方名

皂角丸

8.2 别名

皂角枳壳丸、小皂角丸

8.3 组成

皂角(炙,去子)、枳壳(去瓤,麸炒)各等分。

8.4 主治

大肠有风,大便秘结。

8.5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食前用米饮送下。

8.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7 用药禁忌

尊年之人,尤宜服之。

8.8 附注

皂角枳壳丸(《赤水玄珠》卷十五)、小皂角丸(《东医宝鉴·内景篇》卷四)。

9 《鸡峰》卷十八

9.1 方名

皂角丸

9.2 组成

皂角4两,干姜1两,巴豆12个,杏仁12个。

9.3 功效

消食破气,止嗽化痰。

9.4 用法用量

每服2丸,临卧熟水送下。

9.5 制备方法

上除皂角外,以沙炒黑色存性,同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